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黑龙江省近年来出土金代文物较多,其中银锭却很少。哈尔滨市西郊四方台于1964年5月发现的一件金代“大定路课银锭(见下图)较有价值①。银锭外观呈亚腰珐码形,锭长14.5、锭首宽8.5、亚腰宽5.4、厚2.5厘米,重2500克。正面錾刻有五十四个阴文汉字,上端中央竖刻“大定路课”四字,在  相似文献   

2.
巴彦县出土锯齿形骨器刘展,阎志林1994年春,黑龙江省巴彦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文物普查小组,在巴彦县松花江乡“王八脖子山”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枚锯齿形骨器。这枚骨器长6.3厘米、宽2.2厘米、厚1.5厘米,其中柄长3厘米、宽1.7厘米,双面呈锯齿形...  相似文献   

3.
1976年,在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南40余里牡丹江畔的达连河公社晨兴六队,出土一颗金代的谋克印。印面篆书“哥扎宋哥屯谋克印”,印背左右凿字两行,左作“少府监造”,右作“大定十年正月”。铜印左侧刻有楷书边款,文作“系宋哥屯谋克下”。大定为金朝第五个皇帝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大定十年为公元1170年,上距阿骨打建金55年,下距蒙古灭金64年,这是一颗金代中期的官印。金代的官印一般由尚书礼部铸造颁发。少府监“掌邦国百工营造之事”,其下有尚方署,掌造金银器物。官印多由金、银、铜为之,故少府监间亦有铸造官印之事。传世的金代官印,有一部分是由少府监制造的。  相似文献   

4.
在阿城县亚沟公社东五公里的石人山峭壁上,有一处金代女真族石刻图像,距今八百余年,这就是著名的亚沟石刻图像。现存两幅图像,为一男一女。左侧男像是武士装束,像高185厘米,宽105厘米,头戴盔,上有塔刹状顶,两侧有卷翼。头部高33厘米,脸宽22厘米。膀阔腰园,身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黑龙江地区不断出土金代的“嘎拉哈”雕刻品。1973年,在绥滨县黑龙江畔的中兴金墓群三号墓中,出土了一枚用水晶石雕刻的猪“嘎拉哈”。1974年,在松花江畔奥里米金墓群二十四号墓中,出土了一枚用玉石雕刻的猪“嘎拉哈”。此外,在阿城县金上京故城中还出土了用铜雕刻的大小不同的三枚猪“嘎拉哈”。这些“嘎拉哈”雕刻得十分精细逼真,与实物别无二致,是一种少见的雕刻艺术品,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熟练的雕刻技巧。 中兴三号墓是一座贵族墓葬,棺壁有彩绘图案,棺中撒有防腐用的水银。墓中出土了金到(这是一种腰佩)、金花饰、捏金线耳…  相似文献   

6.
宝严大师塔铭志是迄今为止在黑龙江地区发现的金代仅有的一件佛教碑刻。它是由花岗岩雕琢而成,六角六面形,全高92厘米,底宽62厘米,上宽56厘米,六面刻有铭文,全文六百四十六字,除有近十处模糊不清外,大都可以辨认。宝严大师塔铭志是一九○八年在金代上京会宁府遗址北城外西北约半里处的一个土台之上发现的。墓塔因年代久远已毁坏不可寻找,只剩下塔铭志及塔盖石。民国年间宾州(今宾县)道尹将塔铭志运往宾州保存,日伪时又从宾县将其运到伪大陆科学院哈尔滨  相似文献   

