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哲学诠释史中有一个十分强大的传统是将其批判哲学整体上视为“先验人类学”或“哲学人类学”。支持者们基于《纯粹理性批判》写作与康德人类学兴趣的高度相关性以及康德自己对“人是什么?”这一根本哲学问题的发问而持有这一立场。近年来,学界对科学院版《康德全集》中讲义部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一诠释路径在康德本人的语境中难以充分证立。成熟时期的康德完全弃用了“先验人类学”这一称谓,并特别在其批判体系中指派了“实用人类学”的部分。康德的思想资源重新诠释人类学视角与先验哲学的关联与差异,对我们今天反思“人是什么”也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康德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康德哲学,无论是以往还是现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其认识论中的,“哥白尼式革命”,对于其伦理学中的“卢梭式革命“则似涉足不够;这大概是和人们习惯于把哲学等同于认识论以及把康德哲学的产生主要看作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调和这样的定势思维相关。其实,就康德本人来说,他向来是不主张把哲学等同于认识论的;相反,在其整个“批判哲学”中,“人是什么”等道德本体论问题倒是一直被摆在首位的;其中尤以实践理性优先权的确立为最。换句话说,“实践理性优先”是康德“批判哲学”的主旋律,整个康德“批判哲学”就是为说明这一主题的。因此,若要真正全面地、准确地把握康德哲学,就必须捕捉他的“实践理性优先”这个思想。  相似文献   

3.
关于康德哲学,无论是以往还是现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其认识论中的“哥白尼式革命”,对于其伦理学中的“卢梭式革命“则似涉足不够;这大概是和人们习惯于把哲学等同于认识论以及把康德哲学的产生主要看作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调和这样的定势思维相关。其实,就康德本人来说,他向来是不主张把哲学等同于认识论的;相反,在其整个“批判哲学”中,“人是什么”等道德本体论问题倒是一直被摆在首位的;其中尤以实践理性优先权的确立为最。换句话说,“实践理性优先”是康德“批判哲学’’的主旋律,整个康德“批判哲学”就是为说明这一主题的。因此,若要真正全面地、准确地把握康德哲学,就必须捕捉他的“实践理性优先”这个思想。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J001-J001
本期为纪念康德逝世二百周年特约了一组文章,希望以此促进经典理论研究之深化。《〈判断力批判〉研究四题》由康德美学著作中的种种自相矛盾之处展开,探讨了《判断力批判》批判的对象、关于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及无概念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等问题,分析了现今流行的关于鉴赏判断的四契机中两处误译,说明了误译的原因,并给出了正确的译句。《重新思量康德哲学的历史意义》侧重从康德后期的著作中阐明“伦理—道德”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性,重新考量了康德哲学的历史意义。《“援康德补孔孟”———一个新道德主义者的思路历程》提出以“先验逻辑”的内…  相似文献   

5.
先验演绎是康德全部理性批判工作的凝聚核心,康德正是在先验演绎论证中确立了其理论哲学、乃至包括实践哲学在内的整个批判学说的基本理论框架。因此,研究先验演绎对理解康德哲学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针对并批判地评述了当代西方康德专家关于先验演绎的某些重要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利用康德关于“一般直观”与“特定形式的直观”这一重要区分,通过梳理先验演绎文本,建构了康德的演绎证明结构,并着重论证了这一结构所具有的综合性质  相似文献   

6.
作为近代大哲学家中独树一帜的人物,康德早已在哲学领域的许多方面被深入研究过。但是把他作为一位最早的科学哲学家来探讨,尚不多见。本文是一种尝试。笔者认为,康德早年的自然科学家生涯对后来的“批判哲学”至关重要,康德的批判么就是一种对科学的哲学反思;他提出独特的时空理论有其哲学的理由,但重要的是为了保护、促进科学,即消除宇宙学二律背反,这一努力在认识论上真正克服了消极的反映论;康德通过解答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可能性问题,第一次提出并回答了后未科学哲学中的“划界问题”,为这一新兴哲学学科奠定了基础;他的“人为自然立法”思想实现了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其深刻意义林别作现在20世纪那些伟大科学家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利科在《时间与叙事》中为建构其叙事时间理论而对康德的时间观作了批判性解读。利科通过深入考察《纯粹理性批判》,首先阐明了康德之“不可见的时间”是一种关于经验对象的先决(先天)条件,标明“时间”在康德那里开始了“本体”化的积极尝试;其次指出了康德的时间观所面临的理论疑难;最后还讨论到了康德的时间观与前康德哲学时间观的渊源关系。利科的上述“解读”充分彰显出康德时间观建构在西方哲学之时间性问题探讨上的特殊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对康德“定言命令式”的空洞性批判历来极富争议。科斯嘉、施耐德巴哈、赫费认为该批判无效,理由是它所依赖的循环论证批判无效。科斯嘉等人的论断有失偏颇,因为他们并未理解黑格尔提出的循环论证批判是以空洞性批判的另一要素即伦理偶然性批判为前提。此外,虽然“定言命令式”涉及康德的“人性”概念,但是由于“人性”在康德那里只是被“消极地设想”,缺乏历史实践的教化环节,因此在黑格尔看来,康德的“人性”概念仍然不能使“定言命令式”免于一种空洞性。  相似文献   

