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丽 《经营管理者》2013,(13):77-78
公众对政府的认知偏差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而政府的自身职能、行为失范及与网民的互动缺失等都造成了网络热点事件中所反映的政府公信力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事件在微博传播中的影响,来分析在微博时代的网络环境中政府公信力失范的表现和原因,并从政府、网络媒体和公民参与层面提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世伟 《经营管理者》2013,(27):302-302
公信力都是政府部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彰显权威的重要力量。政府公信力的塑造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却是非常迅速的过程,一次突发的事件、一个不正确的判断、一次虚假的信息等等都可能造成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公信力是衡量政府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它还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提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针对网络热点事件分析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并探讨其提升路径。以使政府不断提升公信力,达到公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隐患,并对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以增进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做出阐释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并提出了公共危机管理中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频频发生各种各样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云南的"躲猫猫"事件,"华南虎"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共同引发出的一个的问题就是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极大的考验,政府的公信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的问题,本文将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公信形象问题,并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出合理建议,为我国的政府公信形象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一系列危机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折射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和下降。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扣谐的基础,因此,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刻不容缓。本文从理论、制度以及社会公众三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011年7月23日发生的"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一次集中反映出我国政府在应对事故中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本文以此次"铁路事故"为研究个案,深刻剖析了公共危机治理下政府公信力从缺失到弥补,再到提升的路径探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在处理事故中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引导公众的有序参与、建立"成立调查组+公布调查进程+处置人性化"的机制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自非典疫情发生生,我国政府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全面提速。但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公众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公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网络的出现及普及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透明;由此而引发公共事件频发,这些公共事件的发生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增强处理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摆在当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涉及消费者的健康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政府威望。近几年来,发生在我国的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也极大降低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更触及生产者的道德底线及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责任缺失。笔者基于公共伦理的视角,认为解决食品安全这一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固然离不开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但从根本上说,落实政府责任才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频发趋势,它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带来了公共物品以及财产损失,投资环境也受损,经济发展迟滞。环境群体性事件冲突的过程中,公民和政府之间的零和博弈导致两败俱伤;公民和企业之间也存在着零和博弈,公民对政府行为不满有时会殃及企业生产;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非零和博弈,则会导致一损俱损局面。冲突的原因包括,公民在参与不足背景下的利益觉醒,GDP主导下政府的干预难以为继,企业环境责任的缺失与监督的缺位。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需要政府、企业、公民之间合力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1.
来自SARS危机的挑战将政府公信力问题推至理论研究的前沿。信任危机的爆发使政府施政面临空前压力与难题,面对挑战,政府如何通过完善自身有效解决社会问题,重塑公信形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文章从政府公信力的概念与内涵、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表现、提升对策和政府公信力评价标准四个方面对政府公信力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指出县级政府公信力评价问题是深化该领域研究有价值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2.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益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因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由于与公众接触最为直接与频繁,地方政府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体力量。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其防治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群体性事件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地方政府防治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危机管理和政府公信力二者之间呈现的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通过改变传统的危机管理理念和方式,对于危机的应对、消除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公信力的重塑,也是政府危机管理过程的持续。因此,危机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机制的建设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公共危机的处理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政府的公信力塑造是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所以导致政府公信力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危机意识不强,制度落后不完善,政策缺乏科学民主性,总的来说,我国政府在基于公共危机管理下的公信力塑造上还是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改善。本文以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信力的相关概念入手,对利用公共危机管理对政府的公信力等有利方面的正面影响进行简单的介绍,结合我国基于公共危机管理下的政府公信力塑造现状,对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依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政府在公信力塑造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3,(15):22-23
通过对2013年第一季度10大舆情事件舆论和媒体的声音以及政府应对的梳理,本监测中心发现,地方政府面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舆情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从一季度来发生的多起舆情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政府公信力强弱变化的过程。往往是起初轻描淡写或者理直气壮欲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中期群众群情激昂,后期政府寻求妥协。政府在舆情的错误应对中失去的不仅仅是话语权,更需要警惕的是公信力的流失。  相似文献   

16.
打造诚信政府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关键,是规范和引导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政府信用缺失的现状,如政府政策朝令夕改、滥用公共权力、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行政执行不力、政府信息缺乏公开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从而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务公开,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集体决策与监督机制,重塑政府信用,打造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17.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体现,代表着政府的信誉和形象。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有了质的飞跃,政府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公众视野内,信息在政府公信力的塑造中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公民意识的觉醒以及新媒体时代的特殊因素,共同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的水平。"弱化"一词成为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标签,这一标签的恰当性有待商榷。探讨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真实现状以及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信力应该是一个负责任、服务型、依法行政、透明的政府,同时政府公信力还承担相应的功能。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有必要对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无疑对政府公信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现代社会公众民主和法制意识的增强,公信力已成为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公众满意度的综合性指标,已成为政府软实力的核心。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和外延出发,基于我国政府公信力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围绕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三条路径和六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时伟 《领导科学》2012,(33):6-8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并日渐凸显的关键阶段,"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矛盾不断考验着政府的公信力.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一、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 1.政府公信力的内涵.目前我国学者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评价或认可,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政府信誉和形象.邹东升认为,政府公信力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和态度,也体现为民众对政府行政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