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占辉 《职业》2013,(7):68-69
说起蝗虫这个词,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扫兴。这也无怪,蝗虫在农村是有名的害虫,蝗灾袭来,片刻工夫遮天盖地的蚂蚱会把地里的庄稼吃得净光,就算是在收割之后,想想蝗虫到处乱飞的场景,也会让人不寒而栗。要说蝗虫能带来财富,许多人都不相信。然而,在山东潍坊,还真有人不但依靠养殖蝗虫发家致富,并且还给自己的公司取了个响亮的名字:飞蝗腾达昆虫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寻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提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相似文献   

3.
俞敏洪 《金色年华》2007,(10):41-42
每天都有让人不高兴的事情发生,每天也都有让人高兴得事情发生。如果我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让我们不高兴的事情上面,我们就永远快乐不起来了。今年圣诞节,在一年的辛劳之后,我决定带家人到夏威夷度假,为了更好地安排度假,我在老婆孩子飞到夏威夷之前,先从中困飞到了夏威夷。到达夏威夷是早上八点钟,我到宾馆准备登记人住,结果被告知宾馆要到下午两点钟才能人住,在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我是多么想进房间睡一觉啊,  相似文献   

4.
养儿啃老     
何惜薇 《老年世界》2009,(19):28-28
“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在中国,这一系列形容词说的是一个正日益扩大的群体,也就是“钱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父母的“啃老族”。  相似文献   

5.
正视蝗祸     
今年是我国蝗虫的“大年”,也是近年来蝗灾最严重的一次爆发,波及山东、河北、天津等14个省区。蝗虫密度一般在每平方米100头至500头,严重地块的密度已达每平方米3000头至10000头。据估计。蝗虫目前正威胁着全球468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世界1/8的人口受害。蝗虫迁飞时声如狂风暴雨,触目惊心。它还能作“马拉松”式远距离飞行。一般可以轻易地连续飞行600多公里,远的达3600多公里,堪称“飞行将军”。蝗虫的嘴巴(颚)不能做上下咀嚼运动,但因为它的颚分戍左右两边,每当啃食时,便如剪草机在锄草时一样“嚓嚓”作响。  相似文献   

6.
王新同 《职业》2009,(4):58-59
蝗虫又称蚂蚱,是一种害虫,对农业的危害极大,农民对其深恶痛绝。然而。一位山西大学的毕、业生却从中发现了商机,异想天开地养起了蝗虫。她不仅过上了有房有车的日子,还把“养虫”做成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时尚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7.
小非 《老人世界》2014,(6):10-11
和“啃老族”不同,“老啃族”属于被啃一族,为老所“啃”,他们身上有着诸多辛酸。“老啃族”多是出身农村但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抱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迈进城市的大门。但同时,他们需要报答身在农村的父母的养育之恩,背着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蝗虫又称蚂蚱,是一种害虫,对农业的危害极大,农民对其深恶痛绝.然而,一位山西大学的毕业生却从中发现了商机,异想天开地养起了蝗虫.她不仅过上了有房有车的日子,还把"养虫"做成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时尚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9.
锻造心情     
心情好像一种很柔软的东西,经常因了自然界的风花雪月或是人世间的阴晴冷暖剧烈波动着,蛛丝般震颤飘荡,无所依停,哪里用得上“锻造”这样充满金属音响的词呢?心情于我们是那样重要。健康与美,如若没有一份好心情,犹如沙上建塔,水中捞月,一切都无从谈起。心情与我们形影不离,不,它甚至比影子的追随还要固守得多。光不存在的时候,影子就藏在深深的黑暗中了。只有心情牢牢粘附在胸膛最隐秘的地方,坚定不移地陪伴着我们。快乐的人,在黑夜中也会绽出笑容;凄苦的人,即使睡着了,梦中也滴泪。心情是心田的庄稼。只要心脏在跳动,心情就播种着,活跃着,…  相似文献   

