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以80年代为分界线。80年代以前的电影脱离不了固定化的拍摄模式和脸谱化的人物塑造,80年代后的中国电影便逐渐走上了商业化和多元化的道路。面向不同受众的不同审美要求的各种题材、各种拍摄手法应运而生。而在这一切开始之初的起源,却是一部名为《庐山恋》的电影。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白流苏和范柳原两个艺术形象 ,指出《倾城之恋》所要表现的是现代人人性失落后的苍凉困境  相似文献   

3.
韩小龙  邹华 《兰州学刊》2006,2(11):84-86
同样是描写乱世中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倾城之恋》与《飘》在故事情节生成、人物形象塑造、审美风格形成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但表现在形而上的审美意义上又有较大的区别:《倾城之恋》以心理描写见长,表现出作家价值观恋世与弃世的无奈的悖论;《飘》则侧重于背景烘托,用雄壮有力的生命主题旋律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4.
徐艺玮 《殷都学刊》2010,31(1):99-102
从<情人>和<广岛之恋>这两部作品中我们会发现作者杜拉斯颠覆男权话语、强调女性主体身份的女权主义思想,但在杜拉斯的女性话语背后显露出西方白人身上所固有的种族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5.
李建军 《兰州学刊》2006,17(8):66-67
本文对《敦煌变文校注.庐山远公话》、《〈庐山远公话〉新校》、《〈庐山远公话〉校注商补》的阙漏之处进行校补,共得十四条。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60-166
中国山水画滥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庐山隐逸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东晋画家顾恺之和南宋画家宗炳是中国山水画滥觞的两位至关重要人物,二者均与庐山隐逸文化有关。顾恺之崇尚魏晋玄学思想,是画史记载最早的山水画家之一,其爱画庐山,画史记载绘有《庐山图》和《雪霁望五老峰图》,曾著《画云台山记》,对研究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有重要意义。宗炳不仅崇尚庄学思想,还崇尚儒家思想和佛学思想,是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所著《画山水序》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对后世山水画创作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恋”系列小说(包括《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和《岗上的世纪》是王安忆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创作的关于性事题材的小说,作为性叙事文本,这些小说具有鲜明的“唯性主义”特征:就性事发端而言,是非情、非爱的;就性行为本身而言,是非心理、非意志、非思想的;就性事效应而言,是非目的、非功利谋求的;就叙事动机而言,是非引导、非评判的。  相似文献   

8.
电影《白鹿原》与《一九四二》作为2012年同年上映的重要影片具有很大可比性。两部影片在剧本改编、主题立意、故事情节与人物刻画、史诗诉求等方面存在差异。《一九四二》在上述四个方面都比《白鹿原》距离"经典电影"更近,更忠实于"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9.
一婚姻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而要把这个主题表现得具有鲜明特色 ,作家对女性婚姻爱情心理的深切把握和透彻理解至关重要 ,然后再通过艺术形象生动表现出来。在这方面 ,张爱玲和玛格丽特·米切尔无疑是两位杰出的代表 ,她们虽然处于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作品却有某些惊人的相似。《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 ,《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唯一一部作品。两部作品都写婚姻爱情。两部小说的爱情婚姻不是充满诗意和浪漫情调的那一种 ,而是现实的和功利的。情感婚姻一旦与功利连在一起 ,就无所谓真正的爱情。白流苏与斯佳丽的爱情婚姻悲剧…  相似文献   

10.
薄荷片推荐:庐山有着悠远的道教传统,相传匡俗在3000多年前曾上山学道成仙,汉武帝敕封匡俗为“大明公”。宋徽宗加封他为“靖明真人”,东晋道士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并于此整理道教大典《道藏》,观内有当时中国最早的道藏目录,唐玄宗封庐山道教为“九天使害”,敕建与五岳真君并列的“九天使者庙”,是庐山成为中国道教的重地。  相似文献   

