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创新制胜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依靠员工的忠诚奉献已成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密歇根大学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Daveulrich认为,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取决于员工能力和员工投入程度两方面的因素,即人力资源=能力水平×投入程度,而投入程度是由忠诚程度决定的。因此,拥有一支忠诚、高效的员工队伍是所有企业所希冀和追求的。员工忠诚是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竭  相似文献   

2.
企业人事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高洁  刘怡 《职业时空》2004,(6):48-49
人事外包是指策略地利用外界资源,将企业中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与管理责任部分或全部转由专业服务机构承担。包括二个方面内容:一是策略地利用,即是指企业必须有选择性地将组织内的部分或全部予以外包,而不是与代加工性质一样的外包;二是外包的工作或项目必须由专业服务机构来完成,这依赖于专业人力资源机构的快速发展及其专业化。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西奥多·舒尔茨认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以较大的技艺、知识等形式体现于一个人身上而不是体现于一台机器上的资本”。它的表现形式就是蕴含于人自身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素质等存量的总和。人力资本不同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企业的所有人,而资源只有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价值,才具有资本的属性。从这层意义上看,中国不缺少人力资源,缺少的是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4.
马玉敏 《职业》2017,(27):20-21
一、我国建筑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需求分析 1.技能人才队伍素质和质量有待提高 受历史背景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相比相对发达国家的企业而言,我国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比较落后,产业规模的集群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筑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数量虽多,但技能单一;学历结构和职业技能层次结构偏低,一线的技能人才中级工及以下技能层次占比较大.主要原因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年龄稍大、经验丰富的优秀技能人才由于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基本转型或转岗进入技术和管理岗位;二是部分技能岗位对于员工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年龄偏大的技能员工难以承受岗位工作强度而转岗,没有合适岗位的人员处于待岗状态;三是企业在改制发展的过程中,更多采用劳务派遣的方式和业务分包的方式来满足技能用工需求,导致企业自身所需要的合格技能人才储备不足.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1,(36):13-13
一、主要名词解释 1.民政人才 民政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在民政领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作出贡献的人,是民政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对于企业来说,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其中人才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企业的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进而又提出了一些完善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激励机制优化完善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力资源是指老年群体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也指老年人群体所拥有的能够被社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相似文献   

8.
一、加强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传统职业教育偏重于校内的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大缺陷,学生不知所学技能的用途,毕业后无法将所学技能应用到企业岗位当中,无法尽快适用企业要求。因此,单凭学校自身校内技能训练条件是培养不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校企合作的岗位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9.
郭凤艳 《职业时空》2005,(14):26-27
激励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是永葆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一个希望获得良好业绩的企业而言至关重要。而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加快企业人才的脱颖而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世界经理人文摘》曾经面向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家和管理专家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12,(34):108
技术人员自2010年起再次跃居中国人才短缺榜首,高端技术产业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大陆23%的企业正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与去年基本持平高级管理人员短缺严峻,尤其是拥有较好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才需求量较大全球开创性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万宝盛华集团的年度人才短缺调查显示,由于候选人缺乏必备的专业技能(硬性技能),中国大陆地区23%的企业仍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扰。"结构性人才短缺现象依然严峻,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人才的世纪,人力资源是企业经营运作的核心资源,拥有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是一所企业的系统高效运作的关键,而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花费了不少功夫,并在长期经营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公司和部门层面的规章制度。文中将针对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绩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武建 《职业时空》2003,(4):46-47
一个企业能否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对各种经营管理信息的及时获取、迅速处理以及有效利用。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由各种物理设备和相应的使用人员共同构成,很显然,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结构和素质构成将直接决定设备的利用效果,从而直接决定企业信息系统的最终效益。本文将讨论中小企业在实行信息化经营过程中的人才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傅岳平 《职业》2014,(13):75-75
有效激活基层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党政人才、社工人才等各类人才的活力,是人力资源部门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认为抓住主要矛盾推进主题化人才工程,不失为激活人才潜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07,(22)
一些行业领先企业的经验表明,创立并保持雇主品牌形象,是在人力资源市场赢得持久性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雇主品牌战略是人才市场上的蓝海战略,它帮助企业在人才争夺战中实现价值创新,即在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同时提升人才所获得的价值。建立雇主品牌战略成为未来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一专多能是指一名技术工人在具备本专业较高技能的同时,在相关或相近专业方面也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一、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适应当前经济体制的需要 1.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能满足多种经济体制企业的用工需求 国有大型企业需要一专多能型的技术人才.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调整生产布局,有的甚至转产、改产,因此企业内部的用工也不断进行调整,单一技能的技术工人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就必然会下岗失业.如果技校学生具备了一专多能的素质,就能满足企业内部转产、转岗的需求,能尽快满足新岗位的工作需要,就能在企业中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招募和培养是关键,也是企业竞争的基础条件。企业的人力资源,在企业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是生产力各个要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最具有主观意识的要素,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想在21世纪的社会上发展,企业就必须把人才放在首位,学会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探索出属于自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陈勇信 《职业》2015,(3):26-27
创新不是一个口号,而应当成为未来优秀技能人才的一种能力,拥有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能够敏锐地发现为企业创新的机会,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真 《现代妇女》2014,(5):163-163,158
非营利组织拥有的资产中,人力资源占有相当的比重,针对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组织管理欠缺、人才变动大、人员缺乏归属感、人员报酬低、等现实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合理的薪酬结构,完善的激励机制,以便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潜能,增强非营利组织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使我国由人口资源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会议首次提出将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总体部署,并要求加快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主阵地,职业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莱钢自动化部始终将人才强企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营造了重视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专业人才津贴制度的实施,有效激发了技术的开发和技能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然而,随着职工队伍的壮大,该制度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如受奖励人员总数与人才成长速度不成正比,车间推荐人员存在论资排辈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动化部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以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本文在这里主要探讨有关自动化部人力资源激励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