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文 《学术论坛》2006,(2):155-160
《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呼啸山庄》这两部来自不同国家和历史时期的小说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对疾病的描写这一独特手法来深刻揭示小说的主题,控制小说情节的展开,并进而界定小说女主人公莎菲和凯瑟琳的内心世界及其个人身份认同。无论是丁玲的莎菲还是勃朗特的凯瑟琳,当她们试图遵守传统社会行为规范,在传统社会结构中生活时,她们就抛弃了女性自我,面临着自我崩溃;而当她们违反传统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时,她们就陷入病态。  相似文献   

2.
《简·爱》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通过两人曲折、艰难的爱情,塑造出一个不甘屈服于世俗压力、追求自主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社会中,这样的女性思想观念绝对是对男权主义的重大冲击,将女性意识较早的体现出来,把女性意识的觉醒、抗争展现的深入人心;《呼啸山庄》是以主人公追求自我为主线,实现女性意识的独立自主。凯瑟琳勇敢挑战父权制度,为了摆脱伦理、道德、教育、婚姻的束缚,不惜以生命抗争。将试从艾米丽·勃朗特和夏洛蒂·勃朗特的言辞之中,分析她们对自由的渴望和为争取女性社会地位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序曲》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之一。她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老年、青年、幼年三个不同阶段的女性:琳达的逃避,虚荣浅薄的贝莉尔,无奈的费尔菲尔德夫人,反叛的凯赛娅。她们的内心世界和下意识的反抗都表达了女性对男性所主宰的社会的愤怒和不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折射了曼斯菲尔德探索人生、探索社会的深邃思想内涵,折射了她对男权制社会下女性的同情和强烈地反抗男性压迫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女性意识的奴化、异化与超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男权制意识形态通过霸权话语秩序和性 /性别制度构筑起男性社会的文明大厦 ,在这样的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中 ,女性只能以一种奴化、异化的形式生存 ,并且存在于更深的精神意识层面。历史证明 ,意识形态的作用比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更强大 ,也更有力地维持了男性对女性的控制。现代社会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使女性定义自我、自我超越的需求日益明显 ,而社会文化的发展 ,又让女性对改变现有的性 /性别制度下两性关系秩序的要求愈加迫切。性别秩序的革新只有在女性充分意识到了自我的真实存在后 ,在重新整合自身的意识行为 ,并以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向旧有的话语秩序、向侵占和排挤了她的自我意识的男性虚假意识挑战的基础上 ,通过自由选择自身的意义、本质和价值 ,自主控制自身意义的产生和塑造 ,才能逐步实现消解、超越男性霸权话语对女性的控制作用 ,颠覆男性中心的概念秩序 ,摆脱女性意识被奴化、异化的现状 ,而女性受奴役、被控制、为男性牺牲的历史也才有可能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5.
王艳芳 《齐鲁学刊》2004,(5):154-156
新时期女性写作在自我的行为规范、情感理念、生存困境及其解决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某种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充分验证了女性自我对男性中心文化的反抗、无奈和绝望,其对女性自我精神困惑与分裂的展示是女性自我救赎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女性写作中的自我认同是指女性自我的身份和价值在社会文化的整体框架与秩序中的求证和确认."五四"至新时期女性写作中的自我呈现为自我发现、自我失落、自我寻找和自我建构的认同过程,女性写作中的自我所表现出的由社会认同到性别认同再到身体认同的转换和深入,实际上是对男性菲勒斯中心文化颠覆与抗衡的渐次加强,由此女性写作中的主体性逐步得到建构.这表明女性写作的自我认同是对外在奴役的挣脱和主体自由的寻求,其意义在于自我行动的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女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女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思考陈晓华中国是一个女性人才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长期以来,在男权专制的大背景下,由于社会落后制度、观念的严重制约和人为的束缚,以及女性长期的自我压抑,女性人才备受压制和扼杀,仅有极少数女性人才从夹缝中挣脱出来。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8.
陈军 《青海社会科学》2005,(1):89-91,95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典型人物 ,在古代男性作家一统天下的格局中 ,她冲破各种限制 ,表现出女性独特的自我情结。本文以李清照少女生活时期、婚姻生活时期和南渡之后的文学创作为例 ,挖掘女性对自然、人生、理想、国家等独立的见解和从中所表现出的自我情结。  相似文献   

