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的文学史家把《原野》看作是曹禺戏剧艺术创作中的败笔(参见田本相《曹禺剧作论》);当作是曹禺创作道路上的曲折(参见辛宪锡《曹禺的戏剧艺术》)。美国威士康辛大学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副教授刘绍铭,1966年撰写博士论文《曹禺论》时,运用法国派早期的输入性影响研究法分解曹禺剧作,认为《原野》受奥尼尔《钟斯皇帝》  相似文献   

2.
曹禺以他闻名遐迩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人们对他的戏剧理论却缺乏应有的注意。曹禺的戏剧理论是他自己创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因此,研究他的戏剧理论,有助于对他的剧作的深入理解,对于繁荣戏剧创作也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就曹禺的戏剧理论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谈曹禺对《原野》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曹禺从事戏剧创作五十周年。经曹禺亲手厘订并编选的《曹禺戏剧集》十余种,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原野》以其经过修改润饰的新姿先于其他剧作问世,这在解放后曹禺剧作出版上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原野》于一九三六年创作,翌年(旧本误刊为一九三六年一月)出版,是曹禺继《雷雨》、《日出》后的第三部剧作,在当时曾受到读者和观众的欢迎,被誉为曹禺创作道路上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曹禺与易卜生剧作之间的显著联系,是曹禺自己一再提及并为戏剧研究者们所关注的,因为这种联系是曹禺的戏剧融汇进世界戏剧潮流中去的一条重要渠道。美国戏剧理论家约翰·霍华德·劳逊曾指出:“易卜生对今日的戏剧的巨大影响,主要在于他的思想体系和技巧(体现思想的工具)这两方面。”综观目前对曹禺与易卜生关系的研究,研究者多把目光投向曹禺剧作与易卜生剧作技巧的具体联系,而多少忽略了易卜生的富于个性特色的“思想体系”对曹禺更为深刻内在的影响;这种忽略,一方面导致  相似文献   

5.
曹禺剧作象征性意象特征探析张景忠孙淑芹作为一个戏剧诗人,曹禺总是用一些意象或意象群,来表现剧作的主题思想,形成戏剧氛围,达到“情”“理”交融的诗意境界。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意象的运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些象征深远、蕴藉...  相似文献   

6.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剧作。在创作思想上,曹禺接受了某些外国剧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他是十分推崇的,他曾经说过:“我从事戏剧创作工作已经数十年了,我开始对戏剧创作产生的情趣、感情,应该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我为他的剧作的严谨的结构、朴素而凝炼的语言,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税利的疑问所吸引。”①如何理解这种影响,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话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从外来移入到在民族文化中扎根,成…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戏剧结构艺术对曹禺剧作的影响是莎士比亚戏剧艺术对曹禺剧作的影响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莎士比亚场面安排时悲喜剧相交叉的手法对曹禺的影响,主要体现如F两方面:首先,把坚定的具有个性的人物性格的悲剧情境,悲剧性的人物和场面的冲突并列在一起;其次,通过剧中人物本身和他们所追求的虚幻的目的进行嘲讽来提高他们的讨论;(二)莎士比亚戏剧吞吐原则对曹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曹禺作为现代戏剧史上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几十年来辛勤耕耘、成果累累.当我们认真地考察他的优秀剧作《雷雨》、《原野》、《北京人》时,就会发现他是一位积极接受影响、勇于借鉴、敢于创新的剧作家,因而探索他怎样对待外国戏剧,将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一、《雷雨》是曹禺创作的高峰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从1933年《雷雨》问世至今,已创作了10多部剧作。尽管《日出》、《原野》、《北京人》、《家》、《艳阳天》、《明朗的天》、《王昭君》都是中国现代戏剧创作的优秀篇什,无论主题的深刻、艺术的独创、语言的雕饰等都能标新立异、独树旗帜,不少篇章开中国戏剧创作的先河,但足以显示作家创作高峰艺术成就的只有《雷雨》。《雷雨》是曹禺创作的高峰。第一、深刻的历史主题作品通过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的夏杂关系和一天内发生的事变,反映了自光绪20年(1894)以后30年间中国社会复杂…  相似文献   

