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实践检验认识与认识指导实践是同一个过程。例如,有一本哲学教科书这样写道:“由认识到实践,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还有一本哲学教科书说:“人的全部活动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或者说,一是在实践中形成思想,一是在实践中实现思想,第一次飞跃解决的是认识世界、形成思想的问题,第二次飞跃解决的是改造世界、实现思想的问题”,还说:“第一次飞跃与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2.
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这个重要论述是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农业改革发展历史进程的科学总结和对未来前景的清晰勾勒。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飞跃”的思想,来自伟大的实践,又指导于新的实践。南平地区农村改革发展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提出的“两个飞跃”思想,是对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近百年认识及实践联结过程的总结和概括。“两个飞跃”思想揭示和整合着现阶段家庭与社会化、家庭二元化趋势与社会现代化、生产与消费、土地与劳动力、内部约束与外部约束、农村与城镇等六大主要矛盾。消解上述矛盾,就要深化对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性的认识,提高土地商品率;推动“双层”经营向多层经营的发展,提高劳动力的商品率;抓住国家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推进从简单再生产到扩大再生产的飞跃,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相似文献   

4.
作为真理尺度的实践标准和作为唯物史观最终尺度的生产力标准以及作为价值尺度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辩证的统一。在思想路线上坚持实践标准,在社会发展实践中突出生产力标准,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全面贯彻“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半个世纪以来党和人民创造性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宝贵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江泽民同志最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发展。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符合云南实际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世纪,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坚持“三个有利于”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把人类的认识过程,简明地表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它构成了认识的“一串圆圈”,由实践和认识的“两个飞跃”,联结成一环扣一环的、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如果把认识过程的这两个阶段,抽取其中的一段,孤立起来,脱离整个认识过程的螺旋曲线,而形成错误的“模  相似文献   

6.
“实践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在统一性唐志龙(空军政治学院)十五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开创了80年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新局面。继党的十三大提出“生产力标准”之后,十四大又依据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南巡重要...  相似文献   

7.
董以山 《文史哲》2001,1(1):94-98
实践标准是真理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价值标准。从人类活动的两大尺度、“三个有利于”的内容和两个标准的特点看 ,“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能是价值标准而不是真理标准。不能把两个标准的统一看成是互相等同 ,把价值标准中的最高标准当作真理标准会把我们的事业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结合我国实际,于1990年3月3日,正式提出了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  相似文献   

9.
关于检验标准问题,在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之后,又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对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以及两者的关系,学术界已作了不少讨论,而对“三个有利于”及其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关系,讨论尚不多。本文不准备全面论述这三者的关系,只就其中二三问题谈点认识,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0.
<正> 王乾都同志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第一个飞跃的观点应该屏弃》一文(《青海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中,对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第一个飞跃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第一个飞跃只赋予“由实践到认识”这个阶段。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加以认真研究,为此,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与王乾都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两个飞跃”许经勇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耍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  相似文献   

12.
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5页)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同志所论述的“两个飞跃”的深刻含义,根据笔者学习、研究的体会,“第一个飞跃”是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周伟 《理论界》2007,3(11):20-21
“两个飞跃”是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和采取的两个战略步骤,是邓小平对我国农业历史经验和农业现代化规律的科学总结。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邓小平农业发展“两个飞跃”思想,对于解决当前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两个飞跃”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莫建备《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十分明确地强调“三个有利于”是衡量改革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我们在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本质意义时,不能不由然地联想到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笔者认为全面把握“三个标准”的本质联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客观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落实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先看实践标准。它的准确说法在教科书中表述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命题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实践检验的对象是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崇庆县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得早,坚持得好,成效显著。去年,县委又将该县农村广泛开展的党员“三带”、农户评“三户”和创建文明村的群众性活动,概括为“331”工程。经过实践,取得了新的成果,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欢迎。一、“331”工程的由来“331”工程是崇庆县对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特别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这个县的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从1981年开始的,其实践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三步曲;理论认识上的飞跃则有两次。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往往简称为真理的“实践标准”。但是,由于实践过程是一个含有多种因素的动态系统,所以对“实践标准”也就有着不同的理解。这需要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研究“实践标准”的本来意义。本文试图做点这方面的工作,期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教。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从理论上科学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列宁曾经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页)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认识的辩证过程首先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之后,认识运动并没有结束,理性认识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实现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9.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是我国哲学界一直存有争议的问题。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的日益深入,越来越深刻地使我们认识到,准确地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对于坚持实践标准的辩证法,防止和克服实际应用上的僵硬化、简单化、庸俗化,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1]“两个飞跃”思想是邓小平农业思想最精炼的表述。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为我们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