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选择合理的融资结构能有效的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企业价值。近年,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了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与融资结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融资实践大相违背。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现状,剖析这种强烈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最后根据我国当前的融资环境,提出了如何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许多研究的学者认为,上市公司按以下顺序进行外部融资:第一个是股票基金,第二个是可转换债券,三是短期债务,最后一个是长期负债。许多研究人员通常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是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制度性因素。他们认为,上市公司的融资活动违背了西方古典融资理论只是因为那些制度性原因。例如,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当企业需要资金时,他们首先应该转向内部资金(折旧和留存收益),然后再进行债权融资,最后的选择是股票融资。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具体的金融环境激活了企业的这种偏好,并结合了非制度性因素和西方金融理论,尝试解释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融资结构不仅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而且还影响着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控制权的分布状态。而融资结构不单是一个融资契的的选择问题,更重要的是资金背后产权主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某种制衡的配置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导致股权与债权之间的比例关系并没有真实合理地决定和体现公司基本权利分布状况,其融资结构没有产生应有的治理效应。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治理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特有的股权结构形成了特有的股权融资偏好的现状,本文分析了我国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以及高的债务率与资本优化的不相矛盾基础之上对我国的融资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管理防御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理论界一般将其归因于股权融资资本成本低、大股东控制权收益、有缺陷的监管制度和低效率的资本市场等。本文认为,这些因素不能完全解释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在当前公司内外部治理失效,对管理者监管弱化的背景下,管理防御行为应是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解释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造成了融资投向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有的甚至造成资金的闲置等。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初步分析,得出了造成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直接原因是股权融资成本较低,根本原因则是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以及信息不对称成本原因。最后提出了融资方式走向理性化的五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涂娟 《科学咨询》2006,(11):32-34
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造成了融资投向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有的甚至造成资金的闲置等.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初步分析,得出了造成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直接原因是股权融资成本较低,根本原因则是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以及信息不对称成本原因.最后提出了融资方式走向理性化的五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面对弱效率的资本市场,如何有效地解决国内上市公司在融资选择时对股权融资的过度偏好成为实务和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除了现行研究所提出的完善资本市场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强上市公司的外部调控和管制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微观的公司治理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来解释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内部因素,并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提出完善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08-2010年间我国2 368家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水平和债务融资倾向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债务融资水平与流动比率、企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自由现金流、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无形资产比重显著负相关。此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融资水平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但与债务融资倾向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和过度融资行为损害了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诱发了股市“泡沫”,已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不规范的融资行为及其成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浙江省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融资结构的均衡性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在融资的来源结构、外源融资结构、负债融资结构等方面存在非均衡状态.突出表现在重外源轻内源、流动负债融资偏好、对银行借款依赖性较强等.提出上市公司应提高盈利能力,增加内源融资;加强股权融资规范,弱化股权融资偏好;加快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强化企业债券融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实证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霞 《管理科学》2004,17(2):59-63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就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若干假设做出验证,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从制度层面看股权融资偏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点也可以从我国近几年来证券市场的融资情况看出。然而,西方的融资优序理论研究表明,其合理的融资顺序为: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国家,基本上遵循了以上的啄食顺序理论,而在我国,却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国内的学者相继对此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黄少安、张岗(2001年)将其直接动因归结为股权融资成本低,其深层的原因为制度和政策。阎达五、耿建新(2001年)认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股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使得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过低,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4.
根据企业优序融资理论及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实践,企业优序融资的模式是先内源融资,再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而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却是截然相反。本文首先对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作了概括,然后比较分析了中外企业不同融资结构的成因及效应,由此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多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较强的股权融资偏好.国内学者根据代理理论认为股权融资过多的企业未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而使企业绩效下降,如果从产品市场竞争对资本结构影响这一角度来研究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通过对 2000 年~ 2003 年深市和沪市 796 家公司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资本结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也是导致企业采用低财务杠杆的重要原因,由于这一原因而导致的财务保守行为是合理的,它是企业为避免财务风险、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而采取的战略行为.  相似文献   

16.
1958年MM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现代资本结构决策的基石,在此基础之上,西方财务管理学家不断完善和修正最优资本结构的理论并证明了企业融资偏好的顺序。本文通过对各种融资方式的特点分析,揭示出目前我国企业在融资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成因并提出了我国企业合理确定资本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融资偏好的一种解释:实际发生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票融资的原因有很多.我国财务管理教材中体现的实际发生观可以提供这方面的一种解释.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实际发生观的主要表现及其在上市公司偏好股票融资中的作用,通过与西方对比.解释了中西企业不同融资偏好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单纯的实际发生观和单纯的机会成本观都不能涵盖融资成本的全部内涵,在理性市场上融资成本应该是遵循风险与报酬匹配原则下机会成本与实际成本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50家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2001年至2010年的融资数据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和留存收益三种融资来源的比例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了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特征,最后提出了规范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梅耶斯提出了有关融资决策的顺序啄食理论,这一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中得到了普遍认证,而在我国目前不十分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却盛行着一种与Mayes啄食顺序理论相悖的”倒啄食”融资现象,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通过剖析各种融资方式从”啄食顺序理论”出发,并从代理问题,股利政策两个视角透视我国上口公司公司融资相悖于啄食顺序理论的原因,认为经理人的不理性和股息政策的不完善是导致此问题的直接原因,我国金融市场不成熟为根本原因.本文就此提出政策性议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总资产负债率、行业资产负债率、债务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对比等3个方面对陕西省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现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偏低、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存在比全国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更强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