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认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探究自然和拷问精神的过程。利用和改造自然活动是一种具有实践理性的活动。这一理性的突出标志就是目的性。在主客二分的世界中,人从观察自然的变化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自然作为创造主体关照的对象,为精神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感知通过经验为精神超越直觉、发现存在、提出理想铺平了道路。经验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阶梯,有了这一阶梯,思维才有可能为精神活动和追求展示更广阔的空间。人类追问自然和拷问精神是在获取知识的背景下取得的。知识存在于有目的的追究自然的活动之中。通过经验关怀知识,不断积累的知识为人类探究自然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使人类的认知能力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阶段。尽管知识的虚假性影响了知识的获取,但它一直潜存在人类的知识结构中。  相似文献   

2.
略论直觉的本质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直觉的本质,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直觉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思维方法”。也有人认为直觉是“人类一种高于知觉、低于思维的心理能力”,它“不是隶属于理性思维”。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是值得商榷的。要是把直觉仅仅看成是一种认识方法,那确实会降低它在认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但如果把直觉看成既不属于感性直观,也不屈于理性思维的“中介能力”,那也是不恰当的。因为直觉固然是一种心理能力,但它具有认识功能,而这一点对于认识和实践着的人来说,正是带有根本性的。为了体现直觉的本质,可以而且应当把直觉规定为人类理性所固有的一种认识能力,是思维的一个要素,是理性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3.
关于进化认识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进化认识论所提出的几个核心观点以及进化认识论的历史发展做了简单的介绍。进化认识论使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去研究认识论问题。它把认识看成是人类认识能力生物进化的结果;从而把知识或认识结果看成是人类作为一种有机体形式生存和不断繁衍的重要机制;知识本身的发生与发展也是在类似于生物界的遗传(旧知识成分)与变异(新知识成分)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保存和不适者被淘汰等生物界普遍规则对知识的进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知识只有被人们所选择和运用才能“生存”。这样一种认识论观点,实际上最早是由波普提出的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知识分子和中国知识分子 “知识”,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积累。科学则是在知识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正确的、系统的知识。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希特认为,学问由三种知识构成:“一种知识是根据纯粹理性原则提出的”,即“是哲学”;“第二种知识部分地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所谓哲学对象的演变,其实质就是认识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变化,对于哲学与其它知识部门的相互关系所做的一种调整。本文旨在探讨哲学对象的历史演变及其规律,从而以一个侧面反映人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康德批判“独断论”对人类认识能力未加考察以前就断定人们无需经验 ,单凭理性就能得到绝对无误的证明。他认为人类获取知识靠先天经验 ,“感性”、“知性”“理性”是三种先天认识形式。“感性”“知性”只能认识现象界 ,不能认识“物质体”。康德在科学和信仰之间划上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界,理性似乎已是一个用滥了的概念,梁漱溟将儒家学说的“仁”界定为理性,有人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也称为“理性的觉醒”。对理性概念的理解,对其内涵、外延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所说的理性,既非指传统意义上控制人的行为的理智力量,也不是单纯的科学理性,而取启蒙主义跨文化语境中的理性之意。不过也不能把理性理解为先于一切经验、揭示了事物绝对本质的“天赋观念”的总和,或者是存在着等待人们去发现的精神宝库。它既包含了人们认识社会、自然及人类本身的能力,又是指引导人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及确定真理的具…  相似文献   

8.
在认识论史上,探究人类认识的内在结构的哲学家不乏其人.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家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就曾经按照知识的不同来源和不同的确定性程度,认为知识结构是由直觉的知识、论证的知识、感觉的知识三种等级所组成.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和《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系统地阐发了他关于人类认识的结构形式的学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从发生学角度研究了儿  相似文献   

9.
生态理性是现代人在认识、完善自身与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约束和指导其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终极意义的真切眷注.这是一种追求全球系统安全的理性,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理性作为自觉的理性与人和自然关系理性的和解,有望把自然和人自身从逆反的文化模式的统摄与服膺中解救出来.这不仅要求重新建构外部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重新建构人类社会的文化精神生态或精神生态的协调与平衡,实现对人类文化理性与生产、生活方式的重新塑型.  相似文献   

