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六十年代:符号,自然结构五十年代末期的人类学,其理论格局由三大学派组成:沿袭拉德克里大—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的英国结构功能主义;师承米德和本尼迪克特的美国心理文化人类学;以及以怀特和斯蒂德为代表的美国进化主义人类学。他们的追随者从六十年代起就试图以新的分析程序、新的操作定义,来保持和发扬各自理论的长处及其解释能力。共同的动力和实践倾向逐渐形成三个派别:符号人类学、文化生态学和结构主义。符号人类学是被反对派们用以指称芝加哥的济慈、他的同事和康纳尔的特纳。严格说来,二者有着重要的区别。济慈接受了韦伯和帕森斯的影响,代  相似文献   

2.
功能主义语言学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主义语言学是继索绪尔之后的欧洲学派的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概括.其研究特点是从功能的角度解释语言现象.功能主义语言学从20世纪30年代起步到60年代发展壮大,至今已广为应用到社会学、文体学、翻译研究、文学批评和语言教学等领域.纵观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思想可以使我们加深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对语言功能的认识和研究过程,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其理论.文章沿着布拉格学派、弗斯学派和系统功能学派为主线来梳理其语言哲学思想,以此揭示功能主义语言学理论的贡献与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社会科学中的系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兴起的系统思想,着重阐述了功能主义人类学、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和政治系统理论三大学派中系统思想的内涵、历史地位以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乔治·霍曼斯(George C.Homans)是美国社会学家,191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他和默顿同是帕森斯的学生,在哈佛大学毕业之后,除了1941~1945年在美国海军服役,一直从事社会学教学与研究工作。霍曼斯曾两度在英国的大学任教:1953年在曼彻斯特大学任客座教授,1955~1956年在剑桥大学任教授。他是美国社会学学会、人类学学会和应用人类学学会会员。他的主要著作有:《帕雷托评介》、《十三世纪英国村民》、《人类群体》、《社会行  相似文献   

5.
《社会》1986,(6)
自从六十年代中后期哈佛——哥伦比亚功能主义开始衰败以来,美国社会学约有十五年之久没有一种主导的或占统治地位的理论,出现了群龙无首的状况。功能主义衰退之际,也就是一般(社会学)理论衰退之时,因为功能主义者在前二三十年里一直是主要的一般理论,教科书是由他们写的,社会学领域的最高学术地位是由他们占据的。随着功能主义的衰退,美国社会学兴起了三种取代物,即:定量广延论学派、比较历史学派和社会构造主义学派。但是,这三种正在兴起的学派,都只在做以前功能学派所做过的事情。尽管构造主  相似文献   

6.
英国功能主义学派的实证主义知识取向、鲜明的政治偏好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学术宗旨,为反思80年代末以来我国公法学的发展和重构二十一世纪中国公法学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全新的借鉴与启示.新时期统一公法学理论基础的构建与发展,需要控权论学说与新管理论学说在动态博弈中推动;公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当是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我国统一公法学的特征必须是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政治理论取向;其基本框架应当是:正在不断完善中的现行宪政体制.  相似文献   

7.
“新韦伯主义”学派为西方社会学中冲突论学派的分支,与“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一起构成70年代以来冲突论学派的两大基本阵营。50年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侧重功能主义;进入60年代,冲突论学派因更能解释社会和教育的变化而取而代之。冲突论的开山鼻祖,在西方被确认为马克思和韦伯。这一学派共同采用冲突的观点来考察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70年代初,这一学派逐渐分化,始形成“新韦伯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两大分支。“新马克思主义”偏重以社会政治、阶级结构的观点看待教育的作用,而“新韦伯主义”的出现则是对“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四、作为一种文化理论的社会结构以博厄斯为代表的美国人类学确实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学思想。不过这个被称为“博厄斯革命”的时期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和缺陷。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理论方面,也就是说它缺乏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论框架,而社会人类学的应运而生恰恰用功能主义弥补了...  相似文献   

