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指出,爱情作为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叙述主题之一,作者在书中展现了爱情的多种形式和可能。小说中,年轻一代对爱情的追求执著而坚定,寻求爱情对传统的突围。但是传统的力量毕竟真实而强大地存在着,在这种追求中,面临着难以摆脱的困境。对具体事例产生的文化与社会背景进行逐一剖析,有助于客观地把握爱情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烦恼人生>中所描写的日常生活世界,展示出的是一种"常人"身处其中的日常生存状态,具有平庸、重复、压抑等特征.小说中的主人公印家厚一方面受困于现实生存压力下不可企及的物质追求,另一方面又承受着物质生活困境所带来的精神折磨,这使他在琐碎平庸的日常生活中无可避免地走向沉沦境地.而面对日常生活世界中的这种人生困境,印家厚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了挣扎努力,只不过相对于日常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强大惯性来说,这种挣扎终究显得有些苍白和无力.  相似文献   

3.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在作品中刻画了大量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女性,她们坚持不懈地与命运抗争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结合莱辛几部有代表性的小说,从女性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困境、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困境,以及爱情困境和身份认同困境几个方面阐述其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4.
《围城》是一部探索人的生存状态的小说。在该书中,作者以其犀利的眼光洞穿婚姻、爱情、家庭生活的面纱,给我们揭示了处于传统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夹缝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从而对整个人类意义上的人性病态和生存困境进行批判和探索。从《围城》中人物的身上,我们所看到的是病态的人性,隔膜的人生和虚妄的爱情,是人物在这种种的精神围城中灵魂的畸变和挣扎  相似文献   

5.
小说<围城>以留学回国的知识份子方鸿渐的旅程为脉络,描写了他的人生四大支柱依次破灭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反思文化现状带来的人类生存状态的困境.人际交往中充分体现人性的种种弱点,有些弱点的存在仅仅只是因为时空的挪移显出表面的协调,痛苦才是人生的全部,无论如何逃脱,永远也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小说中的这些知识分子,大多是留过学,见过大世面的教授学者,但他们都崇洋媚外,自欺欺人,自私空虚.他们即没有反抗不合理的黑暗现实的理想,又缺乏对苦难者的同情,他们没有追求光明的理想,是生活的畸形社会里的一群特殊人物.本文试着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知识份子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不同时代的爱情书写往往会反映时代的精神特征.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直关注爱情主题,对爱情人生的探讨与思考总是与家国命运相联系.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与传统爱情故事的书写模式和道德主题小说的表现手法迥异,在爱情书写中增加了关于文化、存在、身份等视角.小说通过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对爱情进行了大胆思考和探索;小说主人公阿里萨的滥情和痴情形成一种荒诞的耦合,围绕一个个恋爱故事,作者探究了爱情的各种可能;马尔克斯通过各种爱情的呈现,洞察人生,探究爱情真谛,思考了拉美的文化与现实.  相似文献   

7.
《飘》这部文学作品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倾心之作.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述了主人公Scarlett为爱奋斗继而不断成长的人生.文章通过对《飘》中女主角Scarlett的爱情生活的浅析,简单阐述了作品对于爱情与人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小说<库娜图>中的库娜图及话剧<雷雨>中的四凤的生活背景、人物性格、爱情追求以及命运结局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虽然所处不同社会和历史背景,但受制于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女性这个弱势群体,在现实中挣扎却终究不能摆脱殊途同归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9.
在铁凝小说的欲望叙事中,大多数女主人公都陷入了追逐欲望、背离爱情的漩涡之中,呈现出女性生存中欲望与爱情分立的模式。立足于这种女性生存困境,铁凝从女性所处的困境和自身的缺陷出发,进行审视和反思,试图寻找女性命运的出口,冲出欲望的重围,探寻女性理想的爱情情境。  相似文献   