7.
金代象棋     
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内金代遗址中,出土和发现了铜象棋子。已见的金代棋子有大小二种,大的直径三点一公分,小的一点五五公分,恰是大的一半,比古代铜钱略厚。更令人感兴趣的是棋子正面有楷书的汉字,背面又雕刻有图象。如绥滨县金代遗址中出土的“将”棋子,背面就有突起的武将形象。但见他身着战袍,威风凛凛,犹如在调兵遣将,颇有大将风度。阿城县金上京出土的“马”字棋,背面则雕有“马”的形象。还有的两面皆为楷书汉字或均为图象。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金上京会宁府故城(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及其附近,先后出土了逾百面铜镜,其中绝大部分为金代遗物。一九六四年出土的大双鱼纹镜(图一),直径四十三厘米,重二十四斤八两,为国内所罕见。镜子主纹为栩栩如生的两条鲤鱼追逐嬉戏,底纹为激起的浪花与层层波纹,又与镜子周边的蔓草纹相映衬,构成完整画面,真切生动,朴素大方,工艺精湛,成为金代铜镜的杰出作品。一九六九年出土的童子缠枝纹镜(图二),描绘一幅四玩童攀登缠枝花,香飘四溢,引蝶竞飞的生动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镜面边缘有“上京警巡院”刻记。  相似文献   

9.
1985年7月17日,笔者到五常县营城子满族乡进行历史考察,从61岁满族老农民关文斌的家谱中,发现三幅清代乾隆年间满文年彩。这三幅满文年彩,用宣纸刻成,文字和纹饰尽同,是清代民间艺人一次用刀刻出来的。因年久已经变成暗黄色,其中两幅已损坏,只有一幅保存完好。年彩长五十九点五厘米,宽二十七点五厘米,下端中间刻有满文“佛尔郭出课”(汉语“奇”、“瑞”之意),周围刻有几何纹饰,下边有连钱纹饰和穗头。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八年五月中旬宝清县出土一颗铜印,是十八里公社报国大队一队社员毕恩德种地时在垄沟发现的。出土地点南距宝清县城十八里,东南距挠力河左岸约二十里,附近地势平坦,由南向北倾斜。报国大队所在地旧名“乌鲁屯”,又名“车家围子”。该印铜质,七·一厘米见方,通高五·○厘米。印文为汉字九叠篆书:“管民千户之印”。印背錾款左:“甲寅年六月日造”;右:“塔察国王发”;印的上方侧面,原似  相似文献   

11.
八里城遗址     
八里城遗址位于黑龙江省肇东县四站公社西南三公里,为金代古城。呈正方形,周长八华里,故称“八里城”。有四座瓮门,城墙外缘附有马面(亦称土堞),四隅设角楼,城墙均为版筑,外有护城河。城内出土大量金代铁器和宋代货币,其中铁器有刀、矛、镞、铡刀、铧、马蹬等七百余件,对研究金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性质有着重要意义。从古城建筑和出土文物判断,该城是一  相似文献   

12.
1982年黑龙江省人民银行收到的几枚“承安宝货”小银锭,是我国货币研究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因为它是我国最早的白银货币之一,这种货币以前仅在史书上见过记载,许多货币学家在自己著述中也屡屡提及,但始终没见到实物。这次“承安宝货”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货币史的一段空白,它的作用和意义,作者已著短文介绍,兹不赘述。本文拟就它的出土所反映出的金末北方的民族斗争做一探讨。据省银行金银管理处的同志们介绍:这批文物有可能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泰来、龙江、甘南一带几个县银行送到省行的,如果是这样,那就和文献记载相合了。据《金史·食货志》的记载:金章宗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十二月,尚书省议,谓  相似文献   

13.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面铜镜,是1980年4月在哈尔滨香坊农场水田分场春耕时出土的。该镜呈青铜色,正面平整光洁,直径17.4厘节,缘厚0.5厘节。背面主题图案为两条欲跃出水的鲤鱼在互相追逐嬉戏,周围衬以层层波纹。双鲤形象逼真,纹饰自然生动,铸造工艺精美,是一面较典型的金代铜镜。尤为别致和奇特的是镜纽为龟形,长3.5厘节,高1厘米,这在金代铜镜中尚属罕见。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龟是长寿、吉祥的象征。相传龟鹤皆有千年之寿,因而古代印章的纽多作龟形,如汉代的印章。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诗中,就有“神龟虽寿”的诗句;更早的《庄子外篇·秋水篇》中,亦有“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  相似文献   

14.
金朝(公元一一一五年——一二三四年)。是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曾统治北半个中国。上京会宁府是金代初期(一一一五年——一一五三年)的都城,为五京之一,又是上京路的治所,旧址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诚。这里是金肇兴之地,有“金源”、“内地”之称,在整个金代始终是重要的政治中心之一,曾设上京行六部作为尚书省在当地的代行机构。今黑龙江省属上京路辖区  相似文献   

