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策划人小语做父母的常常会有这样的烦恼:为了陪孩子,而牺牲了自己休息或娱乐的时间。陪孩子学习也好,玩耍也好,是责任是义务却不是乐趣。难道在享受快乐这件事上,父母和孩子不能双赢吗?本期我们采访了多位达人爸妈,他们有热爱厨艺、热爱旅行、热衷泡博物馆的;有热爱写作、手工制作、玩扑克牌的。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是带着孩子一起去体验。孩子的快乐就是父母的快乐,同样,父母的快乐也是孩子的快乐。当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害怕把孩子养得太自私,总是教他要和朋友们分享。可是,为什么他们分享起来总是心不甘情不愿呢?豆豆懂事后,我经常告诉他:"好东西,要跟小朋友一起分享。"谦让和礼貌是父母教给我的第一课,我将它们理解为分享,并且教给豆豆。我一直认为,分享就是把自己的好东西让出来。但是一个美国妈妈的话,让我改变了看法。一个美国妈妈带着两岁的女儿玩。有个小男孩跑过来,想玩她心爱的玩具,小  相似文献   

3.
<正>玩具怎么玩,其实不用家长教。父母需要做的,只是给孩子一个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以及更多玩和探索的机会。玩具,本是孩子最好的玩伴,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也能帮助孩子完成自我成长。然而,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否有意无意地把玩具变成教具,把游戏变成上课?当孩子用积木搭一座房子时,我们非得在一旁告诉孩子,房子是什么样的;当孩子玩陀螺时,我们一定要手把手  相似文献   

4.
<正>魔术师总会有许多奇思妙想,他们的一个小创意,有时就会让人们改变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认知。如果遇到一位像魔术师一样的爸爸,孩子的世界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小的时候,女儿爱把爸爸叫做"幽默大王",因为爸爸总是别出心裁,跟她玩好玩的游戏。女儿上小学时,她爸爸工作很忙,往往回家比女儿晚。但只要他哪天先回家就会"躲猫猫"。听到女儿上楼的脚步声,他大王"因为爸爸总是别出心裁跟她玩  相似文献   

5.
玩出孩子的能力来 真替现在城里的孩子们可怜。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没有蓝天,没有绿地,没有玩的空间。父母白天忙,没时间陪着玩。父母晚上忙,宁可忙着玩他们的麻将,也不跟孩子玩孩子的游戏。父母对孩子呵护有加呀,夏天出去玩,怕热着;冬天出去玩,怕冻着;跟小朋友一起玩,又怕脏着、碰着…… 上个月,我们这里下了两场大雪,可在这个居民小区里,居然没有一个孩子出来堆雪人。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堆雪人该是多么好的一项游戏。在这项亲近自然、锻炼体能的游戏中,不知不觉间,就培养起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想像力、创造精神和…  相似文献   

6.
《现代妇女》2006,(9):31-31
现在,独生子女较多,父母和祖辈对他们宠爱有加,对他们的要求大多会满足,比如满足他们购买玩具的欲望。但现在的玩具很贵,动辄上百元,孩子玩不了几天,新鲜劲儿一过就不愿再玩了,很浪费。面对孩子买玩具的要求,父母常处于两难的境地。基于此,开个儿童“玩吧”,购进各种好玩的玩具,收取适量门票就可以让孩子尽情玩个够。  相似文献   

7.
又是一年儿童节,人们每年在这时候总会思绪万千,一些和童年有关的人和事就会涌上心头……很多人很想和一些孩子一起玩,却又怕贴上幼稚的标签。还有些人很想多关注一下孩子,结果总是以"先填饱自己肚皮"的理由推脱。可是有些人已经去做了,去实践了,去爱了,去用心了,去对很多儿童好了。他们,是真正的童心大使。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来冷眼所谓的"成熟"的误区,去面对那一双双未经世俗的单纯的眼睛,这未尝不是一种境界。本期杂志讲述的就是两个以"儿童快乐"为毕生追求的人,让我们在儿童节这个时刻对她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8.
你会和孩子玩游戏吗?一般玩什么样的游戏呢?你知道怎么玩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的成长吗?来来来,这篇文章会告诉你答案。有一位律师妈妈和孩子玩了一个"签协议"的亲子游戏,名为《零用钱补充协议书》。在协议书里,妈妈一本正经地和孩子约定了20元零用钱的分配方式,比如"不能在学校范围内购买零食","使用时超过5元就要通知妈妈",等等,一共7项条款。执行时,如果孩子不服,可以提出异议;如果双方发生分歧,还可以请第三方亲友来仲裁。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豆豆和小福渐渐长大,他们开始越来越喜欢跟爸爸在一起。3个男人一起玩游戏、做实验、编故事、去旅行,还拥有不愿意让我知道的小秘密。我虽然隐隐失落,但心有窃喜:"这3个男人被我培养得真好!"要知道,孩子爸爸一开始也是甩手掌柜一个,带孩子的次数屈指可数。他跟儿子在一起的状态是彼此嫌弃。偶尔他心血来潮,会逗一下孩子:"这个不是这样玩的,应该这样玩!"可孩子并不领情:"哎呀,爸爸你好烦,让我们自己玩!"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过家家"当作是儿童之间的游戏,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其实它也可以是非常好的亲子游戏。我在研究亲子游戏的3年中,将"过家家"进一步"研发"成新版本,名为"上学学",女儿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也从中锻炼了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希望能给其他父母一些启发。每年七八月的时候,我总能接到一些父母的求助,他们总会问,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爱上幼儿园?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这些促成了我的灵感,那就是为女儿千慧搭建一个模拟教室。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地的孩子有很多相同之处。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吉恩伎亚杰认为,这是因为儿童的身体成长和思维成熟的过程很相似。一个三岁的中国孩子和一个三岁的美国孩子的运动技能和智力水平相差无几。他们可能在玩同样的游戏和相似的玩具。各国的孩子都会被小闹剧逗乐,都喜欢追逐嬉戏,也喜欢洋娃娃和玩具车。他们看到透明的泡泡时就会喜形于色。可如果仔细探寻,你会发现孩子们的游戏不仅形式多样,也包含了很多具体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2.
<正>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牵动着父母的心。眼看身边的小人儿就要上幼儿园,离开自己和陌生的世界打交道,父母的心忍不住纠结了:他会快乐吗?他会得到尊重吗?他会健康成长吗?到底什么样的幼儿园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正跟孩子好好说话,不仅仅是尊重,也是最基本的爱,更是为人父母最起码的教养。"瞧瞧你这样,以后肯定会被人打死才后悔!"每次去亲戚那,就会听到亲戚大骂她读中学的儿子,说他不务正业,总是在外边混。有一次我问那个孩子:"为什么你妈经常这样骂你,你就不能听话一点吗?"  相似文献   