10.
新文学时期,作为舶来品的话剧艺术一直是在欧风美雨的沐浴下不断成长,作为创作主体的剧作家们亦是在东西方戏剧大师的艺术荫翳下逐渐地走向成熟,中国现代话剧泰斗曹禺所走过的艺术道路即证明了这一点。最初的曹禺是在现实主义戏剧巨子易卜生的引领下走入戏剧园地的。《雷雨》、《日出》这两部为曹禺赢得至尊地位的辉煌剧作的内里,无疑饱浸着《易卜生全集》的艺术精髓。然而年纪轻轻就已声名斐然的曹禺并未因此驻足,而是驾着艺术之舟复又西航,寻求与世界最新的艺术潮流对话。从当时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中的伦理道德意识 ,不仅是曹禺早期剧作的主要思想来源 ,而且也是剧作中各类悲剧人物的灵魂和艺术创作方法的依据。可是长期以来 ,人们只能 (只愿 )接受曹禺戏剧中为时代主流思潮所能容忍的部分 ,对曹禺受西方基督教文化影响这一事实却只字不提 ,这是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12.
曹禺的剧作历来是影视改编的热点之一。在曹禺剧作的影视改编史上,《日出》的改编总体上比《雷雨》、《北京人》、《原野》的改编都更为成功。以《日出》的影视改编为个案,通过与曹禺其他作品的文本特性及其改编效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话剧改编为影视作品,原著的文本特性对这种改编有很明显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曹禺早期剧作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在于注重营造戏剧氛围。戏剧氛围的体验是一种知觉过程,包括场景氛围和场面氛围诸因素。这些在曹禺早期剧作中都有所体现,并形成其早期话剧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经典剧作之一。剧作家曹禺以其特有的艺术感受和生活体验,塑造了两个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侍萍和蘩漪,并在戏剧冲突中揭示了个性与母性在女性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雷雨》中寄寓着曹禺对20世纪初的中国女性及其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审视。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戏剧大师曹禺于1978年在纪念易卜生诞生150周年时说:“我从事戏剧工作已数十年,我开始对戏剧及戏剧创作产生的志趣、感情,应该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我为他的剧作谨严的结构,朴素而精练的语言,以及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发出的锐利的疑问所吸引。” 1980年,曹禺在一次电视讲话中说:“我是易卜生的崇拜者。”  相似文献   

16.
曹禺的《雷雨》中有显而易见的莎士比亚戏剧元素,特别是莎士比亚式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受莎士比亚的影响,曹禺在刻画《雷雨》的人物时充分利用了区分对比、心理分析和疯子形象等戏剧手法。而在构建《雷雨》的情节时,曹禺也使用了莎士比亚式的多条线索和戏剧反讽等戏剧技巧。莎士比亚对曹禺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除了诗歌创作,泰戈尔还写有大量小说和剧作。泰戈尔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经验,通过《四个人》、《家庭与世界》、《修道士》、《国王与王后》、《齐德拉》、《红夹竹桃》、《邮局》等一系列小说和戏剧作品中的寓意象征性叙事手段,能动运用象征主义的技巧方法和艺术手段,引领着印度的小说和戏剧艺术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精神人格有着广泛的影响, 这既体现在曹禺戏剧的创作模式中, 也体现在其戏剧的人物类型上。曹禺戏剧的创作模式可分为: 原罪意识与《雷雨》的创作模式, 世界末日情绪与《日出》的创作模式, 爱的教义与《原野》的创作模式, 人性重构与《北京人》的创作模式。其戏剧的人物类型可分为: 贪婪型、淫乱型、仇恨型、使徒型、市侩型、无辜型等。而在其中均可见到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追溯式"是戏剧创作的一种手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演变过程。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和中国戏剧大师曹禺都曾在自己戏剧创作中成功地运用过这一手法,并使其成为自己戏剧艺术的特征之一。他们的剧作《俄狄浦斯王》、《群鬼》和《雷雨》堪称是这一手法的典范性作品,可看作中外戏剧文学历程中"追溯式"结构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20.
从《雷雨》诞生的那天开始,关于曹禺剧作主题的讨论就形成了一场持久的纷争,甚至影响着某些剧作的出版和演出。(1)仅从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有关专著来看,似乎也未能就这场纷争的结束达成较为一致的理论认识。(2)显然,关于曹禺剧作主题的讨论将继续下去。这一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曹禺剧作主题之争的事实表明,主题的揭示将关系到作者创作、作品蕴涵和读者接受这三者之间的相干性,(3)需要着主题学的研究;同时,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