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艳 《兰州学刊》2008,(Z1):151-152
D.Sperber和D.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广告也是广告人与广告受众之间的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在广告交际过程中,广告受众根据广告人设置的明示信息和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语境假设,直至找到最佳语境并对话语做出最佳解读。文章借助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性和动态语境等理论,对广告明示和推理过程加以阐释,分析了广告受众获取最佳关联从而正确解读广告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有着丰富的仿拟这一既新奇又独特的语言手段,对它的理解与认知,必然是一个由交际对象为获得仿拟的语用意义而进行的语用推理过程。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成功依赖互明和关联两个条件。交际者将交际意图以关联的仿拟形式明示出来,交际对象则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推理出与自己的认知环境相关的交际信息,从而达到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间接性指责话语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Searle的ISA理论在阐释间接性话语时忽略了S和H的个人认知语境,不能解释S为什么绕圈子指责H以及H如何推理等问题。文章运用关联理论的重要观点即明示一推理过程、认知语境、语境效果和最佳关联等来分析间接性指责言语行为,旨在证明关联理论的阐释力强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4.
言语交际的R—A—M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Sperber和Wilson(1986/1995)创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一推理的过程,成功交际要具备最佳关联性。Verschueren(1999)坚持“语用综观论”(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对语境因素和结构选择的顺应,并且顺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受意识凸显度的影响。Dawkins提出的模因理论(meme)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复制、模仿和感染的过程。本文在吸取这三个理论各自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语用理论模式:关联一顺应一模因模式(Relevance—Adaption-Meme)。此模式不只是介绍了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的理解和产生的认知心理过程,而且分析了在交际过程中言语是如何在说者和听者之间传播的,并运用此模式对言语交际进行了分析。此模式对语用理论的建设和更完整的认识言语交际和传播过程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对隐喻翻译的动态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延江  张晓梅 《东岳论丛》2006,27(5):185-187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广泛存在于日常话语中。但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文化上的差异,隐喻的含义有时并不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性决定了隐喻理解的多样性,隐喻的理解与翻译一直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难点之一。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关联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翻译活动是一个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示意—推理的语言交际行为,该推理模式可以为隐喻的翻译提供重要的启示。隐喻翻译可以在关联论的模式框架内,通过译者对原作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再结合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来取得最佳语境效果下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两个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信息意图是指发话人提供话语的字面意义,交际意图则是发话人想通过明示的信息意图所要传达的真正含意。对篇章交际意图推导过程的构拟表明,逆证推理与缺省推理的结合,既顾及了关联期待的动态性,又可以使明示-推理模式的应用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便利了人们之间的联络和沟通,但一些不法分子发送不良短信诈骗钱财、传播虚假信息、搞恶作剧等,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扰乱了正常的通讯秩序。加强对发送不良短信行为的规范,可以实行手机号码入网实名登记制度,由电信部门对强行发送短信者停止其短信收发业务等。  相似文献   

8.
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关联与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个明示推理过程,发话人应该提供尽可能关联的信息,使听话人能够以最小的处理努力去理解发话人的含义,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本文运用关联理论首先解释了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言模糊现象,然后以真实的商务信函为语料,探讨了写信人如何使用模糊语言明示话语信息,实现最佳关联,以准确表达交际意图,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9.
关联-顺应视角下的委婉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不同角度对委婉语进行的探讨和分析一直方兴未艾。基于关联理论和顺应论之上的关联一顺应模式从特定的角度将关联理论中的明示一推理过程和顺应论中的语言选择顺应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分析交际过程中的委婉语。根据此模式,交际中使用委婉语的过程是依据交际语境,寻求最佳关联,顺应关联假设,从而获得最佳语境效果的过程。该模式有效地剖析了交际中选择和理解委婉语的认知机制。同时也充分凸显出动态语境对交际双方选择和理解委婉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手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手机短信逐渐成为现代人彼此交流的主要方式,其与一般面对面的口头交际和正式媒体上的书面交际不同,是一种在语言上有鲜明特点的应用文体。大量运用修辞以达到发信者所需的交际效果,便是手机短信这一应用文体的特色之一。丰富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短信语言更具文采和生气,文章从修辞这一角度对手机短信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提出了语言交际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为文学交际的语用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关联理论对文学的阐释力来看,<格列佛游记>与<动物农庄>的讽刺手法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以夸张、反语与艺术逻辑的修辞、能指与所指分裂作为明示刺激,突显犀利、激动的讽刺主题.后者以细节信息、细节延伸、事件前后与人物言行相反的对照来激活认知模式作为刺激,再现深邃、平静的讽刺主题.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是关于交际与认知的语用学理论。它用认知科学来解释人类的语言交际,认为人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是为了认知。关联理论对于语境的解释有别于传统语用学,提出了认知语境的概念,认为认知语境应包括语言使用者大脑中所有关于世界的假设以及认知处理能力,这就为语用推理提供了一个平台,认为在语言交际中认知语境是选择的结果,是变项,不变的是关联。它结合编码-解码模式和意图交际模式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交际意图的动态认知过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意义的理解和交际意图的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言语交际的实质是意图的交际。从动态认知的角度探讨交际意图传递的特征,有助于促进对明示交际活动的机理的理解,加深对交际活动自身具备的关联原则的认识。从交际意图的动态认知过程角度来考察言语交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程玲 《江淮论坛》2013,(6):178-182
以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和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探析文化认知对中医英译的影响:中医英译是一个作者、译者以及译文读者间的多重文化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文化认知可在中医医著语言的修辞、文体、词汇和句法等方面对中医英译产生影响。进一步提出译者在中医文化身份定位和文化认知培养方面提高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关联理论对幽默的阐释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它对于幽默话语的产生和理解,及其翻译都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交际双方发出和接受幽默话语的双向交流过程。同时,在翻译幽默时,始终把翻译视为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动态明示——推进过程。译者要根据交际者的意图和受体的期待进行取舍,这样才能取得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6.
文学语言的语用阐释使我们对文学语言的理解有了不同的视角,对文学作品理解中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际关系有了跨学科研究的关系。文章从文学语言的言语行为特性与关联性特性两方面做主要阐释,指出文学语言的言语行为实际上是指作者通过文学作品与读者所进行的交流,并对交流中所存在的最佳关联的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交际活动在现实社会中极其普遍。关于交际的模式,关联理论的倡导者斯波伯和威尔逊认为,它不同于通讯上的编码-解码模式。他们赞同格赖斯等人提出的推理模式,但同时,他们又认为格赖斯的推理模式本质上是不彻底的;于是,他们对推理模式进行了改进,提出明示-推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渠道,而幽默言语是人们日常交流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言语交际。本文以英语幽默言语为例,分别从关联理论以及概念整合理论这两个角度对英语幽默语言的解读进行了探究,并对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之间的互补性进行了讨论,提出将两种理论结合来可以更好地解读英语幽默言语。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家庭科技》2007,(5):51-51
《家庭科技》手机短信互动平台一、说明1.参加本刊短信互动的读者,请移动用户将短信发送到625531001,联通用户将短信发送到725531001。短信收费标准为0.1元/条。2.发送短信的格式请您注意每项活动的参与方  相似文献   

20.
语境是认知心理的产物,也是认知推理的基础。它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变化,具有移位性。本文认为,言语交际中的认知理解是语境移位与认知推理相结合的过程。语境移位是交际者根据自己的心理图式寻找最佳关联点进行有效认知推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认知理解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