11.
石杰 《齐鲁学刊》2008,(1):143-145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它从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了他人的不可靠,从个体的属性上表现了自我的无从把握,从现实的由繁荣到毁灭表现了存在的虚无,从饮食男女的根性之回归表现了世事、人生的荒诞。文学与哲学的高度统一是其根本特征,小说也因此而获得了超常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家》与《呼啸山庄》中主仆恋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与《呼啸山庄》都描写了发生在主人和仆人之间的爱情悲剧。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差别。由于中国与西方社会现实内容的不同,这两段爱情悲剧的根源也存在差异。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家长制、礼教和奴化教育造成了觉慧和鸣凤的爱情悲剧;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财产关系和价值观念不仅造成了卡瑟琳与希克厉的爱情悲剧,而且扭曲了希克厉的人性。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6,(3):101-105
本文以老子的思想解读石涛(1641~1720?)的《庐山观瀑图》,以其为典型范例阐释了东亚传统绘画所蕴含的道家生态美学思想。对于东亚传统绘画尤其是采用山水素材的绘画的解读十分丰富,从素材到表现形式,此类绘画和古典哲学思想都有着很深的渊源。可以说,东亚传统山水画就是"视觉性思维空间"。老子的道家哲学思维对传统山水画有很大影响,因为从特定绘画中能窥见可称之为道家情趣的诗情画意。更进一步,这些以老子的思想作为诗意基础的东亚绘画,蕴含着画家们希望融入自然韵律的东亚文化思想中固有的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14.
庐山文化是以庐山为地标,以"和"为精神内核,"和合"、"中和"、"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为其基本表现形式,"和谐"为其最高境界的文化系统.书院教育文化、建筑园林文化、山水记游文化、宗教文化、隐逸文化等元素互相渗透,共同构成了庐山文化的核心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本的理解,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决定着学术研究的质量。基于"丧夫"与"恋子"两个前提的"焦母恋子说",在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却缺少焦母"丧夫"的证据,只不过是个先验的比附性结论,是用西方理论裁剪中华文化的结果。这种治学方式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防止我们的民族记忆被西方理论予以删除。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隆重推出的影片《金刚川》采用分角度叙事手法,成功塑造了刚毅勇敢的志愿军战士形象,表达了"牺牲"这一悲壮主题.作为国庆6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铁人》采用跨时空双线叙事手法,塑造了上世纪60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石油工人的坚毅形象,也描绘了新的历史时代条件下新一代石油工人的风貌和精神世界.结合当前社会具体语境,通过对《铁人》与《金刚川》这两部影片的主题比较,尝试探索"牺牲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以田壮壮导演的影片《盗马贼》为个案,不难发现,19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少数民族题材探索片大胆革新镜像语言,追求电影语言本体性,更加注重影片人文价值.宗教信仰乃藏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核心.通过对影片呈现的宗教文化符号和西藏自然景观以及主人公罗尔布生活遭遇的分析,揭示出《盗马贼》是一部探索人的命运与存在境况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同时也揭示出宗教信仰与人的“命运”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时代焦虑情绪的影响下,鲁迅所秉持的是一种空间文化史观,以虚构的"病例"与"灵魂"探索国民的历史病根、思考政治现实,是其表达思想的典型方式.影片《药》与《阿Q正传》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对小说中的"病例"与"灵魂"进行再虚构以实现光影转世与跨界传播的同时,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通俗化特征.《药》中普通民众坚定的政治立场与《阿Q正传》中王胡高于历史中间普通民众的政治觉悟均与真实的历史逻辑相悖逆.白举人与夏三爷的合二为一虽使得两部影片实现了情节弥合,但两部影片所传递的关于"革命"的观感截然不同,影片展现的思想呈断裂状态.语言的精炼与思想的深刻造就了鲁迅小说高度雅化的特征,电影以集体化创作与大众化受体为表征,高度通俗化的电影《药》与《阿Q正传》难以再现雅化的小说.  相似文献   

19.
柳青的《创业史》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作家和作品的命运却是一波三折.新世纪以来,关于柳青的赞誉又不绝于耳,那么柳青及其《创业史》的精神资源又是什么呢?这就是作家深挚的恋土情结、奋发精神以及艺术上的创新意识.这种内在的精神遗传已经贯穿于以后的陕西作家群中.  相似文献   

20.
李霞 《兰州学刊》2011,(6):172-175,185
张爱玲被公认为城市文学或曰市民文学的代表,她的作品主要描写现代都市上海、香港中各类人物的生存状况,而尤以描写封建没落贵族生活的作品为最佳。小说《倾城之恋》可作为这方面的代表。从张爱玲对其主人公生活的细节描绘中,一方面可反映出她对传统文明和现代城市文明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她对启蒙话语和现代性话语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