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弗雷格研究概述王路在本世纪,现代哲学,特别是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蓬勃发展,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潮流,它广阔地开拓了人们的研究视野,极大地改变了古典哲学的研究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甚至被普遍地认为是哲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英美语用学研究的新进展韩震语用学(Pragmatics)的研究领域处于语义学的外部,主要研究语境(context)起作用的方式。语言哲学自兴起之日始就重视语境的作用,弗雷格和维特根斯坦都曾提出过有关的方向性原则。不过,弗雷格的语境似乎指语言内部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他者与他性--一个问题的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大春 《浙江学刊》2001,4(2):179-184
本文试图对他性问题在二十世纪西方哲学中的发展做出概括性总结,主要勾勒了三条基本线索,分别涉及人工语言哲学和日常语言哲学中的他人之心问题,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他人意识问题,后现代主义哲学中的绝对他性问题,在各条线索内部又分别清理了种种不同的立场与姿态.  相似文献   

4.
江怡 《求是学刊》2006,33(1):39-45
身心问题是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也被看作形而上学问题的主要内容。但自从20世纪初的一场哲学革命之后,随着形而上学的被抛弃,身心问题也被英美哲学家们看作思辨哲学的最后堡垒而被抛弃了。由于语言哲学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因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工作,哲学家们愈加关注语言使用者的心灵活动对语言使用所产生的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的影响,对心灵问题的研究正逐渐成为英美语言哲学发展的最新形式,“心灵哲学”被看作是语言哲学的核心。而在这个领域中,他心问题则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董立河 《求是学刊》2008,35(3):42-46
历史客观性问题是批判的历史哲学中最重要同时又是最棘手的一个主题,它更是后现代历史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后现代历史哲学从语言的角度解构和颠覆传统历史学的客观性概念,将历史客观性问题转化成了一个语言哲学的问题.在它看来,不存在某种历史学家可以接近的真实和实在.历史本身不过是历史学家虚构的、修辞的、文学的或审美的建构.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是我们理解后现代语境下历史客观性问题的有效指南,也是我们批判后现代历史学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转向”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问题已经在本世纪的哲学中获得一种中心地位。”①不知有多少现代西方哲学家发出这样的感慨。哲学家们甚至把20世纪哲学这一新的特征称为“语言的转向”(theLinsuisticTurn),以把它与哲学史上发生的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相提并论。语言为什么会成为哲学的主要对象?在哲学上,语言灰姑娘式童话般地取得重要地位,又意味着什么?这需要我们对“语言的转向”进行哲学反思。所谓“语言的转向”,就是指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实现的哲学主题的转换,即由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的研究。罗蒂把它概括为.“要求通过改革…  相似文献   

7.
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从本世纪初开始,西方哲学就发生了“语言学的转向”。这主要是由于数理逻辑在当时的蓬勃发展造成的。语言分析哲学逐渐成为当代西方最为突出的学派之一,对许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语言分析哲学中的核心内容是意义理论。语言和句子的意义是什么,有意义与无意义的标准是什么,语言的意义与语言的真假有什么关系,如何保证语言用得有意义,这些问题就是语言分析哲学中意义理论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涉及到语言与实在的关系,语言与思想的关系,语言与逻辑的关系,以及语  相似文献   

8.
语言哲学研究述评(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哲学中,对语言的关注是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语言转向”被称为是本世纪哲学中一场革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语言进行分析”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且成为哲学研究的指导原则。语言分析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潮。这种思潮对哲学研究的方法和哲学论著的风格,甚至对人们对哲学性质的看法都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语言哲学应运而生,而且成为主要和重要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试论弗雷格求真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雷格致力于通过严格的形式语言和系统的逻辑演算的方法来求真,并通过区分句子的意义和意谓进一步探究真的问题.他运用逻辑与语言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真这个概念深入追问,开启了哲学史与逻辑史上独到的求真的思路,给现代西方分析哲学家以深刻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0.
莱布尼茨的语言哲学思想葛力西方哲学由认识论的转向更前进一步,趋赴语言的转向,有的哲学家,例如维特根斯坦,竟然把全部哲学的职责归结为语言的批判,实质上,根本否定了哲学问题的存在,这未免失之偏颇,K·R·波普尔不同意这种意见,针锋相对地主张有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莉 《学术交流》2006,(12):138-140
哲学是语言学研究的基石和摇篮,语言学派的分水岭最终可以追溯到不同的语言哲学和认知观,语言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即是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认知语言学是21世纪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全新范式,是新兴的边缘学科和学术前沿。以G.Lakoff和M.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实现了从客观主义哲学观到经验现实主义哲学观的转变,这标志着人类意识形态和语言哲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Ontology与语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西方。ntology哲学的性质。文章从哲学形态和语言表达方式的结合这一视角出发,试图说明ontology是西方特有的一种哲学形态,其中包含的特殊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所没有的。在结合语言进行研究的时候,本文着重指出,ontology中使用的语言是经过哲学家改造过了的语言。本文不仅试图揭示这一改造过程,还论述了印欧语系的语言本身的性质为实现这一改造提供了可能的条件。语言不仅是思想的工具,也可能是思想的藩篱。只有冲破了语言的藩篱,思想才会重新回到现实。  相似文献   