9.
任东波  冯帅 《国外社会科学》2023,(5):170-191+246-247
从知识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理论来看,英国学派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知识”网络结构,具有鲜明的知识性与社会性。知识性强调英国学派作为国际关系知识生产者、传播者与反思者的重要角色,即这一知识群体的内生性倾向。社会性意指英国学派的诸种社会关系,即英国学派国际关系研究与国际局势嬗变、学术机制建设、学术论战以及国际社会议题四重“社会—知识”结构密不可分。在英国学派的历史发展与学术实践中,知识性与社会性相互交织。20世纪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深刻影响了英国学派的建构路径、研究取向与历史进程。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以及牛津大学等众多学术组织,直接或间接促进了英国学派学术共同体的创建。英国学派参加国际关系第二次论战的社会实践,反映出英美国际关系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巨大差异。欧洲国际社会议题的扩展与转向,凸显了英国学派知识体系极强的代际传承与社会联结。依靠特有的知识综合与开放倾向,英国学派的知识性与社会性得以不断彰显。  相似文献   

10.
“经济人类学”一词1940年就出现在赫斯科维茨的著作中,但一般认为,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在四十年代的后几年由卡尔·波拉尼创建的。从六十年代初期以来,这一研究领域有了较显著的发展。据认为,这种发展表现在这样几件事情上。一是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类学家正在增多,仅英国一国,现在刊登有关经济人类学论文的马克思主义杂志至少就有4种,即《辩证法人类学》、《经济与社会》,《人类学评论》和《农民研究》。二是工业化以前的(日本、中国、拉丁美洲、非洲)经济史的出版正在增多,如T.C.史密斯的《日本的农村起源》、费正清编的《中国世界的体制》等。这类经济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英国曾是欧洲社会学气象辉煌的中心和学派发祥地。17世纪洛克及自然法学派独领风骚;18世纪则有大智者亚当·斯密及影响至今不衰的苏格兰学派;19世纪斯宾塞的社会学说成为维多利亚时代学养的象征。然而,进入20世纪后,在20年代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学派繁兴一时之后,近半个世纪英国再没有贡献可与韦伯、帕森斯、戈夫曼等比肩的大社会学家。秋风萧瑟,令尔等旁观诸君亦不免生出几分尴尬。直到七十年代,剑桥骄子吉登斯杀将出来结束这一难堪,又重铸不列颠社会学的辉煌。1971年,吉登斯发表了《资本主义与现代理论》,激扬文…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史学杂志》1979年5月号发表题为《1978年的历史学界》一文,介绍日本史学界有关历史学方法论的研究情况.战后,日本史学界分为两大流派,即资产阶级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学派.日本史学界受西方影响较深,特别是资产阶级学派受西方实证主义、分析伦理学的影响更为深刻.近年来,他们根据卢戈夫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和法国"年鉴学派"的"深层(精神)历史学"理论,提出了新的历史学方法论.研究文化人类学的资产阶级学者山口昌  相似文献   

13.
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和展望(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西方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发展源流出发勾勒出传播学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理论发展脉络。控制论模式、经验-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论是三大基础流派,形成传播学学术自治的理论基础。70年代以后的新学术思潮在学术方法上扩展和深化了传播的研究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指60年代末期以拉波夫为代表的社会语言学派,而不是指从社会学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如伯恩斯坦、费希曼——即语言的社会学学派),或人类学出身的学者所从事的研究如海姆斯的《话语的人种史》,或倾向于话语分析方法的学者所做的研究(如甘伯兹)。笔者一直期待能有象海姆斯这样一位在过去的25年或更长的时间里论述过语言学史的若干问题、并撰写过一部题为《社会语言学基础》(1974)专著的学者也能在社会语言学的起因、来源及发展方面开拓我们的视  相似文献   