9.
自我的崛起:论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在其小说中成功塑造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共通之处在于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追求自我的独立和完善.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女性的日渐独立和自我崛起,既是英国女权运动的激励,也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的时代必然性.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绘,劳伦斯表达了他对时代女性的关注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艾丽丝·沃克作为美国当代文坛颇负盛名的黑人女性作家之一,笔锋着力于美国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压迫的形象。其小说《紫颜色》揭示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对黑人妇女求解放、求平等的积极意义。小说文本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体现出黑人女性主体身份建构,反映出黑人女性人物在父权与夫权制桎梏中的觉醒与抗争,以及寻求和建构女性自我主体身份的过程,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追寻自我、建构自我的奋斗之路。  相似文献   

11.
《简·爱》通过女主人公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曲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冲击了男性中心社会的妇女观念,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觉醒女性的抗争。而《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追求真我,挑战父权制湮没女性身份的“家庭天使”观念,为在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和婚姻上摆脱父权制不惜以死抗争。从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的著作中,分析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她们渴望自由的呼声。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性文化不能成为主流文化,女性文化的流传及发展因此也受到影响,男女性别差异逐渐加大。当代女性在外表、行为、语言、交际、观念等方面表现出的现实特征与本身的修辞幻象不相符或相反,形成了女性修辞上的矛盾。通过消除两性障碍、用知识武装头脑、加强男性对女性的认同等途径有助于帮助女性摆脱困境,追求新的生活,从而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3.
杨秀芝 《云梦学刊》2012,33(1):87-89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身体美学也是由男性的历史之手制造并且是符合其男权中心主义需要的,这种男性的美学表现出对病弱女体的偏爱。新时期女性作家重构了女性身体的美学范式。这一美学重构是通过女性身体的健美与男性身体的丑弱对比.以新的眼光设置女性身体描写的空间来实现的。当代女性作家通过对女性身体形象的重塑,传达出女性建构新的自我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角度对《呼啸山庄》进行分析,提出希克厉、凯瑟琳、林敦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的象征,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激烈冲突,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心中本我、自我、超我的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15.
凯瑟琳·安·波特的名篇"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曾被翻译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文章从作家的女性观和宗教观两方面着手,通过对小说进行剖析,认为此种翻译在-定程度上妨碍了读者对作品的欣赏,流失了原文的深刻与精彩.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06-113
底层人物的生存和精神状态是现代作家关注的焦点,方方也多次推出其关注底层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方方在底层叙事的策略中,多以女性为焦点,通过对女主人公坎坷、跌宕的爱情和家庭生活的描写,书写出生活在社会底层女性的生存和精神困境,探讨其悲剧人生的成因,反映出对女性生存困境和人性的思考,对底层女性寄寓了关爱,并对她们走出困境和自我救赎之路进行了叩问,体现了现实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7.
德拉布尔的《金色的耶路撒冷》这部小说有着极强的女性意识,书中交错着女性的情感经历和不断的自我发现,深刻表现出女性对自我身份的不懈追求,颇具女性成长意味。本文拟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并从女主人公克拉拉独特的爱情观和生活观入手,阐释新一代知识女性在谋求理想生存状态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反叛,及为实现自我价值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艰辛与执著。  相似文献   

18.
女性符码与女性规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伏娃说“女人不是天生为女人的,而是变成女人的”,拉康却说“女人不曾存在”,在何种意义上,女人是变成女人的,有在何种意义上,女人不曾存在。本文认为,女人是在女性符码的规训下变成女人的,女人又是在女性符码的规训下不曾存在过。女性符码对女性的个体乃至女性群体都具有巨大的规训力量,女性本身也同时在认可和同化着符码所规训的意义结构。这种规训既有女性群体外部的监视,也有女性本身内部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规训。在女性符码规训下的另类者要么不再存在,要么重新创造女性符码,开始女性符码规训的下一个轮回。  相似文献   

19.
以女性为主要受众群体的穿越剧多采用灰姑娘的叙事模式。以“穿越”为契机,穿越版的灰姑娘形象揭示了现代女性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的深层心理诉求。“多马王子”现象则反映了现代女性在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情感需求,而她们对待情敌和敌人的态度更是女性独立、自信的体现。在女性视角下,灰姑娘们张扬个性、表达自我,在消费文化的大潮中成为女性观众的偶像。  相似文献   

20.
朱淑真的女性自我情结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淑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独特的存在,她用自己的笔唱出了向往爱情和婚婚姻自由与自主的凄婉之歌。朱淑真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自我情结———女性特有视角的真切体验,女性真纯心理的率性言说,女性情爱意识的大胆表白,女性审美感受的含蓄流露,体现出鲜明的自我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