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变教育观念,将新疆大学生法治教育提升到素质教育的高度;深化教育内容,强化新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教育和法的多重价值的教育;不断尝试法治教学的方法,加深新疆大学生对法律情感的认知;在教育途径上,将课堂教学与新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新疆大学生通过多渠道掌握法律知识的能力;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2.
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法治视阈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统一认识,凝聚共识,深刻认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大学章程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治理机制,建设民主校园;规范办学行为,建设法治校园;加强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校园;完善依法治校保障和监督机制,以推进构建新型政校关系,实现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检察官的法治思维,涉及特定的思维主体,属于特殊的、独立的思维形态,其思维的涉围依赖于、附着于宪法和法律设置的检察职能,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受制于法律体系、机制框架制约。检察官的法治思维是检察官在运用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实体法规范、程序法规范、政策性规范、职业性规范、证据性规范、法律逻辑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诉讼或非诉活动中对特定的监督主体运用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实现法律监督的思维外化;其突出地体现在依法、理性、科学的法治思维模式。检察官法治思维的目标性决定了其以司法公正、社会正义为职业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时期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 ,高等学校依法治校是一个系统工程 ,应加强高等学校党委对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符合现代法治精神 ,又反映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制度体系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不断提高干部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 ;加强民主建设 ,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在社会生活当中,人们开始关注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教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但也是最重要的活动。我国提出了依法治国的要求,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法治建设的要求之下,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国家重大的科研事业也不例外。我们在教育中探讨法律问题,不可避免地要从教师依法执教的问题入手。根据相关的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依法执教的现状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的权力与权利的界限--校园"禁吻令"之法律醒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学术论坛》2005,(3):99-104
不断发生的校园"禁吻令"现象昭示了校园领域新的法治问题.文章通过透视校园"禁吻令"事件之法律性质,剖析和解构高等学校之法律权限,明确提出校园法治若干问题依法治校,明晰法律与道德的分野;教书育人,积极的教育引导与消极的规范强制结合;程序正当,尊重和保障学生之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张新华 《理论界》2009,(6):184-185
法治社会中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知道相关的法律,理解立法精神,并能够在生活中自觉地遵守这些法律,维护好正常的社会秩序.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民已经形成了依法维权、依法提升个人主体地位、保护私人空间、理性行事等法治生活方式,这将对法治社会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校、从严管理是高等学校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 ,是科学治校、民主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高等学校强调依法治校、从严管理 ,首先要学法懂法 ,强化法治观念 ,转变管理方式 ,坚持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办学行为 ;其次要运用多种手段 ,从常规抓起 ,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建设都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法治建设需要的内容。法治建设的重心也需要逐步深入转向凝聚全社会共同的思想根基、形成法治信仰。思想政治教育为法治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和价值支撑,滋养法治精神的灵魂,能够增强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推动公民法治信仰的知行统一。法治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外部条件和刚性支持,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建设良性互动、同频共振,才能实现社会治理的向善向好。  相似文献   

10.
柯新凡 《学术论坛》2012,35(7):210-213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中系统接受法学教育,并且一生致力于法治活动的法学家。董必武早期法治思想形成于有法制无法治的旧中国,其法治思想的形成契合着时代脉搏、遵循着实践—学习—实践的逻辑规律。在法治被边缘化、法治精神缺失的时代,董必武业已开始广义上的依法维权的法治实践,实践催生董必武早期法治思想的萌芽;法治实践和时代潮流促使董必武选择了学习法律的道路;法律理论学习有力地推动了董必武依法开展革命活动的自觉实践,在运用法律武器开展革命工作中,其法治思想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68-178
法治实施模式分为理念型、规范型和包容型,三种模式都在探索具有社会适应性的裁量原则和裁量规则,以便解决法律实施模式的局限,拓展法治调整社会生活的空间。在法律规范体系已经建成的条件下,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心转向法治实施。要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应整体推进相关工作,但整体法治实施方案必须选择合适的法治实施模式才能实现。当下中国宜选择包容型法治实施模式,以宪法实施为统领,以依法行政为重心,以司法适用为着力点,以全民守法为基础,以共同护法为保证。  相似文献   

12.
在法治中国、依法治藏的历史新进程中,厘清法治文化与西藏长治久安的内涵与关系;探寻法治文化的先导性、追求内在的价值、精神动力、文化认同和自觉;阐明对西藏长治久安战略价值,进而维护西藏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中国,推进依法治国是贯穿各行各业的一个时代主题。依法治校是高校伴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这些年来高校依法治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突出抓住一个前提,抓好一个基础,抓牢一个根本,才能坚持用法治方式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作为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实施的检察机关,肩负着参与、保障和促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的职能责任,其职权的行使必须建立在依法规范的基础上。面对人民群众对社会正义、社会安全、吏治清廉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期待和要求,检察机关必须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提升执法能力,实现法治湖南建设区域性与法律监督职能国家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将"依法决策"目标进一步明确为"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这是国务院在总结依法决策经验基础上针对推进依法行政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顺应法治推进需要而对依法决策要求的深化与提升,是法治政府逻辑演进的客观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形成奠定了行政决策法治化制度根基;公共利益之强化为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提供了价值基础;党的决策规范化为行政决策法治化给予了实践引领;服务型政府建设赋予行政决策法治化以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依法执政有着丰富的内容。从本质的层面而言,依法执政是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真正实现执政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主张;要积极探索并完成法治国家建设的诸多历史任务。治权是依法执政的重心所在,要建立起有效的控权机制。提升执政党依法执政的主体自觉性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语境下讨论高校权力治理结构,首先要厘清高校党权、政权、学术权的边界、内在逻辑及其治理结构。党权是高校的政治责任主体,对政权、学术权具有监督职能;政权是党权、学术权、行政事务的执行机构;学术权独立于党权和行政权,又受到党权、行政权的监督。在依法治校、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法治国家理念下,要加强党权、政权与学术权的制衡与监督,其治理结构需要透过高校章程的制定、高校信息公开、正当法律程序等,依法保障法治与自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法治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市场经济是法治产生的基础 ,而法制社会则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有效的现代法律体系为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后 ,在经济建设下的中国已被大多数人理解并接受的话 ,那么法治的人文精神和内在价值似乎还没有得到相应普遍的重视。而任何一个法制社会所具备的条件不仅仅是一套尽可能详尽的忠实的反映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法律规范制度 ,而且还应有全体社会成员对法律秩序包含的社会经济伦理价值的自觉的和坚定的信仰和选择 ,古人说 :“徒法不足以自行” ,正是后者决定了依法而治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党员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少数"。提升党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既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具体要求,也是党提高依法执政本领的关键举措,直接关系到法治中国的建成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近年来,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仍存在法治思维淡薄、法律知识欠缺、用法能力不足等问题。应通过加强法治教育、培育法治思维、提高用法能力、优化制度建设、营造法治环境等途径,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构建和谐校园是依法治校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提高学校管理者法律素养、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健全校园民主监督机制、设立校园法律服务机构,是依法构建和谐校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