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木兰:父亲,我刚刚收到了朝廷发出的征兵文书上有你的名字,我看你还是别去了!父亲:这是国家大事,我怎能袖手旁观?我一定要去!木兰:父亲,我想好了这次就让我去吧,你的身体还很虚弱。  相似文献   

2.
亲情难舍     
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员,那时在我们镇上算是个文化人,可不知为什么,她和母亲老是吵架。我13岁那年,父母终于离异,15岁便随母亲背井离乡。一直以来,我痛恨父亲,恨他对母亲、对子女的无情。离家一年后的我,再见到父亲时,我们竟无语,当我离开父亲时,父亲送了我  相似文献   

3.
胡茂全 《老友》2013,(1):42-42
今年元旦。我再次收到父亲的来信,信的大致内容是希望我今年带着妻儿早点回老家过春节。  相似文献   

4.
倔父犟儿     
《可乐》2007,(10)
高考时,我突发高烧,勉强参加考试。成绩可想而知。我要去复读,父亲不答应,倔犟得像一头牛。8月,我收到专科院校的录取通知书。父亲说:"去报到吧,上了学,还可以再进修。"他态度和蔼,仿佛在哀求。三年大学,平淡得没有一丝色彩。每逢假期,我都不回家,不想面对父亲。  相似文献   

5.
余平 《山西老年》2013,(10):24-25
1993年的夏天,我收到了广州一所高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父亲拿过我的录取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  相似文献   

6.
1990年前,父亲在街道办的五金厂做临时工,每月120元工资供我和弟妹3人读书。我过年收到的压岁钱都由妈妈代管,自从上了中学,那些钱都归我自己了。住在学校伙食自理,每周父亲给我10元钱,其实那些钱根本花不完的。初中三年我攒了200多  相似文献   

7.
父亲年轻的时候,脾气不太好,总是和母亲闹别扭,不懂得关心爱护母亲.后来,父亲和母亲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 那年,我12岁,弟弟10岁. 离婚后,父亲不让母亲带走我们其中任何一个.母亲只好去外地打工,父亲留在家里照顾我和弟弟.自从母亲走后,我就对父亲有了深深的成见. 我一直怪父亲心狠,让我们像飞离鸟巢的幼雀,失去了母爱的庇护.  相似文献   

8.
我没有见过父亲,却在65年后到了父亲生前所在的部队,平生第一次感到别样的温暖。我是一名退休教师,祖籍山西省临县安业乡任家沟村。1 947年我6岁那年,我的父亲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的教导员,不幸在指挥陕西蟠龙战役中牺牲,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9.
外孙女过14岁生日了,我特别高兴,但也不乏深有感慨。半个世纪前,我也是14岁,正读初中二年级,但没有过生日,也没有谁给我做生日。因为我5岁时就失去母亲,10岁时失去父亲,是个失去双亲的孤儿。父亲去  相似文献   

10.
晓蓉 《社区》2006,(10)
在我4岁那年夏天,母亲就病逝了。我还恍惚记得母亲去世1年多以后,就有许多亲戚朋友要给刚过30岁的父亲再介绍个女人,但都被父亲回绝了。父亲说:“晓蓉妈走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是,她死后女儿有了后妈受气,那事等晓蓉长大再说吧。”我七八岁的时候,就常听人说后妈是世界上最坏的女人,心毒如蝎,一旦有了后妈,父亲的感情铁定要倾斜。我便时刻提高警惕,严防别有用心的人乘虚而入,不但毫不客气地撵走那些前来说媒、可能置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有时还跟踪父亲,严密监视,一旦发觉蛛丝马迹就哭闹耍泼,搅得父亲束手无策,几天都不得安宁。10岁那年,在…  相似文献   

11.
我出生于1937年8月28日,1997年我整整60岁,而父亲已经83岁了。那年农历腊月中旬,我和妻子乘飞机到台湾和父亲一家团聚。腊月二十这一天,在台北市建国路的一栋四合院里,  相似文献   

12.
干警察并不是我的初衷,是父亲把我引入警察行业。那年我16岁。学校为锻炼临考经验,把高二成绩排名靠前的同学提前参加高考,我居然上了大专录取线。父亲高兴得像范进中举,因为当时父亲每月49元  相似文献   

13.
隋晓方  红树 《新天地》2012,(10):38-39
一1961年,我10个月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爱极了父亲,父亲离世后,母亲就精神失常了。5岁时,母亲精神状态好转了,我才从幼儿园阿姨身边回到母亲身边,直到那时我才知道,我还有一个母亲,她叫郑启梅。母亲是个工作狂,那时,母亲在大连市妇联做宣传工作,没日没夜地下乡,很少管我和大我3岁  相似文献   

14.
我的双亲     
文英 《社区》2005,(3):57-57
人一过40,突然之间好像领悟了很多东西,对平时轻视的、漠视的都重新有了认识和理解,让人突然间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心中也多了很多责任,生活一时间变得沉重起来。一个人的时候,我总是想起我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今年62岁了,母亲比父亲小5岁。父亲是个厚道人,老实了一辈子。母亲是个十分精明的女人,在那个时代,可以称作是女强人了,她一直都是家庭的中心,而父亲则心甘情愿地在母亲身边做配角。父亲家里兄弟多,哥6个,没有姐妹,爷爷奶奶在那个穷山沟里能把他们都养活得壮实高大,我一直认为是个奇迹。母亲和父亲是属于青梅竹马那一种,父亲16岁的…  相似文献   

15.
天梯     
彭波 《可乐》2008,(1):39-39
读高中时,我家很穷。高考前一年,家里养的猪卖光了,也没能凑齐我上学的费用。父亲坚定地说,再穷也要供我上学。我家在农村,离城区十多里路。父亲一面种地,一面去城区收酒瓶贴补家用,供我上学。父亲非常辛苦,吃得很差,营养跟不上,头发白了许多,脸上皱纹也更多了。不到五十岁,看上去却像六十多岁的老头。一次,父亲来学校给我送钱。看到衣着不整、蓬头垢面的父亲,我自尊心受到莫大伤害,接过钱,丝毫听不进他的叮嘱,敷衍着让父亲赶紧离开。  相似文献   

16.
我从小在父亲的棍棒下长大。从14岁那年的某一天开始,父亲就再也没有打过我了。因为,那一次,父亲的一顿暴殴,让我手臂鲜血直流,我愤然离家出走了一天。第二天,我又累又饿,特想回家,就设计了一个巧合,故意让母亲找到了我。之后,我没有再跟父亲说过一句话,整整八年。  相似文献   

17.
独闯天下,邂逅美好恋情我今年73岁,出生于地主家庭。母亲是父亲的小老婆,在家庭里没有地位,她感到十分压抑,生下我不到两周岁,就与父亲分道扬镳。母亲没把我带走,父亲在外做生意,一年365  相似文献   

18.
我1955年6月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那时父亲郑洪升是解放军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的哲学教员。我父亲只上过3年私塾,他如果要将当教员的职业持续下去,需要刻苦自学。从我出生起,见到最多的场面,是父亲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父亲是抱着一岁的我看完《资本论》的。  相似文献   

19.
白岩松 《社区》2014,(35):23-23
有很多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社会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20.
我的继父     
我父亲扔下我们母子俩的时候,我只有3岁。他出其不意地离开了我们,像一缕轻烟一样消失了。我对父亲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妈妈也不愿意谈论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