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初产妇心理保健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26例初产妇SCL-90各项因子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P<0.05,P<0.01),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2.22%.结论:应加强初产妇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宁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的问卷调查,发现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生存状况堪忧,身心健康状况一般;生活满意度较低,主观幸福感普遍较差;社会支持网络有限;SCL-90结果显示:在躯体化人际适应敏感焦虑偏执等四项因子上低收入组与中高收入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敌对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诸多大学毕业生受到社会资本限制并不能通过教育完成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从而成为城市低收入群体中的一部分,并普遍存在强烈的向上流动焦虑。可以认为这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低收入群体权利维护和利益保障体系不健全以及与保守、退缩的民族文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海南少数民族地区293名幼儿女教师进行测查,探讨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其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幼儿教师在民族、城乡、年龄、学历以及职业满意度等方面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同时,对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其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新疆6所高校的维、汉族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现状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并对维、汉族大学生身心健康情况进行比较。新疆维、汉族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总体无显著差异,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能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维、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具特点,在自我和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上存在差异;维、汉族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中生心的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问卷方式以SCL-90量表对普通高中的94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有13.2%~37.8%的高中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和忧郁等症状;影响因素主要是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的生活事件.结论:应加强高中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青藏高原城市汉、回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特征,为提高青藏高原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依据,以全面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一套科学、实用、行之有效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肢体患者70例,按拟定的康复训练计划给予训练;对比护理前后的肌力变化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所有偏瘫肢体的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记分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过对偏瘫肢体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能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徐峻  罗薇 《世界民族》2012,(4):44-56
美国黑人和白人在选举投票上的差异性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但是亚裔美国人参与投票率低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利用"当前人口调查中关于投票和登记的附录",笔者分析评估了对于亚裔美国人及其他少数族群投票率低的四种解释,即社会经济(socio-economic)解释、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解释、差异性回报(differential return)解释、制度障碍(institutional barriers)解释。笔者运用一种统计学模型,能够同时对登记和投票进行评估,得出了四点结论:第一,社会经济解释在解释白人与亚裔美国人的差异性时,没有像解释白人与其他少数族群的差异时那么有说服力;第二,作为文化适应的两项重要指标——移民身份和居住时间——直接影响到亚裔美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选民登记,但对其投票的影响甚微;第三,教育通常对参与投票有积极的影响,但是教育对亚裔美国人参与率的影响相对低于其他族群,尤其是白人;第四,制度障碍,尤其是对于选民登记的各种要求,不同比例地屏蔽了很多亚裔美国人,其次是拉美裔美国人,去参与最后的投票。本文的反事实分析(counterfactual analyses)表明,如果没有选民登记这项要求,亚裔美国人和白人在选民投票上将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杨质夫(1906-1961)先生本名杨文,字质夫,青海省互助县人.是现代卓有成就的翻译家和民族语言学家.曾先后在青海省蒙藏师范学校、青海藏文研究社、兰州大学边疆语文学系、西宁师范学校等单位任职.协助黎丹编纂<藏汉大辞典>,其编纂的<藏汉小辞典>于1933年石印出版,系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汉藏双语辞典.发表过<塔尔寺概况><西藏世族考><西藏甘丹赤巴列传>等著述,并翻译了不少藏文著作.20世纪50年代初,他还和其他人员共同创制了藏文新生体,研制国内第一套完整的藏文字模,并提出后缀带点法、连串字等方法,填补了国内印刷行业空白. 杨质夫先生的<入藏日记>系其作为以黎丹为团长的"西藏巡礼团"团员,于1934年4月自青海西宁起程及至1935年2月间所记的日记残卷.仅存2册.该日记对于青藏道程的探讨,山川描述,里程记载,地区垦殖叙述,颇有参考价值.本刊节选的杨质夫先生1934年8月28日至1935年2月3日间的部分日记,记录的是其在西藏境内的行程和在拉萨学习生活的情况,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西藏社会各方面状态的第一手资料. 文中除按新闻出版的规定改动数字、错别字外,其余专有名词一概保留原貌,未作改动.关键词:日记;杨质夫;西藏;1934年;1935年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人口婚育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新疆统计年鉴数据,本文对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喀什、和田、阿克苏、吐鲁番地区)人口婚育现状与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人口生育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对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人口的婚育状况,本文的研究发现以下特点:其一,早婚现象较严重;其二,婚姻稳定性较弱,离婚比例较高;其三,早育、多育、密育的生育模式依然存在。对于影响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人口生育水平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指出:人口因素如较高的婴儿死亡率、早婚早育生育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如较低的生活水平、较低的女性教育水平以及较为固化的低层次的行业职业构成,宗教因素如伊斯兰教义中的一些观念和教规如对于堕胎或是流产行为的禁止等,以及政策因素如近些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在新疆南疆等地的推行遇到了不少阻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的生育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