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H3BO3-Na2CO3为熔剂,在铂坩锅中于1000℃高温炉中熔融氧化铝试样,用HCl浸取,加入SrCl2为释放剂,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Al2O3中K2O和CaO的含量.该法分析标样符合允差要求,与标准方法测定样品数据相吻合.K2O和CaO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和1.6%,回收率分别为106%和95%.  相似文献   

2.
用实验方法研究多孔性高分子聚乙烯管式微滤膜的流动电位,考察不同类型电解质如NaCl,KCl,MgCl2和MgSO4等溶液对MF膜的流动电位随浓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流动电位的大小与电解质种类和浓度有关,浓度越大,流动电位越小,流动电位实验测定的重现性较好。离子价态对膜的流动电位的影响很大,阳郭了比阴离子对膜流电位的影响更大,二阶阳离子对膜的流动电位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在氢气保护下,用RuCl2(PPh3)3和NaBH4于乙醇和苯混合溶液(4:3)中室温下反应,成功地合成了新的双核钌多氢化物Ru2H4(CO)(PPh3)4,低温原位FTIR光谱和X-ray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获得的双核钌多氢化物是含一个配位CO,四个配位PPh,具有Ru-Ru和氢桥键的新簇合物。  相似文献   

4.
利用助剂K2Co3、C(52)CO3、Cu(NO3)2和Mn(No3)2对担体γ-Al2O3表面进行修饰以及KCl助剂对γ-Al2O3和SiO2相体表面修饰,制成负载型Fe-Co双金属簇催化剂。考察其CO加氢反应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比较催化刑中添加助刑对CO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的影响,为制备高活性和选择性的CO加氢催化剂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苯酚在酸性条件下能减慢I- 对Ce4 + 和AsO33- 反应的催化速度的特性,采用动力学催化法测定微量苯酚.在H2SO4 和NaCl 存在下,加入醋酸马钱子碱终止Ce4+ 和AsO33- 的反应,通过测定马钱子碱和Ce4 + 配合物的吸光度来测得苯酚的含量.该方法测定的的线性范围是0 .020 ~0 .700 mgL,r= 0 .992 ,样品平均回收率是99 .2 %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 .3 ×104L(mol·cm) .  相似文献   

6.
光餐石终分解-浮选法生产氢化钾,以正常光卤(MgCl3/KCl=1.400~1.800,KCl/NaCl≈1.00)完全分解为最理想,但在实际生产中,因受卤水组成和盐田工艺控制的影响,出现了各种非常规的盐田光卤石,计算表明,高钠光卤石分解回收率最高,单位氢化钾产量耗水量较秒,虽然分解产物质量一般,但与高镁光卤石,高镁高钠低钾光卤石相比,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
用电沉积法制备n—CdTe薄膜,可降低半导体材料的消耗和生产费用,对降低太阳电池成本具有很大吸引力。本文通过不同衬底和不同阴极电位电沉积制备CdTe薄膜,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对多晶CdTe薄膜做了XRD分析,并在由CdTe薄膜作光电极,碳棒为对电极,多硫氧化还原体系Na2S+NaOH+S溶液作为电解液的光电学电池中做光电I——V特性测量,发现以Ni作衬底及阴极沉积电位-0.67—-0.70V(对照SCE)下沉积出的CdTe薄膜光电性能较好,如对薄膜进一步在马福炉中250°下供烤15—45分钟,其光电转换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用固体AlCi3·6H2O、SnCl2·2H2O、FeCl3·6H2O、CoCl2·6H2O、CrCl3·6H2O作为催化剂,以冰醋酸、正丁醇为原料合成醋酸正丁酯.通过对各种酸醇比、催化剂用量、不同反应时间的试验,找到了较为合适的反应条件,酯产率均达80%以上(CoCl2·6H2O除外),高于传统的浓H2SO4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分光度法测定一神新型肥料中的微量磷含量.由于试样为混浊液,无法测定,故探讨试样的分解途径.经实验,加HNO3与HClO4消解效果好,进一步研究HClO4:HNO3=1:10为最佳配比.试液采用钼酸铵使磷生成磷钼黄杂多酸,此时灵敏度低,加入NaF—SnCl2后,钼磷杂多酸被还原成磷钼兰杂多欧,灵敏度达1.004×105,在660um处测吸光度.本文还对测定的酸度条件;试剂用量,共存元素允许量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测定出新型叶面喷洒剂中含磷量为0.013%,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用Li2CO3-H3BO3为混合熔剂,在铂坩锅中于1000℃高温炉中熔融钾长石试样,用HCl浸取,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锂盐为保护剂,CsCl为消电离剂,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钾、钠、铁含量.三种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2.0%,2.9%,回收率分别为102%,103%,100%.  相似文献   

