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先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植物学家胡先骕,字步曾,江西新建人,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胡先骕早年留学美国,荣获加里福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多次代表中国出席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和东南大学生物系主任、植物学教授、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抗日战争时期,在江西中正大学担任校长和特别教授,并被选为前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抗战胜利后,仍返回北平主持静生生物调查所。解放后,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还翻译了有关米丘林学说和赫胥黎《天演论》等书籍。 在十年动乱时期,胡先骕遭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一九六八年在北京去  相似文献   

2.
马骕史学试评陈东马(1621-1673年)字宛斯,一字御,自号揽斋主人,山东省邹平县孙镇人。他是清初有名的史学家,尤精于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有"马三代"之誉。马氏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影响很大。所著《左传事纬》一书曾得到世人的好评,顾炎武叹为"必传"之作。...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理论家。他在历史学方面有不少的建树,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发展。可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创立和一步一步的壮大,都是和毛泽东的理论指导分不开的。 毛泽东生活在中国历史学变革的时代。 青年时,毛泽东还曾经是个唯心主义者。1920年,他再次来到北平,在北大图书馆工作。在李大钊的帮助下,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和进步的书籍,思想有了根本的变化。他自己说:“我读了许多关于俄国  相似文献   

4.
<正> 马骕,字宛斯,一字聪御。山东邹平人。是清初有名的古史学家。所著《绎史》被誉为清初三大奇书之一。另外尚有《左传事纬》、《邹平县志》、《十三代玮书》等著作。《邹平县志》传世极少,《十三代玮书》早已散亡,广泛流传于世的仅有《绎史》和《左传事纬》两种。传世的有关马骕生平的文献更是少得可怜,比较可信的只有施闰章撰的《马骕墓志铭》,但也是语焉不详。其余的零星记载多是谬误百出,以至连马骕的生卒年月也难以搞清楚。本文拟先就其人其书作些考察,至于对马骕史学的全面研究则俟诸来日。  相似文献   

5.
理学家兼诗人——曾几的生平与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新 《船山学刊》2003,(2):85-87,152
曾几(1085~1166)字吉甫,其先江西人,后徙河南.曾祖父曾识,曾任泰州军事推官,祖父曾平,曾任衢州军事判官,父曾准,朝请郎,赠少师.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不过他毕生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个人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诗词和书法仅是万机之暇的“余事”而已。毛岸青、邵华曾说:“爸爸一生除了勤奋读书之外,还十分喜欢书法。练毛笔字,是他的一种特殊爱好。”但伟人的余事毕竟和常人的余事不同,它往往产生非凡的价值和影响。郭沫若曾用词句”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颂扬毛泽东诗词,我们不妨改“诗词”二字为“书法”用以颂扬毛泽东的书法成就,同样是恰当不过的。在中国书法艺术殿堂上,为毛泽东赢得崇高声誉的是  相似文献   

7.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和电影艺术家.但夏衍曾对友人说过:"戏剧电影对我是业余创作,我的主业是记者."对于他的记者生涯和新闻贡献,高汾在他的<夏衍和〈救亡日报〉>中评价道:"夏衍是个杰出的记者,在中国进步报刊史上的地位,可以与邹韬奋、范长江、胡愈之等人并列."  相似文献   

8.
浅谈廿一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向孙一先产生目前中国哲学“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哲学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因而,中国哲学走出“危机”的途径,只能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先说中国哲学贴近实际的问题。哲学只有贴近实际才能出现辉煌。毛泽东曾使中国哲学走向辉煌,他的...  相似文献   

9.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3周年之际,"网易"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毛泽东研究的萧延中教授,请他从世界革命、西方历史学界和中国当代毛泽东研究三方面对毛泽东进行了政治学的解析.其中穿插了萧教授本人的研究心得和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曾从方法论角度对它作出过科学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59页).这个解释体现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是我们理解"实事求是"的理论依据.先就"实事"而论,不仅要从其本原意义上作唯物主义的理解,更应当要从辩证法方面把握.从  相似文献   

11.
清官王树中     
王树中(1868—1916),生活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一个清官。 王树中,字建侯,号百川,又号梦梅生。他曾祖父城金,祖父维杰,父亲茂杨,清廷皆予“诰封”。他三岁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过程中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理论,并提出了一些开创性的新观点,发展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主法制思想。他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①又说:“‘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②与这一思想相适用,他在以下方面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 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和电影艺术家。但夏衍曾对友人说过:“戏剧电影对我是业余创作,我的主业是记者。”对于他的记者生涯和新闻贡献,高汾在他的《夏衍和<救亡日报>》中评价道:“夏衍是个杰出的记者,在中国进步报刊史上的地位,可以与邹韬奋、范长江、胡愈之等人并列。”  相似文献   

14.
伟人毛泽东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所说的"精神"当然包含多方面的意义,但主要的意义应该是指人的精神境界.毛泽东所说的人生境界虽然具有当今的时代特点和内容,但其思想源头应该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中,其中孔子的人生境界论是其主要的思想文化资源.本文就孔子的人生境界论进行分析,揭示承学境界论的精神实质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3周年之际,“网易”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毛泽东研究的萧延中教授,请他从世界革命、西方历史学界和中国当代毛泽东研究三方面对毛泽东进行了政治学的解析。其中穿插了萧教授本人的研究心得和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3周年之际,“网易”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毛泽东研究的萧延中教授,请他从世界革命、西方历史学界和中国当代毛泽东研究三方面对毛泽东进行了政治学的解析。其中穿插了萧教授本人的研究心得和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新哲学体系探原周树智西北大学哲学系毛泽东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哲学体系。本文试图探究这个新哲学体系的基本构架和内涵底蕴,就教于学界同仁。一、毛泽东哲学思想新体系的科学定义我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就是指毛泽东在把...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国外毛泽东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之一,以马克思主义谱系定位毛泽东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中颇具争论的问题。围绕它,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进行了两次论战,形成了"异端说"、"阴谋论"等一系列观点。反思这些观点可以发现,国外学者的研究某种程度上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自身专业理论研究的先在框架,对毛泽东实践活动前提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解读存在着简单化、片面化、教条化倾向,停留于抽象概念体系"中介"毛泽东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概念话语,满足于经验现象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个别观点(不是基本观点)的简单比较,看不到毛泽东实践活动背后深刻的认识论基础和思想根源。某种程度上讲,国外毛泽东研究并没有真正回答毛泽东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躯,他紧跟时代潮流,以社会主义为目标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江泽民说过:“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  相似文献   

20.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有■、■、■等字,有"凶祸、艰咎"义。学界多从姚萱说读为"虞",分析为形声字,但于字义来源无说。本文论证此字应为会意字,本义是"虎在林中",引申为"凶祸、艰咎"义,进而引申为"忧虞、不满"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