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为了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走出去"战略。经济的"走出去"必将推动文化"走出去",通过译介传播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并非等同于"送出去"。近年来,以传播中国文化为使命的文学译介在"走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文化贸易市场的格局没有改变,我国文化服务贸易仍存在较大逆差,文化"走出去"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本文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涵与现状进行了创新解读,提出"走出去"战略的本质是在继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使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转变以往吸收多而输出少的局面,形成双向、均衡交流和传播的新格局。与此同时,本文总结分析了"十一五"以来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模式和途径,将其概括为一种"政府扶持、企业运营、银企合作、利用和建设国际化流通渠道与传播平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模式。鉴于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发展的赶超型和后发型特点,本文强调在"十二五"的后金融危机时期,应当进一步创新有利于文化产业、文化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传播方式和公共政策,兼顾内需、外需两个市场,发展和完善各类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通过政策扶持、文化创新和资源整合,在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文化"走出去"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阿拉伯世界应成为中国文化走进发展中国家的典范.本文指出中国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共通之处、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精粹、中国的现代文化以及中国政府的发展理念应成为文化走出去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要完善机构和队伍建设,坚持官民两个渠道并举,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走出去策略.文末还提出了“四个注意”,即要注意多了解对方的文化,要注意了解对方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要注意用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方式传播文化,要注意处理好中国文化内敛性和文化走出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6—18世纪,中国文化能够传播到西方,东学西渐产生广泛影响,并不是中国有意而为之,而是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水到渠成的结果。究其动因主要为:强大的国家硬实力,高素质的文化传播者,欧洲社会转型的需求。这种中国文化被"走出去"的动因对思考当下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育承载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神圣使命。然而,在体育全球化与媒介化的大趋势下,西方体育强国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和媒介优势基本垄断了体育国际话语权,挤压了中国等非西方国家体育文化传播空间。因此,构建“传播空间命运共同体”,争取一个公平正义的全球传播环境,成为中国推动全球传播空间治理的伦理诉求。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体育跨文化传播的应然逻辑在于形成一系列良性互动关系,即处理好体育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建构自我话语权与尊重他者话语权的关系、价值逻辑与情感逻辑的关系,促进各国民族国家体育文化和谐共生、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利英 《理论界》2009,(10):16-17
文化"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在新形势下制定的国家层面的战略,其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世界文化"思想.准确把握"世界文化"思想、文化全球化理论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在联系,能够深刻地理解"世界文化"思想的当代意蕴,从而使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达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7,(5):93-102
文化产品生产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具备"目标受众数量最大化"倾向,其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具备需求导向;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规模巨大的国家可通过开放来促进全球资源生产包含该国文化元素的产品并向全世界销售,实现该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本文以电影产业为例论证上述观点,并指明政策启示。认为中国就是为数不多的具备大市场优势的国家之一。虽然通过出口来推动文化走出去是最终目标,但是在当前发展阶段,通过文化贸易"进口"来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更为现实的路径,也是达到最终目标的一个阶段。政府应当调整政策思路,从以保护文化产业为主转为以保护中国文化元素为主,通过扩大开放来促进全球文化产品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上,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文化不仅泽被东方,而且影响西亚、远渡欧洲。现代中国文化走出去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同历史相比,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市场份额、文化认可度、国家形象塑造等方面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要通过进一步明晰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制定、优化文化走出去的内容体系、拓展文化走出去的主体范围及渠道、构建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等措施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目前,纪录片作为最具文化品格、最具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影视文化产品类型之一,在国际市场营销中颇为引人瞩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快,中国纪录片成为当前中国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本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在“走出去”的现实语境中,从国际市场营销的角度进行学理分析与论证,具体阐释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市场营销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为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交流与传播道路,奠定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化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巨大成果,但也面临着贸易逆差严重、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缺乏品牌优势、集约化程度不高、文化国际认可度低等问题。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自主品牌建设,创新国际市场开发模式,推动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发展,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规则制定,应该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主要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1.