14.
<正>四五岁的孩子沉迷电脑游戏和动画片怎么办?别着急,咱们可以把游戏搬到现实中来。"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熊出没",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这么玩……豆豆4岁时迷上了电脑游戏,白天不爱出门,总是缠着我们让他多玩一会儿电脑,为此撒娇耍赖无所不用其极。我跟老公急了,长此以往,豆豆的视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会受到影响的。我给豆豆立下  相似文献   

15.
又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每年的六一,孩子们是快乐的。但是,作为家长和老师,作为成年人,我们不得不反思,现在的孩子是不是每天都很快乐?他们的童年是不是活得太累了?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可苦多了、累多了。他们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不仅功课压力大,外面还要上很多兴趣班,几乎没什么玩的时间。孩子累,家长也很累。累,成为孩子和家长共同的感受。是什么让如今的孩子如此负累?是什么让家长苦不堪言?家长的回答无一例外:压力!是的,就业、教育、医疗、生存……当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让现在的父母不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更让父母们对孩子未来生存将面临的压力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美好的。你还记得自己的初恋吗?新鲜、懵懂、兴奋、热情,好像当你和那个人在一起时,这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对的。然而,正因为年轻,那时的爱情几乎不会太长久。我是一个15岁男孩的妈妈,是一位爱情专栏作家,还是教育心理学爱好者,但我的孩子却很少跟我聊他的情感故事。其实,年少时期的爱情是可贵的,因为它是父母与孩子相互增加了解的宝贵机会。但孩子们害羞,家长们尴尬,这样的机会往往会白白错过。  相似文献   

17.
当我用爱因斯坦的故事鼓励豆豆时,他却委屈地说:"妈妈,我又不是爱因斯坦,干吗和他比呀?你不是总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吗?"曾经有一阵子,豆豆很害怕失败,不敢尝试,遇到一点儿困难就想退缩。一次,豆豆从幼儿园带回来一个迷宫玩具,连续两次没走成,就再也不肯玩了,沮丧地对我说:"妈妈,我一定做不到!"还悄悄把迷宫玩具藏了起来。玩不玩迷宫无所谓,但是这种害怕失败、不敢尝试的心态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了鼓励他,我给他讲了爱因斯坦和3个小板凳的故事,说:"豆豆,只要你肯用心和努力,一定会玩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8.
一个教育机构进行的"感恩之心"问卷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大多数孩子竟然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没有一对父母不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却不把父母放在心上呢?当家长们都沉浸在培养优秀孩子的教育大业时,是不是还忘了做点儿什么?  相似文献   

19.
在孩子们眼中,能得到压岁钱,春节成了"致富"的好日子,很多孩子都有不错的"收成"。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孩子们的压岁钱也越来越多,如何让孩子合理使用"压岁钱"成了不少父母头疼的话题。那么,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压岁钱"是如何看的?针对孩子他们是否有理财计划?上海创信市场调查公司对此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20.
教堂与坟墓     
一个幼儿园老师决定让她班上的孩子们玩一个游戏。她告诉孩子们每人从家里带来一个塑料口袋,里面要装上土豆。每一个土豆上都写着自己最讨厌的人的名字,所以痛恨的人越多口袋里土豆的数量也就越多。第二天,每一个孩子都带来了一些土豆。有的是两个,有的是3个,最多的是5个。然后老师告诉孩子们, 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带着土豆袋子,即使是上厕所的时候。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开始抱怨,发霉的土豆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另外,那些带着5个土豆的孩子也不愿意再随身带着沉重的袋子。一周后,游戏结束,孩子们终于解放了。老师问他们:“在这一周里,你们对随身带着土豆有什么感觉?”孩子们纷纷沮丧地表示,带着土豆袋子行动不便,还有土豆发霉后散发的气味很难闻。这时,老师告诉他们这个游戏的意义,她说:“这就和你心里嫉恨着自己讨厌的人一样。嫉恨的毒气将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