15.
会话研究是语言的交际和语用方面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引起了很多学派的关注,不同的学派从不同角度研究会话,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的看来,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会话结构研究、会话含义研究、会话策略研究等.会话结构研究如美国会话分析学派对自然会话结构的研究、英国英国伯明翰学派对课堂教学对话结构的分析及俄罗斯学者对俄语对话结构的研究;会话含义研究如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列文森三原则和关联理论等;会话策略研究指的是互动社会语言学派的奠基人约翰·甘柏兹对会话理解策略的研究.目前对会话研究成果的介绍还比较零散,缺乏全面系统的介绍.对这些成果的系统介绍有助于我们对会话研究、话语研究和语言研究的全面的了解,也可以为以后的学习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三、四十年来,西方出版的研究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书籍,数量猛增.不同学派的历史学家常常试图用新的方法就十七世纪的一些历史事件解释整个英国革命及其实质、起因和动力.对三百年前的事件的兴趣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对自由民权党把十七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解释为"清教徒革命"这一概念普遍感到不满.这一概念直到十九世纪末在史学中仍居于统治地位,而且至今仍有不少的信徒.这一概念的创始人是民权党历史学家T.麦克莱、S.卡尔德纳、Ch.费斯,他们把十七世纪四十年代英国的国内战争,仅仅看作是没有社会经济内容的"立宪冲突";把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归结为王权同国会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闯入其他传统的学科领域,诸如社会学、历史学、法学、哲学、政治学、甚至生态学,这是当代社会科学中最令人兴奋和引起争论的一个发展。然而,人类学则仍然是一个几乎不受经济学的发展所影响的领域。固然有一个被称为“经济人类学”的完整的人类学学科,但它只存在于不使用现代经济学概念研究原始社会经济的主要工作中。发生在“形式论者”与“实质论者”两个学派之间的激烈争论,导致经济人类学长期的消沉。前者坚决主张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完全可以运用于原始社会的生活条件,后者则认为这几乎完全是不可能的。由于对经济学性质的误解,这个争论是没有结果的。两个学派都假定经济学只是对直接交换市场(explicit  相似文献   

18.
30、40年代进化论的复兴是人类学特有的现象。这只是说,它是由那些自认为专业上属于这一领域的学者促成的。而实际上,社会学在大约20年后也经历着自己的进化论复兴,只不过这一复兴产生了一种与唯物主义论显著不同的理论,社会学中的进化论复兴很大程度上是帕森斯的影响下发生的。我把在帕氏影响下产生的这种理化理论称为“社会学新进化论”。不过,可能将其冠以“功能主义进化论”也是便于理解的,因为它是一种直接建立在功能主义理论前提之上的进化理论。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科学的理论学派可以产生于局部的传统和经验,所以在不同社会文化中能够出现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比如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和英国学派。但同时理论学派也需要符合通则性标准,不仅能够解释局部范畴的社会现象,也能解释世界范畴的国际社会现象。生成这种国际关系理论学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理论的核心问题。它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由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确定的,经表象系统形成学理意义,并具有不可通约的性质。美国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是霸权护持,英国学派的核心问题是国际社会。中国国际关系学要想产生重要的理论学派,建构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总结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当代理论和方法论。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诸如主观性、权力和民族志表述等问题上,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论发生了许多非常显著的转变和分歧。这种状况起因于民族志的文学化途径,是经由格尔茨以及其他学术运动,如英国的文化研究,特别是福柯的后现代主义发展而来的。因此,人类学由来已久的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对峙已经演绎出独立的认识论阵营,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了一些大学中人类学系的分裂。同时,这种分裂也激发或伴随着一种对当代全球化形势下文化人类学研究对象的定位的承认,比如"本土"的研究、"下层"研究,确认了这些研究对象在研究项目中具有合法的权利和合作的声音。这种转向使人们愈加关注应用人类学,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新的问题,例如"本土知识"的观念。另一个分裂是指一些特定的专门研究领域的学科建制,如医学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和教育人类学等,而每一个领域又都存在着内部的分歧与区别。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引起了对于博厄斯学派所传承下来的诸如文化、文化相对主义等观念的效用和道德规范的质疑。过去的30年是一个分崩离析的时期,人类学研究在这个时期卷入了全球资本主义的新的文化逻辑的转换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