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馥在长达数十年的仕宦生涯中,密切关注中国教育问题,一方面,竭力主张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废除科举教育制度;另一方面,大力兴办新式教育,在山东和江苏等地创办新式学校,培养各类新式人才。周馥认真研究、努力解决晚清教育问题,体现其高度的责任意识,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清末济南、周村、潍县三地开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4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和山东巡抚周馥奏请,经清政府批准,济南、周村和潍县同时由中国自行辟为商埠。由地方督抚奏请,中国自主开放铁路枢纽地区和内陆经济中心城市,在一省中同时开放包括省城在内三个城市为商埠,这是近代商埠沿革史上的创举,是山东地方当局为防止因德国所修胶济铁路通车后出现德国势力向内陆扩张、中国主权再失的重大举措,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山东主政者通盘筹划山东近代化事业,为推动山东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政策性调整。  相似文献   

3.
周村开埠与山东近代化学术讨论会综述苏位智,刘天路周村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淄搏市市辖区。周村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鲁中工商业重镇,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美誉,1904年,经直隶总督袁世凯和山东巡抚周馥奏准,周村与济南、潍县一起,被开辟为...  相似文献   

4.
民营经济发展迟缓一直是山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2002年,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山东经济发展新跨越的重大举措。大力培植和发展民营经济,对于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山东经济要实现  相似文献   

5.
进入"十二五"后,山东经济发展进入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阶段。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带动山东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山东的统计数据,对山东现代物流业和三次产业的相关性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实证研究,从贡献率测算数据看,扣除非正常因素的干扰,近10年来基本保持平稳,说明山东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韩复榘主鲁七年期间,山东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其发展受到主客观多种因素影响,主观原因在于韩复榘独特的经济思想及经济措施。客观原因在于这一时期,历史给予山东一个难得的较为平静、安定的社会环境,给予山东一个发展地方经济的较好机遇。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有关清末预备立宪研究的文章和著述中,往往提到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曾于1905年7月间联名奏请清迁于十二年后实行立宪政体.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区域经济与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关联关系,特别是区域经济对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导向作用,以山东移动通信市场为例展开了实证研究,从而为电信运营商市场拓展空间预测和考核指标确定提供实例借鉴。在分析山东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环境,包括总体区域经济发展环境、重点区域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移动通信市场未来几年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进行了预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出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山东省总体经济向好发展和相关区域政策深化落实的情况下,山东省移动通信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胶海关设立之后,德、日两国殖民者分别利用其对胶海关的控制,大肆掠夺中国的原料并向中国倾销商品,这在造成山东经济畸形发展的同时,也使山东的经济面貌发生了某种变化.胶海关的设立对山东现代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换言之,尽管有其殖民本性,胶海关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山东现代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晓梅 《东岳论丛》2006,27(5):85-88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开放型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繁荣的背后也有很多不容忽视的隐忧。山东开放型经济在自身的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矛盾和问题,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提供机遇的同时,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全面系统、客观正确地分析判断形势的基础上,对山东开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风》婚恋诗的"两个系统"及其历史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华 《北方论丛》2002,(4):62-68
<国风>中的婚恋诗分属西方系统和东方系统,因此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气质.究其原因,一是地城差异导致的自然环境之不同;二是西方和东方文化属性上存在的差异;三是农业传统和新兴商业经济基础的差异.<风>诗中"两个系统"的出现,标志着两周之际剧烈时代变革下,经济因素与文化精神之间互动前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唐普 《重庆师院学报》2011,(6):42-49,102
《文选》是在总集的基础上再次选编作品的总集,其赋篇的来源当是以《历代赋》为蓝本。其一,从其选文的下限来看,《文选》赋类的选文范围与《历代赋》相符合;其二,奉敕注《历代赋》的周舍为昭明太子东宫高层官员,他在东宫任职的时间恰恰是昭明太子开始从事总集编纂的时期,其对太子的影响不小;其三,从《文选》未收陶渊明《闲情赋》和张融《海赋》来看,恐怕也与《历代赋》的选赋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原典,其经、传中包含了很多经济伦理方面的思想:随顺天时、利义相和、诚实信用、利用有度和公平分配等,这些思想是生态和谐、社会和谐等理念的雏形,对人类中心主义、消费主义等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解决具有意义。合理认识这些思想的价值,不仅有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河北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发展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夫 《河北学刊》2007,27(2):219-221
周文夫从珠长渤地区的比较中看环渤海,从京津冀区域的比较中看河北,从津青连港区的比较中看秦唐仓,提出了河北在环渤海经济圈崛起中的发展定位长远目标是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期目标是进入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区位,近期目标则是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宋树恩就河北在环渤海发展的近期目标,具体阐述了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八项内涵、四个实质内容,以及六大构成要素。武义青、张云认为,河北在建设沿海经济强省中,应借力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大力推进津冀产业的全面对接,在天津滨海新区的示范带动下,消除区域壁垒,实现体制创新,加快河北改革开放的进程。张波则对河北建设沿海强省中的若干政策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设计,提出了河北省在有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土地政策、财税政策、开发政策等方面的重要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5.
宋代池盐产地分布于6路9州(府)10县(寨),共有23个盐池。与唐代相比,增加了蓬莱成泉池和忻州马城池两处。  相似文献   

