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近以来人们对于事物之间的“交互世界”作为一种“实存”进行了哲学认定。对于事物之间的交互关系的把握 ,是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学科分野之所在。文学作品与文学传统之间的“文本间交互性” ,文学主体与文学传统之间的“主体间交互性”具有意义生成性 ,文学作品或文学主体并不以其自身而拥有全部意义 ,其意义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到与文学传统之间的交互关系中去界定。  相似文献   

2.
徐长福 《求是学刊》2008,35(1):42-46
一个具体事物同时拥有多个普遍性质,并且,其中许多性质问彼此无关甚至相反,这就是异质性现象."苏格拉底一柏拉图哲学"较早遭遇到了这一现象.但却以同质性思路去化解.即通过普遍性概念之闻的辩证关联而将各种差异和矛盾加以消除.这种哲学通过拯救现象来拯救实践.前者实现了哲学理论内部的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辩证法与实践论的统一;后者企图把哲学理想在政治实践中实现出来.由此就留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学中的结构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最广泛的意义来讲,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一种动向。这种动向比较不大看重因果说明,而强调指出:为了理解一种现象,人们不仅要描述其内在结构——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要描述该现象同与其构成更大结构的其他现象之间的关系。就比较严格的意义来讲,结构主义一词通常限于指现代语言学、人类学和文学批评中的一些思想流派。在这三个领域中,结构主义试图重建现实现象下面的深层结构体系,这些体系规定现象中可能出现的形式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亚里士多德的用法中,实践主要指道德行为,有时也包括制作活动,偶尔还包括思辨活动。逻各斯的词典意义是语言及其所表达的东西,特别是普遍性的道理。亚里士多德把人的灵魂分为植物性部分、动物性部分和专属人的部分——前两部分没有逻各斯,后一部分有逻各斯,从而把逻各斯看做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他又把有逻各斯的部分分为有理论逻各斯的部分和有实践逻各斯的部分,前者以不变的原因、原理为对象,后者以可变的人、物、事为对象;运作前者的机能叫理论理智,运作后者的机能叫实践理智。逻各斯的最完整的语言形式为三段论。表达原理的三段论为理论三段论,其大、小前提和结论都是普遍性命题;指导实践的三段论为实践三段论,其大前提为跟人有关的普遍性命题,其小前提为跟行为者有关的个别性命题,其结论为行动。实践三段论的复杂性在于一个行为往往受多个互相异质的三段论的影响,因此,要做出恰当的行为,就既要让欲求习惯于听从正确的大前提从而养成德性,又要善于运用理智在不同的三段论之间计虑权衡,即要有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5.
含双向表量成分的施事主语句是配给构式,当主语的数词大于"一"时,可以分化为双重下位构式:A、(言者主语+指令动词)+分配对象集合+配给动作+分配事物集合.B、(言者主语+指令动词)+分配对象集合中的个体+配给动作+分配事物集合.A类构式主语和宾语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对应关系,B类构式是乘积关系,二者的差异是常规分配和特殊分配这两种不同分配方法造成的.从构式语块来看,配给对象是施行和受动的统一体,具有指称性和数目性双重意义,配给动词主要是自主动词中的及物动词,表现出非动态性特点.典型的配给句是非现实句.  相似文献   

6.
谢美英 《学术交流》2012,(4):156-160
作为上古产生的第一部汉语辞书和最系统、最完整的"名书",《尔雅》中包含很多对我们研究名物词的名物性有用的材料。名物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名与物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规律。掌握名与物的对应规律及其表现形式,是探求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方法。名与物的对应规律在《释器》中多表现为"名与物的双向对应",仅少数表现为多名与多物对应。"名与物的双向对应"首先指有物必有其名,熟知这种对应关系有利于我们从文化求证语言。"名与物的双向对应"还指有名必有其物,这有利于从语言求证文化。"多名与多物对应"则包含"一物多名"和"一名多物"两种类型。《释器》在词性的选择上主要通过大量的名词直接体现名物性,也存在少量动词、形容词具间接名物性。词的理据是指事物命名的理由和根据。它反映了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关系,能从各方面揭示词义特征。对名物词来说,理据最能反映各物的特点,《释器》中各类器物名词得名主要因于形象、功用、质料、语音、动作等理据。  相似文献   