13.
李海平 《学术交流》2006,(10):12-16
意义研究作为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核心,可以追溯到人类哲学思维的发端处。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到语言哲学,其关注点最终由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转向语言、语言的意义与世界的关系。意义因而成为英美语言分析和欧陆本体论式语言追问的焦点,呈现出当代语用分析、生存论、解释学等多维深入的局面,并明显表现出了将意义问题哲学化、人文化为语境问题的当代趋势。深入反思以上问题,对当今意义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德娓 《学术交流》2003,(6):134-136
语词意义理论问题是维特根斯坦毕生关心的问题。因为前期遇到了许多理论上无法解决的难题 ,后期他转向了盛极一时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以求摆脱理论上的困难 ,经过丰富和发展 ,形成了日常语言哲学这个新的流派。维特根斯坦及其追随者们认为“当语言休息的时候 ,哲学问题就产生了” ,于是将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 ,语词意义理论是语言学的哲学表述 ,是从语言学角度得出的哲学结论 ,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语言学味道。  相似文献   

15.
张蓬 《浙江学刊》2006,1(3):67-73
在西方哲学问题的历史逻辑中,不仅存在着从近代的认识论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向,同时还发生着从近代的"解释哲学"(认识论哲学)向"历史"(哲学)的转向.应该说马克思的哲学引领了后一个哲学转向.马克思哲学对哲学的消解和对现实历史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使哲学从"解释"走进了"历史".哲学在"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批判的性格,当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就是哲学的这种转向给予的.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经济政治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都是这种转向的逻辑在历史中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
交往理论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诚如许多论者所言,交往理论是当代中西方哲学视域中的焦点。实践哲学的交往研究、主体间性理论、关系本体论、对话理论、他者问题等构成了其直接的理论形态。当代语言哲学、哲学解释学的理解问题、公共哲学中的公共性理论、社会学中的冲突论和符号互动论也是其间接的表现形式。就西方而言,其缘起,在理论层面上生发于传统哲学的危机即思辨哲学、意识哲学的内在缺憾;在生存实践层面发轫于对西方文明与生存危机的超越与反思。而我国交往理论的哲学旨趣,一方面在于试图向马克思唯物史观本质内容的回归,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范畴———实践范…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5,(5):85-89
在哲学上,20世纪发生了语言哲学的转向,哲学家们纷纷抛弃以往的认识论探讨,转而研究语言问题。在欧陆哲学中也有这样的趋向。海德格尔和勒维纳斯的语言观分别代表了两种典型的思考维度,因此本文试图从语言角度,分析两位哲学家思想的基本差异,在此基础上表明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和《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是巴赫金分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探讨语言与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要著作。在这两部著作中巴赫金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概念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语言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阐述了语言的物质性、对话性和阶级斗争特点,揭示了语言意义的产生过程,形成了具有唯物主义性质的语言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对语言成因的解释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可夫和约翰逊(1999)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理论———体验哲学,严厉批判了西方传统哲学中的客观主义。其主要观点可概括为三条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体验哲学在西方哲学界、认知科学界和语言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对语言成因以及其他若干相关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译不准与本体论的相对性李小兵美国实用主义分析哲学家奎因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重要性不仅是他在知识论和本体论上的独树一帜,还表现在他在语言哲学上的与众不同,即他对语言的行为主义处理方法。在奎因的语言哲学研究中,对语言性质的看法与对本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