10.
王朔的小说以颠覆为能事,它们颠覆了爱情、秩序以及一切传统的价值规范.这种颠覆有一定的警世意义;而其所依据的仍是中国传统的"痞"文化,因此,"痞子"最后只能重归传统.对这种荒诞人生状况的思考,才是王朔小说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都市悖论下的人生困境--论安妮宝贝小说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妮宝贝是网络文学界最近以来颇受瞩目的作家,其带有类型化作品构架中,蕴涵着一个共同的创作主旨,即表现都市的悖论和边缘群体的人生困境,这一主旨反映了她所代表的这一代人所独具的困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羁绊与现实困难的压力下,自我意识觉醒的新青年普遍产生了"梦醒后无路可走"的迷惘和悲哀,正是这些困扰着新青年们的自我难题成为迫切要求表达的主题,就此而言,成为"问题"的自我恰恰成就了作为小说的自叙传.所以自叙传小说在更准确的意义上说乃是一种"自我问题小说",属于"五四"以来问题文学的一支,而非一般所谓浪漫主义的自我表现小说或主观抒情小说.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与百年中国官场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来,面向各个时代殊异的社会环境和官场现实,中国官场小说作家始终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关怀现实,关注官场,写出了许多官场现实主义作品,并在百年来的创作中一以继之地发扬现实主义的精神传统。通过总结百年来官场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经验,为新世纪突破创作困境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近年来贾平凹小说创作的特点 ,指出贾平凹小说创作不易被读者所理解。它的特点是 :深刻反映了生活的实性 ,具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中国“双城”———《边城》与《围城》两部杰作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和讨论,试图透过这两座“城”领略其彰显的两种人生基型和成因;同时通过对两个文本所蕴涵的人生形式、人性思想的深层发掘,以及对两位作者所选取的文化立场与叙写模式的比较分析,从中体悟两位作家对人生与艺术的独特思考和创造。  相似文献   

16.
吴宓认为小说不是生活的消遣,而是人生的表现,赋予了小说对个人、社会和世界以厚重的文明教化功能。他从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流派那里吸收“写实小说”的概念,把自己的人生观和道德理想作为小说主旨追求的目标,强调小说对真、善、爱等终极价值的张扬。依此为标准,吴宓展开了对中外“写实小说”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仫佬族作家鬼子的小说体现出中国本土化“存在体验”的现代叙事特征:充满自由与挑战,试图追问苦难存在的根源,并进行着绝望抗争,竭力展现一种来自民间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品质与存在本相;虽把人物命运推向一种极致的想象,却充分体现出生活的逼真感受与现实逻辑,发现人性弱点的集体无意识存在,从而获得一种必然的自我反省与批判认同;既注重小说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又保持了叙事的多元探索与个性特征,能在现实与想象、真实与虚构中深刻体验生命的荒诞存在,并保持了一种世俗的但却永恒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伊丽莎白·乔利是国际文坛著名的澳大利亚女作家。评论家认为她的作品晦涩难懂、怪诞离奇、滑稽可笑、哀怨有趣;作品的人物多是那些与社会格格不入、行为古怪的人。本文认为是坎坷的人生经历给了她与众不同的视角,其作品所关注的社会边缘人的生存状况是人类文明发展积淀的结果,也是人类走向共同文明必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铁凝小说诗性与智性的小说语言策略出发,探索了铁凝的小说在叙事策略上始终坚持着自己独有的生命体验,其叙事策略体现在诗性描写与智性幽默两方面。铁凝将诗性因子融入小说创作,将营造氛围、铺设情调提高到文本的核心与精髓,在散淡的故事和模糊的人物身上寻找生命的意义,使其小说具有了明显的诗化倾向;智性幽默是铁凝对生命感悟的另一种方式,在情节设置上她采用一种适度的夸张,使小说获得了荒诞的意味。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林白小说中男性形象的“边缘化”状态,指出,林白小说中的女性背后实质上隐藏着一个完整的男性世界,而这个世界才是现实中真实的世界,作为小说中被有意边缘化的男性,依然是本质上的主导者,掌握着女性的命运,与现实生活是暗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