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转型期区域经济空问结构演变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区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转型期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我国表现得极为突出.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区域经济的绝对差距不断扩大,但扩大速度在放缓;进入90年代,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加速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文明 《决策探索》2013,(20):24-26
一、目前我国区域间资源非优化配置现状及弊端分析 (一)区域间资源非优化配置现状 我国由于长期采用非均衡的资源配置机制,实施保重点的发展行为,导致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从区域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田丽  刘起贵 《管理评论》2008,20(11):10-16
经济发展程度和制度的差异,使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与实践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区域间呈现明显差异。本文依据企业融资结构基本理论,对我国上市与非上市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发现不同资本市场和不同区域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研究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差距逐步扩大。不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资本流动都是经济增长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从而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和特点,然后从区域资本流动的不同渠道综合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区域间的资本流动趋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间资本流动对中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影响进行了数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并依此提出我国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由于税收制度、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税收征管等原因,导致我国区域间及区域内部各省份之间税负的不均衡和不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对我国"十五"期间区域宏观税负进行考察,从税收层面分析了区域宏观税负差异的成因,并就如何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市场制度差异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深层次原因,究竟什么因素导致了区域间市场制度差异?本文为市场制度差异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新解释:我们认为语言差异会显著影响区域间市场制度差异。利用中国省际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语言差异对中国区域间市场制度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语言差异对市场制度差异有显著正向影响,即语言差异越大的区域其市场制度差异也越大。我们将市场制度的不同维度根据主要的推动力量归纳成3类: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个人主导型,语言差异对企业和个人主导的市场制度差异的作用更明显;并且相比于语言较统一的北方地区,语言差异对南北地区之间、南方地区内部市场制度差异的影响更大。本文进而检验了语言差异对市场制度差异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语言差异除了会因为交流的障碍增加市场制度差异外,还会通过文化观念差异进而增加市场制度差异。本文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作为区域发展的主体,研究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有重大意义。文章从上市公司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区域环境对上市企业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三个角度对我国企业组织和区域发展间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和企业组织间的相关关系尚未形成研究思路、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数据有待从不同角度分类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剖析了创新型企业的成本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和评价了我国创新型企业成本效率,并对区域创新型企业成本效率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型企业成本效率与经济发展程度的水平具有一致性,经济越发达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越高;另外,我国创新型企业成本效率区域间的差距在缩小,但西部地区内部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应该进一步加强区域内协调。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国加入WTO以后,在加快与国际社会接轨、尽快融入全球化世界的同时,如何加强国内各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样是中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的体制性障碍入手,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问题,认为区域政府合作是现有体制下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为经济活动的载体,城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资源,推动了经济的增长。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发展一直位于全国领先水平。省内的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巨大区域差异。因此,探究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全省的城镇化进程,缩小区域间差距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时事政策     
权威观察缩小区域差距的关键是缩小生活水平差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司司长杨伟民5月24日在辽宁省“十一五”规划解读会上透露,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实行的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的战略规划的内涵主要在于缩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差异,并非缩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间的差异。区域发展不  相似文献   

12.
目前,环渤海区域内各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治理、各自为政的行政立法体制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整个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构建区域间科学的行政立法协作机制是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试图提出环渤海区域行政立法协作机制的构建方案:建立区域内各政府间信息交流与共享制度,地方政府间定期签订行政协议制度,成立区域内行政立法协调组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梳理前期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在论文研究中通过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依存关系的基础上,考察我国省际经济发展中的金融贡献差异、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差异和区域资本形成中金融要素的贡献差异、区域经济对金融政策的敏感度差异等指标,综合运用平行数据模型(PANEL—DATA)进行分析,以此作为聚类要素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拟合确定31个样本省区的金融调控区域类别动态划分。  相似文献   

14.
划分房地产经济区,对研究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等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能够反映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状况的有代表性的统计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房地产经济区划进行研究,得到各类房地产经济区划;并进一步探讨各区域指标的差异以及各类房地产经济区划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中笔者以重庆市作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实践的层面来阐述和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和当地区域经济供求关系的协调发展。课题中明确了我国重庆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规模、结构的一致性关系。重点阐述了重庆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供求关系分析。进一步说明了适应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及其支持体系。通过分析和介绍高等职业院校中典型专业的教育教学具体情况、师资状况以及学院外部社会的联系以及途径,这其中包括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形式,进一步提出重庆大学生高职教育发展应当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应当形成和该区域经济、产业互相匹配的高职教育发展形式,最终确保发展并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自然属性和基本要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就是区域间的经济竞争,任何一个经济区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能够占据优势的经济综合竞争力。省域经济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内部构成和特点,按照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公正性、可行性、可比性的设计模型,对1998 ̄2004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为理论工作者和有关部门定量化认识、把握、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武汉(1+8)城市圈,武汉以"一树独大"长期客观存在,如何实现各区域既快又好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以湖北省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选择能够反映武汉城市圈内区域发展状况的有代表性的统计指标,利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其圈内区域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按综合实力评价了该圈内各区域的地位和发展状况,并进一步探讨各市指标的差异以及导致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卢晶 《经营管理者》2013,(27):130-131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在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的同时,我国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全国发展一盘棋,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格局。统筹区域经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于跃洋 《经营管理者》2014,(20):176-177
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对资本经济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手段,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市场进行适当干预,调节的有力杠杆。而国家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对国家的整体的经济水平进行宏观调控,因为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不同,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而在货币政策干预下进行的宏观调控势必也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区域经济水平出现差异,发展不均衡。本文旨在通过对货币政策推行的具体进程,推行的实际效果的分析以得出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效应的结论,进一步了解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产业关联经济距离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系统中产业之间既存在关联,又存在经济距离. 关联反映产业之间联系程度的紧密,经济距离反映产业之间中间生产环节的多少. 本文结合投入产出关联度和APL模型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创建了区域产业关联经济距离模型,包括前向关联经济距离指数和后向关联经济距离指数,并采用 1997—2007 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电力热力业作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从初始投入的上游产业来看,1997—2007年在中国8大区域的区域内和区域之间,呈现出采选业与电力热力业以及电力热力业与其自身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 从最终需求的下游产业来看,1997年重工业与电力热力业以及电力热力业与其自身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2002年则增加了建筑业与电力热力业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 2007年除了京津区域的建筑业与北部沿海区域的电力热力业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 短外,其余均为电力热力业与其自身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 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 1997—2007年8大区域中电力热力业上下游生产链在区域内的能源经济联系比区域间更紧密. 受空间成本的影响,绝大多数区域的能源对外联系仍以相邻区域为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