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丽萍 《社科纵横》2014,(6):107-109
随着社会的变革,新形势下的基层社会矛盾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这些新情况、新特点的产生既有现实层面的原因,也有心理层面的原因。针对心理层面的原因,可以通过构建基层社会矛盾的心理疏导机制来化解基层矛盾。为此,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心理疏导服务体系,二是健全心理疏导工作制度,三是打造高素质心理疏导人才队伍,四是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一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大量出现。群体事件,执法者与民众的情绪对立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要解决这些矛盾,除了加强法制建设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之外。也应该加强心理疏导工作与和谐心理建设,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历史时期,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强化管理者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加强社会的心理疏导工作,为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不良情绪发泄的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萍 《探求》2011,(5):27-31
化解社会矛盾是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当前社会矛盾呈现出主体改变、群体性事件频发且燃点降低、诉求表达方式多元和非直接利益者参与度高的特点。探索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要正视矛盾、疏导民意、尝试运用新的组织架构,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完善诉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2):92-97
社会存在以及人对社会存在的意识是疏导畸形社会心态的方法论基点。基于改善整体性社会环境的心理疏导逻辑,强调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通过祛除相应的社会土壤或者改变相应的社会环境,实现畸形社会心态的心理疏导。基于改变心理环境的心理疏导逻辑,强调通过直接干预当事人的认知、情感(情绪)、意志等心理因素,实现对当事人畸形社会心态的心理疏导。基于改善局域性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的心理疏导逻辑,强调改善社会环境与改变心理环境都是实现心理疏导目的的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5.
利益矛盾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性条件。群众工作要寻求到自己的活力,就要善于疏导和化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条件下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增强群众工作的满意度,创造人本群众工作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尹彦 《创新》2011,5(3):34-37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迫而重大的任务。要深刻认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化解社会矛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积极探索矛盾化解的制度和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陈建平  张丽芬 《社会工作》2014,(2):115-121,143
从广义上看,医疗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包括医疗救治、精神健康服务、康复工作和公共卫生等。医疗社会工作介入医疗救治领域的内容包括心理疏导、改善环境、信息传达、个案管理、协调医患关系;医疗社会工作介入精神健康服务领域的内容包括帮助精神病患者消除孤独感和隔离感、帮助精神病患者融入家庭和社会;医疗社会工作介入康复工作领域的内容包括提高残疾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残疾人的教育环境、就业环境及社会环境;医疗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卫生领域的内容包括疾病预防、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8.
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构。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宏观社会背景下,如何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方式,既是一个有着重要政策意蕴的实践课题,也是一个事关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文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提出社会矛盾化解的基本思路:把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尽量下放到基层解决;不断整合社会资源,让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社会组织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参与的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不断加强部门联动,将诉讼调节对接机制延伸到最基层,有效地将社会矛盾化解在最初阶段;培育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意识,完善工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利用经济杠杆,创新社会矛盾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9.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联系在一起的,本着"效能原则"精心设计的情境教学方法能够做到教学相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动机,能够有效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成效。个案工作是实践性要求很高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更加需要在各种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也是基层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基层社会矛盾主要是因为民众民主法治意识的提高与管理者能力缺失,利益主体和格局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与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失衡,民众的文化心理、不同宗教信仰等带来的行为差异以及宗族势力、家族势力等各种潜在的非正规组织势力与社会管理不善等之间的冲突所引起的.为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应着力从提升基层政府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矛盾处理合力、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司法效能、强化公民素质、完善监督制约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构建一个和谐、有序、高效、安全、经济、系统的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运行机制,惟此方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