11.
锰簇合物在植物及一些菌类和藻类的光合作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催化光产生水氧的反应。本文总结了二十多年来,光合作用Ⅱ水氧化产氧的机制的功能探讨以及国外对锰簇合物水氧催化理论计算的研究,利用DFT方法对理论模型的构建及计算。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催化剂TiO2特性和光催化氧化法基本机理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光催化氧化法在氧化分解某些难降解的污染物和水质深度净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光催化氧化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激光辅助冷喷涂Stellite 6多颗粒沉积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激光辅助冷喷涂过程中Stellite 6多颗粒沉积机理的问题,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Stellite 6多颗粒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碰撞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多颗粒沉积过程,后续颗粒对先前沉积颗粒具有夯实作用,相邻颗粒间的变形能够填充颗粒间的空隙;颗粒沉积过程中无金属射流现象、无新物质生成、无氧化反应;Stellite 6颗粒在45钢基体上的沉积机制为镶嵌式的机械咬合。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提高采收率,基于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拟合氧化实验的压力降、产出气体含量,建立了注空气低温氧化(LTO)模拟模型,评价了注空气效果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及作用机理,对比了注空气与注N2的驱油效果及经济可行性。实际应用表明,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数值模拟方法可行;胜利油田渤南罗36断块注空气效果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大小依次为注气速度、油藏温度、剩余油饱和度、油藏倾角、射孔位置等;注空气相对于注N2而言成本低,驱油效果好。为胜利油田低渗油藏注空气动态监测及方案调整提供了依据,对注空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方案的制订及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高精度制造以及复杂大型制件的生产,铝合金激光增材制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针对目前铝合金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粉末流动性差和铝合金的氧化严重以及熔池冷却时温差梯度过大等问题,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采用基体预热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熔池冷却过程中的温度梯度,多次重熔可以降低气孔和球化的产生,新型合金粉末Al Cu/Al Zn可以降低铝合金的氧化问题。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有效温度控制机制来减少气孔、脱落等现象和研发激光增材制造新型专用粉末将会成为以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微乳燃油添加剂节油降污作用机理,认为燃油中加入微乳燃油添加剂后,由于氨、催化剂、纳米级水,在高温下共同参与氧化、还原、裂解、水煤气化等反应,使积碳转化成可燃烧的一氧化碳,最后转化成二氧化碳,使水参与反应,使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的氮气,这些复杂过程,同时存在,因此,产生了节油、消烟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网站网刊     
为实现对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氧化孔径的精确控制,提高其光电特性,对湿法氧化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不同的氧化温度下,对相同结构的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模拟片进行湿法氧化。采用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氧化后模拟片的氧化层按不同的氧化深度对其氧化生成物进行检测,依据氧化生成物中氧元素组分浓度的变化,对氧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推导出在一定的温度下,氧化速率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在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的湿法氧化工艺过程中,适当降低氧化温度,延长氧化时间,可减小氧化限制孔径的控制误差,提高氧化工艺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辽河稠油进行低温氧化模拟实验, 考察了不同体系氧化反应前后气相组成、 稠油组成及性质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 稠油与空气发生的低温氧化反应属于吸氧反应, 催化氧化反应使气体中氧气含量下降到 2.71%, 消耗了空气中 87% 的氧, 氧化使稠油酸值及黏度增大; 加水催化氧化使稠油中胶质含量降低13.95%, 沥青质含量上升 4.81%, 胶质、 沥青质总含量降低, 重组分降解了 17.94%; 环烷酸盐催化剂体系对稠油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促进了稠油氧化和裂解; 水在稠油空气低温催化氧化过程中起到了促进重组分裂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FT-IR、FT-Raman和XPS研究Mo-S-Ag化学修饰电极的谱学性质、组成和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这种化学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修饰电极上抗坏血酸的氧化峰电位较裸银电极有明显的变化。研究了抗坏血酸浓度、缓冲溶液酸度、扫描速度及修饰时间等条件变化时,抗坏血酸的氧化峰电位和峰电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压力差热分析实验(PDSC)和热重与差热分析实验(TG/DSC),研究了鄯善轻油油藏原油在岩石矿物组成、温度、压力等的影响下,同空气反应的活性情况,以及由于氧化反应引起的自动升温及放热情况。结果表明,对鄯善油样,在温度低于300℃时,同氧气的反应能力很强,并能产生大量的热,同时增加压力能急剧提高氧化反应速度,在低温范围内,氧化反应放热量增加,热流曲线变得陡直;当压力达到4136kPa、温度215~220℃时油样表现出剧烈放热反应,出现气相中的燃烧或爆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油样的氧化反应,也由于表面积的增加而加强,由于地层岩石中可能含有微量元素,起到催化作用,增进了油样氧化反应;在低温范围内鄯善油样有很强的挥发趋势,并没有反映出油样在气相中的氧化反应情况;同时油样具有较高API重度,低压条件下TG/DSC测试结果并不能全面反映氧化反应的趋势,高压条件下的TG/DSC或PDSC测试以及ARC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