"走出去"战略实施10年来,中国资源类企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现有的成果主要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全球化理论并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对资源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效应和对策建议进行研究,而本文则从中国资源类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出发,以新新贸易理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依据,从该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资源类企业大规模投资西半球国家的根本原因及其"走出去"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将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纳入企业异质性的考察范围,为推动中国资源类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如何扭转"西话主导、西强我弱"的话语格局,改变"中国奇迹"与"话语赤字"的矛盾局面,是我国新时代对外传播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百年大党精神谱系是塑造国家形象和政党形象的重要话语资源,其对外叙事有助于提升百年大党的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国际认同度和国际话语权.百年大党精神谱系对外叙事的推进需要从坚持科学传播思想、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打造立体传播渠道、加快全媒型人才培育四个方面着力.新征程上,推动百年大党精神谱系"走出去",对于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化产品核心层次的出版产品走向世界,关系到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当前,中国出版产品走向世界面临诸多结构性战略问题需要突破:一是"走出去"的内容结构问题,二是"走出去"的贸易结构问题,三是"走出去"的动力结构问题,四是"走出去"的出版产品和出版企业结构问题。中国出版产品走向世界应分为三个战略阶段,即出版内容中国特色与出版形式国际化战略阶段,出版内容国际化与出版形式国际化战略阶段,出版内容与出版形式中国化战略阶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后,以跨国文化工业公司为主体的世界传播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世界文化传播体系的核心,全球性文化市场已经形成。在其语境下,好莱坞在中国一方面推介其新自由主义传播思想,同时利用文化帝国主义逻辑加强媒介控制力度,中国电影只有在充分认识国际文化传播的现状基础上,坚持"例外的新自由主义"及"新自由主义例外"的原则,超越支配/抵制二元模式,使中国电影传播逐渐融入世界电影传播体系,才能取得国际国内市场与文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在世界舞台上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战略部署,必然要求中华文化高质量地走出去。所谓高质量走出去,一是要有自觉明确清晰的文化主权意识,二是要依托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的核心门类走出去,即以承载文化内容与价值的文化服务贸易比重的提高为着力点,在全球化舞台上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并在文化位态的提升中使之成为表征流行时尚的“中国风”,使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成为全球治理走向善治的思想资源和创意创新的策源激发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需要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践行对中国海外文化利益的维护和拓展。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历史的新方位,中华文化走出去要以体系化思维和整体性观念为引导,以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为支撑力量,有效维护中国海外文化利益,在世界舞台上全方位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也有了广泛的关注。然当前并未形成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系统研究。人们往往把文化走出去等同于文化产品走出去,但是,文化产品仅仅是文化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全面地概括文化走出去战略,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研究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战略与文化安全的关系以及战略具体措施等方面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文化以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世界文化史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辉煌和低迷给我们以启示:文化传播力与综合国力成正比,综合国力强,则文化传播力强,反之亦然。当下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中国梦"正在成为中国的一个新标识,我们要抓住机遇,通过提高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言语修辞和言语叙事学-诗学理论,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具有言语行动的内涵和行动能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言语行动基本内涵应该包括言语身份的建立、确立文化表达策略和基本形式以及文化自我的发掘和完善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9,(6):115-125
陈季同可谓是"现代东学西渐第一人",由其"世界的文学"认知而来的"世界视野"与"双向翻译",是陈季同文化、文学传播意识的重要构成,并内蕴"翻译—重塑—宣传"的海外传播逻辑与思路。这应该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较早的自觉表述。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陈季同的传播意识及其身体力行,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代启示:自古以来在"东学西渐"中,中国人的对外文化传播意识始终是匮乏的,但对此的自觉省察与反思,并不是始于新近,而是"晚清"。这个时间点的历史位移意味着,当破门而入的"西学东渐"如火如荼的时候,以陈季同为代表的具有丰富海外经验的中国人,正在用所在国的语言努力地向世人讲好中国故事,身体力行地让中华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相似文献   

20.
自世纪之交以来,中国对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对后进国家发展的影响大幅增加,成为全球范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主体之一。西方国家对这一现象已有的学术研究聚焦两个核心论题:一是认为中国的“走出去”严重恶化了全球范围发展中国家的去工业化趋势;二是认为中国的“走出去”严重恶化了世界范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 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化趋势愈加明显。新自由主义的主要特色是金融投机化,而与此相反,中国的经济制度、结构仍然保留了很大程度的生产性导向。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对外的经济活动,对促进全球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在理论层面,已有文献研究中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往往聚焦于市场竞争,包括上述两论题所涉及到的产品市场的竞争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更根本的问题是价值的创造和分配,表现为对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推动作用。这才应该是理解中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的合理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