10.
本村有一老汉卧病在床,本来并非绝症,送医院花上千儿八百的即可治愈。但老人身无分文,历年如燕衔泥所积聚的钱财,全为儿子结婚建房办喜事耗尽。老人患病后,几个儿子却互相推脱,没人出钱,也无人照料。结果,老人只熬了一个多月就去世了。这是人间中的悲剧,哀哀复何言哉!如今"啃老"是越"啃"越出水平了,在有的人看来,不把父母的家底啃个精光便枉为儿女。可怜天下父母,痴痴然,懵懵然,全不觉察,也不自省。他们年轻力壮时如牛负重,年老体衰依旧苦挣硬扎,终生含辛茹苦,节衣缩食,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在乡下…  相似文献   

11.
1闷骚是一种相当高端的状态 我毫无顾忌地啃一只油乎乎的猪脚,林革说:“再啃就成猪八戒了,想嫁更难了。” 胃突然闹起了革命,我扔了猪脚,跑到洗手间,翻江倒海地吐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庄稼的启示     
一位老农种了两片庄稼,一片在东南,一片在西北,相距甚远。这一年,幼苗长出后,东南一片时有降雨,而西北一片则滴雨未见。扎根期过后,东南与西北的气候再未出现差异。一般人认为,东南片的庄稼早得雨水滋养,幼苗未受干旱,一定优质高产。但事实不然,到年底西北片的庄稼亩产400多公斤,而东南片的亩产才300多公斤。有人不解,去找老农询问。老农听后哈哈一笑说:“道理很简单。西北片的庄稼在幼苗期少雨,看似不利,但正因为少雨,幼苗为着生存,把根扎得很深很牢。到后来,条件大致相同了,扎根深的庄稼能汲取到更多更丰富的营养,也就难怪它们会高产了。…  相似文献   

13.
正啃老,也表现为啃父母剩余不多的时间,啃他们的健康,占领他们的生活空间。【壹】儿子3个多月了,公婆隔天来看次孙子,亲亲他的小脚,拨弄一下小手,抱在怀里喜爱得不得了,可从未说过要帮我带这话。产假眼见到期了,他们到底怎么想,我心里那个急啊。结婚3年,我和婆婆相处不错,从未红过脸。她退休前是妇产科医生,业务能力强,医术在当地小有名气。刚嫁过来时,我担心这样的婆婆难相处,可结果发现,"事儿婆婆"身上的毛病,她一概没有。通情达理,不  相似文献   

14.
杜利人 《老年世界》2008,(20):14-16
所谓的“啃”老,也就是吃老、靠老。说到“啃”老,传统的方式多指物质和经济上的,比如大额的结婚费用由老人支付,等等。而今,“啃”老已不再单纯指经济上的,它已延伸至学术与专业、求职与工作乃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方秀  项良新 《现代交际》2004,(12):10-11
人生,是靠自己书写的。即使你现在只是个一文不名的打工仔,谁又能说你将来就不 能成就一番伟业。"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是吃面包还是啃窝窝头,都由自己决定。"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车削螺纹时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总结如下. 一、啃刀 1.故障分析 车刀安装得过高或过低,工件装夹不牢或车刀磨损过大.  相似文献   

17.
张国鹄 《老年人》2011,(7):27-27
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这种爱好几乎可以说是与生俱来,且"年既老而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我从牙牙学语就翻看《绣像三国演义》,待略识之无便贪婪地啃"绣像"本的正文和所能得到的书籍了。书自然不是用来啃的,但我却每每啃得津津有味,废寝忘食。  相似文献   

18.
世相写真     
《老年人》2008,(8)
⊙啃一本书,啃一口父母。——对那些一直靠父母给的生活费来考研究生并屡败屡战的"啃老族"的描述⊙人贴人,完全不用扶手。——网友形容公交车上的拥挤  相似文献   

19.
婆婆来袭,啃小啃得不亦乐乎 月初,是发工资的日子,也是海欣去银行定期存款的日子,一查余额,少了5万块!海欣心头咯噔了一下,这是她和顾伟的联名户头,顾伟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取走这么大一笔钱,这还是头一次,他要干嘛?  相似文献   

20.
    
我小时候经常在二舅家里混,二舅妈做好饭后,要招呼我们好几遍,一群泥猴才跟头把式地跑回来,手也不洗,拿起饼子就啃。一转眼,二舅妈就从中年妇女变成了老太太。就在我大学快毕业那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