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文学阅读行为既是阅读者与文本以及写作者的一种对话行为,也是阅读者在阅读行为中主动参与、介入,与文本、写作者、自我建构对话关系的一种行为。在文学阅读行为中,阅读者的主体能力的参与形成了他的"在场",而文本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对于阅读者的"在场"产生一种反向解构力,这种反向解构力又导致阅读者的"不在场"。这种阅读者的既"在场"又"不在场"的辩证关系就构成了文学阅读行为的人学辩证法本质。  相似文献   

2.
一、整体信息阅读法笔者认为,阅读篇章而理解其全部内容不需要经过逐词辨认阶段,其过程可简述如下:当读者辨认出篇章开头的某些词语时,头脑中即产生了一个对篇章内容的预期;接着在继续的阅读过程中,通过对部分词语的辨认而不断证实、修正、扩展自己开始的预期,或者对它否定而产生新的预期,如果在篇章阅读结束时,读者感到自己的预期(无论是开始产生的,还是经过修正扩展的,还是后来产生的)得到了证实,那么,他就达到了对篇章内容的理解,完成了阅读。由于该阅读过程的注意力集中在整个篇章的内容而不在每一个词语上,笔者称该阅读法为"整体信息阅读法",或简称之为"整体阅读"。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入学不久,系里就给每个人发了一份涵盖古今中外各路文学经典的必读书目。这显然是开宗明义表明学院文学教育基本等同于经典传授。不过这份书目似乎并未产生多大效果,甚至在被他人目为"文艺青年"的几个人中,也没有谁真正一本正经、按图索骥地进行阅读。至于我,因为某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王小波,一发而不可收之下继续读他所赞赏的作家如奥威尔、杜拉斯和卡尔维诺  相似文献   

4.
阿尔都塞反对传统的认识论,认为认识不是反映而是生产,而一个新结论、新理论的生产,是从一个"问题结构"跳跃入另一个"问题结构",由此产生了"认识论断裂",在文本(言说)中就表现为真空、空白、白点,即"症候".基于此,他提出用"症候式阅读"法阅读文本,以从显在话语读出隐性话语,从表面的充实发现内在的空白.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不仅对批驳机械的艺术反映论提供了理论支持,更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视角新思维,因而具有了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哲学乃人类智慧之学,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与人息息相关,正可谓哲学自始至终都是"人的哲学",而人生在世上终究都是"哲学的人"。只是发展到近代,哲学才开始把目光真正聚集到人自身。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肇始者,他从怀疑一切出发、以我思为阿基米德点、以"我思故我在"为哲学的第一原则建构他的形而上学体系。但笛卡尔对我思的界定却是有限化的和实体化的,这样的自我只能是画地为牢,恰恰在自身的探究中迷失了自身。  相似文献   

6.
刘慧 《人力资源管理》2011,(11):190-190
<正>一、萨特的介绍让·保罗·萨特,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哲学家,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在中学期间,热爱阅读的萨特,曾产生过拯救人类与痛苦的浪漫理想。在巴黎师范学院学习的萨特,读了笛卡尔、康德、柏拉图等人的主要作品,这些人的哲学思想对他的影响深远。不满于现状的萨特,投身于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门下深造。在此期间,他广泛阅读马克  相似文献   

7.
和悦静穆·人的形象·美好时代——黑格尔艺术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以心境的"和悦静穆"为艺术向欣赏显现的"理念",以"人的形象"为其完满的显现形式.因此,他关于"美(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之理性命题,在欣赏层面上即表述为:"美是和悦静穆之心境见于人的形象".由是黑格尔认定,美的艺术只能产生于特殊的美好时代.在他看来,人类史翻过古希腊时代那一页,"真正的艺术"也就谢幕了.  相似文献   

8.
回文又称回环,它是一种将相同词句与字符于下文颠倒,并借此产生情趣的修辞方式。回文跨越了多种语言且类型繁多,仅在中华文化里,回文便表现出相斥(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与相依(如"人磨墨,墨磨人")等多种形态。不仅在汉语里存在回文,英语中亦有它们的身影。相对汉语回文的思维,英语回文则显得更加难以架构,如"Was it a rat I saw.",在视觉上就不是汉语回文的ABBA形式,但从左至右与从右至左阅读它,都是一句话。出现这样有趣的情况是因为中英文构成的本质不同,中文是字组词,但在阅读时逐字释出。同样是字组词,不同的英文是在阅读时逐词释出。文化的差异使得回文的组织形式也产生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一种生命需要.若是为了所谓"获取知识",就闲得无趣了!基于生命需要的阅读,滋养了我整个灵魂.为了"获取知识"的阅读所产生的知识,我几乎都已还给了岁月.哲人说:自觉的、不被强迫的阅读,才是汲取知识的真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速度与理解 毫无疑问,阅读速度与理解密切相关。阅读速度慢的人可能理解也困难,因为速度慢直接影响记忆,当他读到末尾时,开头的内容就已经忘记了。 好的阅读者从来就不是逐词逐字地进行阅读。他视线移动的频率比阅读速度慢的人小得多。他的视线一次可同时看几个单词。他能将句子分成意群。比如:The good old man/raised his hand/in blessing.他也可将此短句分成两个意群:The good old man/raised his hand in blessing.他决不会将句子分成这样:The good old man/raised his/hand in/blessing.  相似文献   

