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这一"马伊琍体"语言范式,近期被转换成各种版本,流行甚广。文章视其为一种强势模因,并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阐释此种语言现象的由来,强势模因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模因变体以及流行动因,以增进人们对语言模因现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语言模因论以模仿为基础,有基因型语言模因和表现型语言模因两种复制和传播方式。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四、六级英语短文写作的要求及特点,该文论证了"背诵"与"模仿"等传统手段在四六级英语写作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汉语语言模因的幽默机制产生的翻译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离不开幽默,幽默影响着生活。语言的幽默不仅有利于活跃气氛,缓和矛盾,而且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在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幽默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发挥着它的影响与魅力。然而,正是因为幽默存在着文化习俗、社会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差异,使得在翻译时不免要损失大部分的精华。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无法将幽默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通过功能翻译理论可以了解到文化因素对幽默翻译的巨大影响,从而揭开语言模因幽默机制下的不可译现象。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传播的模因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通过语言复制和传播,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模因的传播和复制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方式.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网络话语传播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是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对文化发展规律进行解释的一种新理论.随着模因论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语言领域研究中.模因论在语言领域的应用不仅有利语言的发展与当代汉语流行语的应用研究,同时在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实践过程中,也有效推动了模因论自身发展.基于模因论的大学生流行语分析对于我国当代汉语流行语的应用研究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通过对模因论的理论概念、表现形式以及特点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大学生模因复制与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语言传递文化,自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学界尚无从模因论角度对中英法律语言进行过任何深入探讨。基于法律语料,从词汇学、句法学角度对中英法律语言模因进行研究,细致分析法律文本及法庭用语的模因模式、特点及规律,有力促进法律语言的发展与习得。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为研究语言变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语用学视角。这种视角综合了历时和共时研究。认为从本质上来讲语言的变异就是语言模因的变异。但是现有的研究局限于从社会文化视角讨论,认为语言模因复合体的形成是语言模因为了复制和传播而进行的“生存之战”。这些研究忽视了影响语言模因变异发生的一个重要语用因素——语境。语境功能说为研究语境对语言模因变异发生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框架。文章试图把语言模因置于语境之中,从语言模因与语境的相互作用来解读语言模因变异的发生,身处语境中的语言模因宿主选择符合语境的语言模因复合体。研究结果认为语境对语言模因的变异具有解释功能和制约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的角度看,语言模因论对英语语音教学尤其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网站标语为研究对象,从模因论的视角揭示了企业网站标语的创作便是语言模因保留、选择、变异的过程,并提出关于企业网站标语中强势模因的构建模式,旨在为企业网站标语的创作提供一些系统性的指导意见,为开拓并完善语言模因研究提供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作为解释文化发展和进化的新理论,对于解释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了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文化模因现象,并且阐述它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方式和变异过程.通过对模因现象的拓展分析,结合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一般模式,尝试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拟运用语言模因论对“山寨”一词的产生和迅速发展进行研究,指出“山寨”实际上就是一种语言模因,它的传播和影响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理解文化进化与语言学习的本质联系,立足于模因论,结合对当前语言现状的分析,指出模仿和创新是模因传播的必要条件,通过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两种方式,语言才能够进化更新。认为该理论为经典背诵和文本创新提供了确凿的理据,有助于扭转把语言学习认为是技能培训的传统观点,从而最终确立语言学习是一种体验、感悟语言魅力的思想建构过程,模因论对语言教学起到了系统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模因论及翻译模因论来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公示语的翻译则可以看成是公示语翻译模因或模因复合体的跨文化复制和传播。公示语翻译模因库(meme—pool),深入探讨其中的公示语翻译模因或模因复合体跨文化复制、传播的表现类型,可以为具体的翻译提供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幽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专家和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对幽默进行了研究.本论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入手,首先讨论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及其在言语幽默中的应用,然后以关联理论为依据,从认知的层面解释言语幽默现象,揭示幽默的制笑机制.  相似文献   

15.
词块是介于传统词汇与语法之间的一种语言片段,可以由一个单词或多个单词共同构成,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词块是最易被接受的语言形式,可被直接完整地记忆与提取使用,有助于提高语言的学习效率。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词块可以被看作是语言传递的模因因子。本文在概述模因论与词块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模因视域下的词块理论,这对语言的教学也是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渠道,而幽默言语是人们日常交流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言语交际。本文以英语幽默言语为例,分别从关联理论以及概念整合理论这两个角度对英语幽默语言的解读进行了探究,并对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之间的互补性进行了讨论,提出将两种理论结合来可以更好地解读英语幽默言语。  相似文献   

17.
从网络语言的模因特性即简洁性、形象生动性、离奇怪异性和幽默性出发,分析了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并以乖讹一消解理论为基础,从基因型网络语言的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的模因两种模因类型分析了网络语言幽默模因特性的实质,旨在更好地解读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8.
从模因论的视角看文学翻译策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在同一文化中往往是通过模仿,尤其是语言进行传播.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经过模拟的手段得以丰富,而模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可以把文学翻译看作是异国文化的模因通过语言向本国传播的过程,文化模因的传播过程对文学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文学翻译中的归化策略是文化模因传播初期的必要阶段,异化翻译是文化模因传播发展的要求,而杂合翻译则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语言中的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的复制、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文章介绍了模因的概念,同时对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进行考察.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中英文词语声音、数字、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词名句和电影台词等模因在网络语言中成功地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的网络语言的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的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分析,为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打造网络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靠复制和传播而生存.从模因论视角,翻译活动是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译者的重要使命即译者解码源语模因及用目的语模因重新编码以传播源语模因在此过程中使得以凸显.文章以模因论及翻译模因论为指导,通过构建汉语公示语模因在翻译活动中的传播路径,尝试分析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翻译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认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两种传播方式同样适用于汉语公示语的英译.译者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对汉语公示语源语模因予以巧妙编码,发挥公示语在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方面应有的功能,更好地为来华外国人士提供各种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