15.
“祥州站印”一九八一年出土于乌尔逊河河口东侧的河漫滩上,该地属内蒙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吉木古郎图公社,东南距公社所在地甘珠尔花镇两公里左右。乌尔逊河由贝尔湖向北流来,至此注入水波荡漾的呼伦湖。此印原来放置在一个铜盒中,出土时铜盒已碎,据发现者讲,在铜印下面还有一本书,其左侧上下各有一个竹片装订,纸呈黄色,出土时风很大,当即粉碎。同时出土的还有磁州窑瓷片、铁车钏、桦皮鱼漂、骨网坠、铜锅残片等。印为正方形,每边长5.6厘米,印文为八思巴文(见封三图1),印背面为柱状把,右侧镌刻汉文楷书“祥州站印”四字,左侧为汉文“中书礼部造,皇庆元年九月日”(见封三  相似文献   

16.
河姆渡遗址主要考古成果(一)发现大面积的稻谷堆积层,厚度达40~50厘米,出土时稻谷色泽金黄,谷芒挺直,隆脉清晰可辨,是世界上时间较早、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栽培稻谷。(二)发现170余件用水牛、鹿类动物肩胛骨制成的耕作农具“骨耜”,证明早在7000年...  相似文献   

17.
一、堂厨公使酒库之印 1982年9月,在依兰县迎兰公社永和大队屯北一里许出土。现藏于依兰县文物管理所。印为铜质,方形,其边长5.9厘米,厚1.7厘米,重975克。扁方柱状形钮,钮宽3.3厘米、厚1.4厘米,高2.5厘米。通高4.2厘米。钮端阴刻楷书“上”字,以示印文方向。印文为阳刻九叠篆书:“堂厨公使酒库之印”八字。印背无刻款。印身左侧凿阴刻楷书:“堂厨公使酒库之印”、印文布局紧凑,字体古朴猷劲。唯印背、印侧工艺处理略显粗疏。“弄狗厨印”之发现,标明秦代已有“弄狗厨”之设。到宋代时,“堂厨”,“酒库”官衙已见端倪。《宋史·职官二》载:“三省、枢密院激赏库。三省、枢密院激赏酒库。监官各二人。初以武臣,嘉泰末,始易以选人。二库并因绍兴用兵,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江下游,恒滚河(今阿姆贡河)口对面的特林村北,有明代修建的永宁寺遗址,这是众所周知的。而特林之地。在古代历史上称作奴儿干,在元代文献中已经多次出现。《元一统志》和《明一统志》都说奴儿干城,“元废,城址犹存”,为“辽金之旧”。在元代之前的金代,特林既属其管辖之内,那么有没有当时的文化遗存呢?如果有的话,那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呢?本文,试图从金代文献中,为特林已发现和将来可能发现的金代佛教文化。考寻若干线索。一 1675年至1676年,曾作为俄国使节而到中国的斯帕法里,在其所著《中国记》(喀山,1910年版)一书中写道:“20年前,我国哥萨克曾在阿穆尔河沿岸及其河口处,同中国人打过仗。据他们所述,从阿穆尔河上行  相似文献   

19.
《学问》2010,(4)
完颜希尹家族是金史中的一个重要家族,其家族墓地是迄今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代贵族墓地。1979年,吉林省文物部门对完颜希尹家族墓地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在调查基础上划定了墓葬保护区的范围。1980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完颜希尹家族墓地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对金代考古及金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88年8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阿城市巨源乡城子村发掘整理出一座金代大型贵族墓,经考证墓主人为“太尉、仪同三司事齐国王”完颜晏。该墓葬出土文物之丰富为金代考古所罕见。说明墓主人有着不同寻常的家世与地位。本文仅据文献资料对完颜晏及其家世考述如下。完颜晏(1097年—1162年),女真名斡论(亦称讹论),系金景祖乌古乃之孙,国论乙室勃极烈阿离合懑之次子,金太祖阿骨打叔兄弟,属“日”字头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