11.
<正>孙子兵法关于领导力的理论也适用于人力资源。研究表明,成功与孙子所说的"士气"——或是我们通常说的"价值观"有着强有力的联系。吉田·马塞洛·巴拉里奥于2005年在中国组建招聘团队,在为西门子公司招聘了数千名员工以前,他就阅读了《孙子兵法》。这是吉田反复阅读的一本书。即使在今天,书中两千年前的论断仍能为他提供指导原则,作者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略家、军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确,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实用的技法,仅供参考。一、巧设悬念法设置悬念,能马上抓住读者,让他在探幽寻奇的心理支配下,紧张愉快地跋涉于阅读之旅。巧设悬念,就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产生关切之情,激起心中的波澜,产生好奇的心理和急于读下去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付丹 《新天地》2012,(12):49
老张外号"冷面王",全家人都要看他脸色,经常被他数落不说,他的情绪还阴晴不定,说翻脸就翻脸,好像看什么都不顺眼,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脾气不好"、"性格不好",这样的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不少人承认自己是"脾气不好"的人。然而,根据心理医生的临床实践,这些人其实是"病"了,他们患有一种叫"心境恶劣"的情绪病。"心境恶劣"在美国称为"心  相似文献   

14.
柯达伊所创立的音乐教育体系被视为国际最先进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在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把音乐教育看成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发展",注重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用无伴奏的方法训练合唱.他采用"首调唱名法"训练视唱,借助"柯温手势"帮助学生开发记谱法的认知,用"流动的唱名法系统"教授旋律阅读技巧.通过对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教育价值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其理念,学习借鉴其教学方法,以指导音乐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要包括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而从事文学活动的人有作者(大多是专业的)和读者(大多是业余的)。因此,对于文学的研究应包括对阅读行为和对读者的关注。应该说,文学阅读与读者是一个问题的两面,读者一词的定义,就应是指阅读作品的人。笔者认为,一部作品是在阅读中才得以现实化,才最终实现它的价值的。作品含有等待阅读的期望,同时,不同作品就有不同的阅读要求,因而作品、阅读和读者是三位一体的。作品导引阅读,阅读中产生出读者的意识;反过来,读者意识又影响其阅读方式,阅读方式对作品内涵有能动的整合作用。对此,本篇论文拟从阅读与读者境遇的关系进行一些论析。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不是有一个好的心态,对于他的事业的成功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心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阳光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就可以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身心愉悦,生机勃勃;否则就可能使人处在一种忧郁、  相似文献   

17.
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阅读不仅会使幼儿有正确的发音说话习惯,而且会使他在精神上充实高尚。据说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应该在中小学形成。古代的士大夫说"三日不读则面目可憎",就是因为有精神的饥饿感。人生的很多习惯、很多能力的养成是有关键时期的,精神饥饿感的形成也一样。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症候阅读的角度分析夏中义的《朱光潜美学十辨》,强调他与阿尔都塞的区别:夏中义建构的是三级阅读法,包括了症候征集、提出新的问题式与肯定问题式后的人的价值;阿尔都塞建构的是二级阅读法,包括了症候征集与提出新的问题式。夏中义的症候阅读重视人的价值,独创了"症候—发生学阅读"方法,为弥补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缺乏人学之维、从事学案史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海纳 《中华魂》2012,(1):30
越是成功的人,越说自己浅薄;越是伟大的人,越说自己平凡。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主持研究的超级稻,亩产已经达到926.6公斤,但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他仍把自己比作"种子"、"小学生"和"运动员"。袁隆平的第一个比喻:"我是一粒种子"。他说:"我是搞育种的,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够根深叶茂,枝粗果硕。"种子是一种希望,也是一种力量。但要做一粒好种子,就必须埋入泥土,深入基层。想当初,袁隆平也是可以留在城里的。因为他出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