7.
社区这个词往往用得不够严谨,但是,在阐述我们这个问题的,RobertBeelah和他的同事们却为它下了非常确切的定义。在HabitsofHeart一书中,他们写道:社区是这样一群人,在社会方面,他们互相依赖,他们共同参与各种讨论和作出决定,他们还要共同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正是这些实践活动规定了社区的概念,并在社区中得到发展。非营利服务团体,根据这个定义,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意义重大的一种社区现象。这种定义对理解非营利团体和政府的关系影响公共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在理解社区对非营利团体和公共政策的意义方面,社区的三种性质特别重…  相似文献   

8.
■υσ■α是古希腊词,是系动词的现在分词/动名词形式,亚里士多德用它来指称事物的本质。在《范畴篇》中,它被分解为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是主谓句(系表句)的主词,第二实体是宾词。第一实体指一个具体物,第二实体又被分解为表示属性的种概念和属概念,于是,“种概念加属差”就成了确定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在《自然篇》(旧译《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又引入了“质料”概念,并用“形式”和“缺失”的对立来说明形式如何借质料而成就现实之物的本质。他还用“四因”说明事物变化即从潜在状态变成现实之物的原因。由此,回应并弥补了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以某种物质作为事物本原、巴门尼德主张事物本质不变,以及柏拉图以范形为事物本原的诸多观点中的偏蔽。“理”是战国中后期广泛使用的带有理论性的概念,韩非用理来说明具体事物的本质。他的重要贡献在于用稽来说明道和理的内在联系。稽有合、当之义,但它不是一般的合、当。它有停留、形式、考查、计算等理性化的含义,与法家的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颇为一致。韩非宣称,道整合所有的理,所有的理都集合于道。按逻辑,所谓合,从相反的方面看,就是分。韩非的意思是说,万物皆有道,这是万物相同...  相似文献   

9.
关于语法的内涵和定义,中外语言学史和语法学史的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看法.西方传统语法学立足于形态的语法现不适合汉语,没有普遍意义.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纯化了语法学的研究对象,但失之绝对.生成语法学和功能语法学的研究范围过大.我国语法学史上一些有影响的观点,大都不十分严密.我们赞同把语法看成语言符号之间的结构规律的观点.具体地说,语言符号只有语素和词两种,语法就是语素之间和词之间的结构规律.这一定义划清了语法和语音的界限,摆脱了两者的纠缠,使它们各就各位,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10.
许秋华 《社科纵横》2014,(11):102-106
元杂剧的人物命名体现了汉语的理据性和象似性的特征。象似性是指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具有的相似关系,元杂剧人物命名的象似性特征表现为:在人名用字的书写形式上具有图示象似特征,在语音形式具有谐音象似特征以及隐喻的使用三个方面。隐喻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之一,隐喻的特点是通过某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元杂剧人物命名中隐喻性人名所占的比重较高。理据性指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非任意的、可论证的联系,理据性在人物命名方面主要表现为转喻。转喻则是通过事物的某一特征或与其他事物的特殊关系来认识该事物。元杂剧一些人物命名直接以人物的长相、穿戴、身份、行为特征等为依据,属于以转喻为认知基础的命名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读小说时,一方面清楚自己读到的一切不过是虚构的,不是真实的;另一方面,又必须把小说看得具有真实性。这样,就对小说的真实性提出了题问:它在哪种程度上,用哪种方法描写真实世界?世界在哪种意义上,以哪种方式出现,才成为小说真实的参照对象? 我们看不到小说的真实,但我们知道小说具有真实性,知道小说内的事物暗示着小说外的真实。就科学角度而言,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是没有共同可感的形状的,只存在着一种符号与真实的关系。小说虚构在我们周围建立起的并不是具体有形的真实整体,而是一种真实与虚构事物的关系。这种关系改变了我们对于现实事物真实看法。  相似文献   

12.
白站涛 《东西南北》2008,(12):37-37
事业创造了富裕,又成就了一种气质。北京话的一大特征就是把严肃的事物平民化、通俗化,乃至戏剧化。如"风范"一词,被北京话的"范儿"儿话之后,显得活泼、生活了许多。更不用说最早的"范儿"被用在戏剧演员演唱前的准备状态,叫做"起范儿"了——生动刻画了从常态转变为"装丫挺的"状态之间的微妙转折。  相似文献   