16.
晋文公称霸中原之时,周天子周襄王称他为“叔父”。这一称谓是依据周襄王的先祖周成王与晋文公的先祖叔虞为兄弟关系所致。周襄王自降一辈而称晋文公为叔父。而黄池盟会后,周天子周敬王称呼吴王夫差为“伯父”,这一文化渊源也当追溯到商末周王朝立国之前在周族部落时泰伯、仲雍长于季历的兄长名份。按辈份序列,周敬王的直系先祖周文王(姬昌)当称泰伯、仲雍为伯父。因此,周敬王省略了辈份排算的种种程序,也自降一辈地称呼泰伯王位的后世继承人吴王夫差为“伯父”。这与昔日周襄王称呼晋文公为“叔父”,适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在政族合一、家国同构的周代宗法制社会中,这种差别的形成,完全是基于两国先祖在宗法关系上的不同地位。  相似文献   

17.
宋树恩 《河北学刊》2007,27(2):221-223
周文夫从珠长渤地区的比较中看环渤海,从京津冀区域的比较中看河北,从津青连港区的比较中看秦唐仓,提出了河北在环渤海经济圈崛起中的发展定位长远目标是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期目标是进入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区位,近期目标则是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宋树恩就河北在环渤海发展的近期目标,具体阐述了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八项内涵、四个实质内容,以及六大构成要素。武义青、张云认为,河北在建设沿海经济强省中,应借力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大力推进津冀产业的全面对接,在天津滨海新区的示范带动下,消除区域壁垒,实现体制创新,加快河北改革开放的进程。张波则对河北建设沿海强省中的若干政策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设计,提出了河北省在有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土地政策、财税政策、开发政策等方面的重要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8.
武义青  张云 《河北学刊》2007,27(2):223-225
周文夫从珠长渤地区的比较中看环渤海,从京津冀区域的比较中看河北,从津青连港区的比较中看秦唐仓,提出了河北在环渤海经济圈崛起中的发展定位长远目标是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期目标是进入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区位,近期目标则是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宋树恩就河北在环渤海发展的近期目标,具体阐述了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八项内涵、四个实质内容,以及六大构成要素。武义青、张云认为,河北在建设沿海经济强省中,应借力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大力推进津冀产业的全面对接,在天津滨海新区的示范带动下,消除区域壁垒,实现体制创新,加快河北改革开放的进程。张波则对河北建设沿海强省中的若干政策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设计,提出了河北省在有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土地政策、财税政策、开发政策等方面的重要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9.
张波 《河北学刊》2007,27(2):225-227
周文夫从珠长渤地区的比较中看环渤海,从京津冀区域的比较中看河北,从津青连港区的比较中看秦唐仓,提出了河北在环渤海经济圈崛起中的发展定位长远目标是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期目标是进入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区位,近期目标则是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宋树恩就河北在环渤海发展的近期目标,具体阐述了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八项内涵、四个实质内容,以及六大构成要素。武义青、张云认为,河北在建设沿海经济强省中,应借力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大力推进津冀产业的全面对接,在天津滨海新区的示范带动下,消除区域壁垒,实现体制创新,加快河北改革开放的进程。张波则对河北建设沿海强省中的若干政策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设计,提出了河北省在有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土地政策、财税政策、开发政策等方面的重要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