9.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因此,德国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的两重性,反映到康德的哲学中,使康德的哲学具有折中、调和的特征,使康德的哲学充满了矛盾,因而人们对康德哲学的评价,便出现了不同的说法。其中有的人认为“康德的整个思想归根到底是为宗教、神学作论证的”,“康德哲学是僧侣主义的哲学”。这种全盘否定康德哲学中的积极的、革命的成分,把康德哲学的保守性夸大成为反动性,把康德哲学和宗教神学划等号是错误的。我认为,康德哲学从本质上看,不但不是为宗教、神学作论证,而且是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批判的。当然,这种批判基本上是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借助于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因素,在保留神学的形式下批判神学。尽管如此,在康德哲学中,主流方面、本质方面是反对宗教神学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因果关系”范畴入手,对与其密切相关的以下问题加以分析:第一、“因果关系”在康德批判唯心主义哲学中是如何提出的,对此问题,本文对康德的形式判断表、范畴表及真理表的内在联系给以说明,给出“因果关系”在三个表中的地位;第二、康德是如何对它进行论证的,对此问题,本文主要借鉴英国哲学专家威廉·斯密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一书中的说法;第三、对康德批判哲学中的“因果关系”的分析学习中牵连的问题的讨论,如“主体与客体关系”、“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等,这就必须放到批判哲学的大背景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个过程虽艰难但必将受益匪浅;第四、康德在三大批判中对于“因果关系”都有过说明,但角度各异,本文也将力求能把“因果关系”在各个批判中的形态给以大致的说明;这也在某种意义上表达了康德的特殊的形而上学立场。  相似文献   

11.
康德的“自由”、“物自体”及其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在研读康德《判断力批判》过程中,对康德未多作解释但确是很重要的思想作了发挥,把康德论及的“自由”、“物自体”思想加以引伸,探讨了“自由”与“物自体”、“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作者认为,对“物自体”的“思”不同于经验的知识和科学,是最为理性的、纯粹理性的。康德以后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从理性的“自由”出发,努力克服康德的“物自体”,把“本质”与“现象”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一年,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两百周年和黑格尔逝世一百五十周年。为纪念这两位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哲学系举办了“康德、黑格尔哲学讲习班”和“康德、黑格尔哲学学术讨论会”。来自辽宁、河北、广西、云南,贵州和本省各地许多高等院校、研究机关、宣传部门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讲习班和讨论会。 讲习班从十月九日开学到十一月二十日结束。特邀了全国著名的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专家、上海市委的姜丕之同志,中国人民大学的苗力田同志和北京大学的张世英同志来校讲学。姜丕之同志选讲了黑格尔的《小逻辑》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苗力田同志以伦理学说为主、系统讲授了康德哲学;张世英同志以黑格尔哲学和新黑格尔主义为题作了专题报  相似文献   

13.
陈康先生1942年在为所译注的《巴曼尼得斯篇》作的《序》中写道: “万有论[按:今译“本体论”]是西洋上古、中世哲学的中心,其势力直达1781年《纯粹理性批判》问世以前。”又写道: “在《纯粹理性批判》产生以后建设一种万有论至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商务1982年版,第5、6页)可见,陈康先生认为,康德摧毁了旧的本体论。关于康德的工作,最好引用他自己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话来说明:  相似文献   

14.
发端于康德的理性批判,经由新康德主义卡西尔等人的“扩大的认识论”成为文化批判;文化批判把理性批判的对象扩大到“文化领域”,理性随之扩大为形式理性;“合法性危机”的出现,“解构策略”的揭示,使后现代与文化批判相遇。后现代文化批判的实践表明,后现代具有理性特征,即一种批判理性。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哲学历来被称为批判哲学,《纯粹理性批判》是这个批判哲学的奠基石,而关于“纯粹数学如何可能”的论述又是《纯粹理性批判》所迈出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为此,了解康德“纯粹数学如何可能”的论述,对于我们弄懂康德哲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纯粹数学如何可能”是批判哲学中心论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康德所认为的批判哲学中心论题是什么,这个中心论题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康德“物自体”概念涵义辨析兼论其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影响李远行(安徽大学哲学系合肥230039)关键词康德物自体主体创世论渎神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物自体”概念是康德批判哲学中较复杂的一个概念,它和批判哲学展开过程有着内在联系。具体分析“物自体”概念涵义是...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道德哲学因拒绝亚里士多德传统的“实践智慧”(phronesis)闻名于世。在批判时期的经典作品中,康德对待“明智”(Klugheit)的态度看上去非常消极,明智命令式作为假言命令式与道德命令式作为定言命令式的关系是排他的。但随着学界对其非经典作品比如《人类学讲义》的深入研究,发现这一论断对康德批判立场的全貌而言并不充分。“明智”作为实用命令式,并非仅仅是技术命令式,它可以被视为选言的,因而与道德相容,并非工具理性。康德对人类学的构想可以证成这一点。广阔的“明智”领域与判断力相关,目的论判断力和经验磨砺的实践判断力是我们沟通亚里士多德与康德伦理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和康德哲学都会被学界称之为“批判哲学”,但二者的“批判”却有着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用意。二者哲学的内在联系表现在马克思将康德哲学对“理想的批判”转变为对“现实的批判”,而其主要差别在于“批判”的本意、对象、目的、方法及结果的不同。通过比较,才能清晰地看到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开启了“以人为本”理论的研究.康德以“先验论”的内涵和系统说明“以人为本”理论,通过“人是人”这一最高本质展现“以人为本”的科学价值思想.康德通过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把“以神为本”的理论扭转到“以人为本”的理论上来,同时联系理性、自由、道德和信仰等问题说明“以人为本”道德价值在“实践理性”中的实现.康德特别强调信仰的道德价值属性,开辟了“以人为本”理论研究的新方向,真正体现了哲学的“以人为本”理论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康德提出的“直观形式”、“知性范畴”以及“先天综合判断”等概念,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曾遭到西方不同哲学流派的否定与批判。而这一方面却是康德哲学的独特贡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是解决这一哲学难题的指导思想;而现代自然科学和进化认识论则为康德先验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和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