13.
论情感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什么是情感以及情感产生的本质是什么? 在马恩经典作家的著作里没有明确地表述,在一些现代心理学家的论述中 也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基本观点,即情感一般被理解为在各种现实的关系中需要的主体与它有意义的客体之间关系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体验。这里已经表示出了情感的外在的与内在的实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情感产生的客体条件。情感心理活动同其它一切意识要素一样根源于客观现实,由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决定的。情感虽不属观念活动,但心理活动同样是精神活动,要受客观…  相似文献   

14.
刘雪斌 《学习与探索》2007,35(6):105-109
一般社会中,各个世代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家庭中的世代关系、同时存在的各个世代之间的关系和非同时存在的世代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世代关系所适用的主要的正义标准也不一样。家庭中的各个世代之间以关系作为分配标准,同代人之间以贡献作为分配标准,而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则以公平作为分配标准,这就构成了家庭正义、代内正义和代际正义三种不同的正义关系。明确这些不同的正义标准并通过具体的法律实践使之获得实现,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并正在继续面临着发展模式的选择。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有:在培养目标和教育对象、教育规模上,采用英才模式还是大众模式?在教育内容上,在学术模式与实用模式之间如何选择?在教育形式上,如何处理学校教育模式与社会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在发展重心上,是以质为主,优先采用内涵式发展模式,还是以量为主,优先采用外延式发展模式?在管理体制上,在计划模式和自由模式之间,如何寻求最佳的结合方式?如此等等。本文重在分析这些发展模式的内涵和历史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6.
涂尔干意义上的实证首先是指一种看待研究对象的态度或精神,即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必须持一种完全不知的态度;其次,"实证"意味着社会学家应当像自然科学家一样使用观察、实验等研究方法;第三,"实证"是一种与形而上学思辨相对立的思维方式或研究方法.第四,"实证"方法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第五,"实证"研究要求价值判断必须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第六,"实证"研究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黄俊亮 《学术交流》2012,(7):190-192
冯至《十四行集》中的生命意识主要体现为:走,对于生命应有的认真、积极的承担状态,表示的是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路径;遇,是在走中发生的,体现为一种偶然性,是诗人在走中对于事物的观看与体察,意味着个体之间的沟通与关情;越,是对生命所持有的一种超越状态,既和"走"有联系又有不同,"走"主要是承担,对于偶然命运的抉择,而"越"则表明在抉择后所认定的生命状态,即不断通过求新求变来获得成长与完满。  相似文献   

18.
Logistic模型的系数比较问题及解决策略:一个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岩璧 《社会》2015,35(4):220
本文介绍了Logistic模型中经常被忽视的系数比较问题,包括同一样本在不同模型间的系数比较和在不同样本或子群体间的模型系数比较。研究者往往会沿袭线性回归模型的系数比较方法,但这是不恰当的,因为Logistic模型存在未被观测到的异质性(残差变异)问题,所以模型间系数不能进行简单的直接比较。根据已有研究,本文总结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五种策略,分别是“y*标准化”、KHB分解、异质选择模型、平均偏效应(APE)和线性概率模型(LPM),然后利用CGSS2006数据,以教育递进率模型为例,比较这些解决策略的异同,最后总结这些策略的特征及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现代认识论的定义与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160年代以来,国外有些学者(希尔、丹西等)就现代认识论著书立说。然而,究竟现代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有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始终没有明确的答案。现代认识论决不是一个编年史上的概念。人们根本找不到哪一个人物或哪一个年代可以作为现代认识论或传统认识论之间的排中律界限。现代认识论也决不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因为它所探索的问题仍然是“知识的性质或认识论术语的意义;认识的证实或知识的标准;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①。现代认识论更不是一个特殊的流派,因为无论是在科学主义还是在人本主义阵营中,甚至在专为社会做病理…  相似文献   

20.
名词解释     
社会性行动:社会性行动是与纯粹反射性的、偶然性的行动相区别的。它有两个前提条件:1.行动者具有主观动机。2.有具体的指向(目标)。因此马克斯·维贝尔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性行动就是这样一种行动,它按行动者所考虑的动机与他人的行动发生关系,并在此关系过程中确定其发展的方向。社会性行动之所以成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因为这种行动中包含着“意义”,并且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与联系,而对行动中的“意义”和人们之间关系的深究,是深化社会学研究、指导现实生活的第一步。群体性行动:所谓群体性行动并不是指某一群体成员的同时行动,而是指该群体成员由于受特定的群体情境和群体文化的影响作出有别于其他群体的行动。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他们在肉体上是分散的,然而在精神上和行动模式上却遵守着共同的规范,有着相互的联系。比如学生和工人,由于所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