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守国 《领导文萃》2014,(13):106-108
正问题279:2013年12月30日,国家审计署网站发布消息称,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56亿元。一石激起千层浪,政府债务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T省是我国中部一个发展潜力大、发展速度较快的省份,这几年地方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存  相似文献   

2.
正截至2014年1月27日,共30个省级行政单位和3个计划单列市公布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数据显示,30个省级行政单位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总额接近10.5万亿元,若加上政府或有债务,债务总额将超过17.5万亿。江苏省债务总额排名第一,截至2013年6月负有偿还责任债务7635.72亿元,其救助债务占全国的14%。从举借主体看,以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为主,两举借主体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总额占比超过66%。从债务来源看,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30个地区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50%来源于银行贷款,其总额达  相似文献   

3.
查英 《决策》2012,(11):44-47
无论从财政透明的角度,还是从加强债务管理、控制财政风险的角度,未来都需要政府财务报告,而政府资产负债表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目前没有出台政府会计准则的情况下,试编工作是在探索未来应怎样改革。我国各地方政府在经历2009-2010年一轮大规模经济刺激之后,负债率都有大幅度提升。为稳增长,今年地方18万亿以上的稳投资计划引发了人们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担忧,如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到底有多强?会不会引发系统性的债务危机?在财政部的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4,(2):26-27
正2013年12月30日,审计署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206988.65亿元。这是我国首次摸清政府债务底数。全国各级政府债务情况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768.54中央财政98129.48中央政府单位:亿元由债务人以自身收入偿还,正常情况下无需政府承担赔偿责任,属"政府或有债务"乡镇政府3070.12县级政府39573.60市级政府48434.61省级政府17780.84108859.17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时期,为满足推动可持续发展、民生建设和行政管理而产生的巨大资金需求,地方政府不得不大肆举债以弥补日益扩大的财政收支缺口。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急速膨胀之势,风险不断加剧,随之而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与稳定,地方政府债务所蕴含的风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4,(7):28-31
截至2014年1月27日,共30个省级行政单位和3个计划单列市公布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数据显示,30个省级行政单位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总额接近10.5万亿元,若加上政府或有债务,债务总额将超过17.5万亿。江苏省债务总额排名第一,截至2013年6月负有偿还责任债务7635.72亿元,其救助债务占全国的14%。  相似文献   

7.
祝昕 《经营管理者》2013,(29):91-91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不可避免,而隐性负债又极易引发财政风险,本文在基于我国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严峻态势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种类进行了阐述,审计署统计数字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市政收益债券: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不断增加的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也是影响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之一。必须及早从体制和机制上扭转债务规模不断扩张的趋势 ,将债务风险锁定在可控范围内。为此 ,要根据经常性债务与建设性债务分类治理、债务存量和增量分流解决的思路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县乡两级政府债务以经常性债务为主 ,通过调整事权财权、划分支出结构、控制经费开支等方法基本上可以解决。省市两级以建设性债务为主 ,难以通过增收节支方法得以解决 ,必须开辟新的替代性融资渠道 ,其中发行地方市政债券应该也可以成为一个可供选择的新途径。未来一段时间将是我国债券市场大发展的时期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市政建设的客观需要 ,应该积极探索发展地方债券。收益债券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债务负担 ,且由于其特殊性 ,存在以某种变通方式突破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 ,应该从收益债券起步、以企业债券为突破口 ,循序渐进发展地方债券 ,为分流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快地方市政建设提供规范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基于近年来实施政府会计改革的8个国家的经验,探究改革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制度会显著提升政府债务规模,有助于披露隐性债务,防范债务风险,对我国未来如何借助政府会计改革促进政府债务核算和披露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和演进不仅给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醒各主权国家应该对政府债务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警惕。中国中央政府债务虽然远在警戒线之下,但是庞大的隐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容忽视,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际上已经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首要因素。因此有必要从严控地方政府原始举债规模、降低地方债务违约率、加强逾期债务清偿能力三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3,(31):26-26
地方政府性债务与压力 ◆债务规模增长较快,有4个省和8个省会城市本级增长率超过20%;◆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已超过100%,最高达189%;◆基于老虎财经的口径,在各项算法中,15个目标省会城市中债务压力排名最高的10个为:南京、成都、广州、合肥、昆明、长沙、武汉、哈尔滨、西安和兰州。  相似文献   

12.
丁燕 《经营管理者》2013,(16):56-57
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筹资现状和筹资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多元化筹资体系的构架及对策措施,提出一个完善的、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地方政府筹资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政府网10月2日发布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并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由于目前各级地方政府都成立了自己的平台公司,规模有上万家之多。有专家表示,对于纯粹只有融资功能的平台要逐步取消或并入其他企业,有  相似文献   

14.
胡舒立:应约束地方政府为债务违约任意埋单中央政府应有比较明确的执政目标,控制地方债务的总量,并通过行政手段约束地方政府为地方企业债市违约埋单的行为,使市场出现真实的少量市场性风险事件,理顺市场风险溢价和利率架构。当前要重点做好控制总的债务盘子、考核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和偿债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凡  王敏 《经营管理者》2011,(10):70+69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在经济危机过后再一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对国外地方债的历史演进进行了归纳,并从债务权限、建立债务规模控制与风险预警机制、债务管理机构设置、债务偿还准备金、透明度要求等方面概况性介绍了国外地方债现行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比国外,以获得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欧债危机的现实,通过比较在政府债务规模、结构及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差异,分析我国政府债务及其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而着重从政府债务规模的控制、负债结构的合理化、管理体制的的完善等角度提出优化我国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的总体思路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澜飚  陈晨  王博 《管理科学》2023,(7):76-105
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我国深入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改革,并自2015年起全面实施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政策,自此我国地方政府举债权得到实质放松.为评估该政策取得的实际效果,本文在测得2009年—2019年全国30省、市、自治区包含除西藏、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外的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债务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和广义倍差法考察了举债权放松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并使用2012年—2017年关于城投债发行的微观数据,进一步剖析政策实施对以城投债、城投平台为代表的隐性债务及其发行主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省份层面来看,放开地方政府举债权在总体上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但缓解程度在不同财政透明度的地方政府中存在异质性.从微观城投债券层面来看,政策实施后城投债隐性担保强度有所减缓,城投债发行更趋市场化.本研究有助于决策部门评估放松地方政府举债权的实际政策效果,并对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岳翰 《经营管理者》2014,(35):155-156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成功的应对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地方性政府为了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成功脱险,仅仅需要国家的财政的支持,远远是不够的。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面临着大量借债的局面,造成了地方政府的债务的规模不断的扩大,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是高出警戒线许多的。一方面是各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债务缺乏一个有效的、系统的管理,这对于我国的地方经济的发展,甚至是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根据我们地方政府中出现的具体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确保能够提出有效的措施,有效的缓解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受我国城市化进程和预算、税收等管理体制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和突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因分析,并在建立地方政府债务法律制度和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筹集、使用和偿还的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在经济运行中,地方政府进行债务融资是不可或缺、不可避免的行为。关键是如何正视它的存在,通过建立高效的融资机制,将其纳入正常的融资轨道,将风险划定在可控范围之内,而不应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加以遏制,最终陷入掩耳盗铃的尴尬。一、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存在理论上,政府进行债务融资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