10.
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特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理性,其形成取决于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历史文化背景。实用理性涵盖了国人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经验直觉的思维方式、重人事轻鬼神的人生信仰等。实用理性精神对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民族精神的形成,对于中国文化多元化、连续性特征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精神动力作用;但也存在功利主义等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儒家伦理是一种德性伦理,但具有“共时性”特征及普遍理性精神。德性不是客观化的知识系统,也不是纯粹经验的集合,而是人的生命存在及其自觉(即反思理性)。德性的实现不仅体现了历史的目的性,而且体现了自然的目的性。德性伦理的核心是仁德,其表现形态则是境界。儒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融入竞争时代并在新的竞争中形成新的和谐,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人的社会角色是历史的、变化的,但人作为德性主体生活在世界上,并以此为基础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点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完成德性,提高境界,这就是真正的人生。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2.
认识过程的阶段问题,是认识论中的一个老问题.对这个问题,目前我国哲学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把认识过程划分为感性、理性两阶段,一是把认识过程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阶段.这两种观点尽管不尽相同,也都有它合理之处,但是,把它们作为现代认识论关于认识阶段的基本原则却是值得探讨的.我认为应当根据现代科学认识的特点,把认识过程分为经验认识和理论认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理性作为主体能力如何生成及其矛盾运动的步伐的设定,是黑格尔突破前人思想局限的关键所在,它构成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重要任务。为此,黑格尔引导我们经验认识与认识对象矛盾运动,通过从感性确定性、自我意识确定性到理性确定性的意识经验的辩证法矛盾运动,勾勒显现出意识的本性及其运动的三条原理并由此揭示设定出主体能力的生发运行的逻辑,道说人类精神运动的本性与命运。  相似文献   

14.
认识自身已属不易,认识历史犹为艰难。这里不是历史认识论的系统观点,只是一孔之见。写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推动我国历史哲学的研究与发展。一、反思与实践:历史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能够反思,是人类高出其它动物的一个特征。人类精神的反思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自  相似文献   

15.
论三种生产     
生产活动、交往活动和认识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它们又构成了人类三种生产,即物品生产、制度生产和精神生产。三种生产原则上是同构的,这种同构既表现为静态的横断面的一致,又表现为动态的发展过程的对应。其中,物品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对应尤为明显,这突出表现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与知识生产和知识流通之间的对应关系上  相似文献   

16.
<正> 史学工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与学术素养?这是青年同志经常提出的问题。我愿结合自己的治学经验及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和看法,供大家参考。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不仅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还会涉及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司马迁说过,史家应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就要求史学工作者应当具有广博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史学研究总是必须借助于其它学科的认识手段,并不存在完全独立的或纯粹的历史学。因而,一个合格的史学工作者,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已成为当代史学发展的国际性学术潮流。一方面是史学家们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大量地吸收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另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没有一个类似于西方“上帝”的存在而在精神领域里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读书人眼中,宗教信仰并没有世俗的功名重要,只是作为一种实用工具适时地使用一下,或者是失意时的排遣情怀的精神寄托。大多数人对其抱着“可信可不信”,“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态度,把“神”看作人类观念的延伸而不是一种实在。在精神领域信仰这个“可有可无”的中间地带的两边是两个极端——经验理性与神秘主义。一边是极端的理性,将“上帝”与“神”推倒在一边,不允许其占有一席之地;一边却是极端的神秘,蔑视人类的理性,相信不可知的“…  相似文献   

18.
刍议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并积累于人们意识之中的认识成果。从本质上说,知识是属于人的认识范畴。人们知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来源于后天的实践。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个人所需的知识不可能都从自身的实践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只能从受教育和勤奋学习中,从书本或他人的传授中吸取,因此,一个人的知识,不外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当然后者归根到底也发源于直接经验)。但是,经验仅仅是知识的初级形态即感性知识,只有使之系统化并经自己或他人实践验证无误后,才能成为比较完备,正确的知识形态即理性知识。人们在一生中所获取是知识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各种专门知识;另一类则是有关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专门知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把“理性”规定为人的不同于“感性”、“知性”认识能力的另一种认识能力。那么,“理性”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康德的讨论对后人又有什么启发呢?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20.
自我理性是人的一种高级认识形式,它是人对自我及其生存环境进行类地认识和综合认识的一种精神力量。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自我理性的内容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我们对自我理性进行自觉的探讨,这不仅对提高个人的认识能力,加强自我完善,而且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确定自己的位置都是一种重要的参照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