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青少年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的流行、蔓延、渗透和推广与青少年群体息息相关.从实践观点出发,审视网络语言的功能,即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塑造力渗透于青少年群体行为之中的作用,可以探究和理解网络语言作为青少年群体与世界关系的普遍中介的某些本质和特征,更可以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群体某些认知、表达及交往特点.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言系统,主要是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青少年群体是其中主要的创制,使用和传播者,并将这一时尚语言形式由网上带到网下,从虚拟变为现实。从网络语言透视当代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社会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适应性调整,满足青少年的需求成为一个崭新而急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后现代境遇中,"火星文"这一时尚语言高调登场。语言是存在于人的大脑皮层中有组织地呈现的东西,语言问题从本质上是一种心理问题。后现代个体语言表达的这一重大后现代转向,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基础,我们应积极探索在后现代这个特殊背景下,后现代个体的心理心态的转变,洞见"火星文"兴起的当下启示,实现语言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时尚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网络语言对青少年产生了最直接、最广泛的影响。网络语言有着其特有的优势,但同时对青年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的使用是近年来出现的重要的语言现象,由于网络语言具有创新性、简洁性、诙谐性等特点使得标新立异的青少年成为使用网络语言的大军,而他们恰逢处在语言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及时掌握他们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以引导其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就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6.
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会表现出一种个体独处时不会产生的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去个性化".去个性化现象往往与不道德的消极行为联系在一起.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特点使他们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去个性化状态.本文从去个性化状态的产生条件出发,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分析了去个性化状态如何导致不道德行为,并提出避免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引发不道德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网络已经深入到家家户户,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网络语言是一种非主流的文化,它的发展一直存在争议。网络语言简单快捷,不过它打破了传统文化的规范,是不符合常规的行为,现今网络语言的发展显示不它霸道的一面,不仅仅出现在网络中,在电视、报纸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多有出现,面对他的飞速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而产生的,是一种相对另类的语言形式,激发了大量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的兴趣。现在,越来愈多的网络语言开始进入中小学生的作文,这给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并且冲击着既成的语言规范。有很多语文教师根本不了解或者对网络用语了解较少,无法理解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网络用语的含义,往往会采取放任自流或者严厉打击的态度。这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本文试图从网络语言对语文作文的影响、应对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袁丽 《现代妇女》2013,(10):157-158
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广泛利用为网络语言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式各样创意独特新颖的词汇层出不穷.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入手,初探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0.
"三失"青少年是指失学、失业和失管青少年.对G省1488名"三失"青少年的调查研究发现,该群体位于社会边缘地带,资本缺失严重,在家庭网络、同辈网络、学校网络和社区网络等社会网络建构方面能力不足,难以获取相应资源,较难融入社会主流.帮扶"三失"青少年就要改善其经济环境,构建帮扶部门联动机制,建立信息监测系统,通过精细化帮扶,健全"三失"青少年社会网络,提升"三失"青少年的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11.
王娟 《现代交际》2015,(4):48+47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方言,属于一种语言变体,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出现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网络语言的出现,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简洁方便,既开阔了视野,又丰富了生活。文章重点分析了网络语言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流行文化与网络语言浪潮中,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是积极主动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尤其在新近风行的污文化与流行开来的污语言中,青少年自主能动地将可污化的文化元素符号与污化模因结合,通过拼贴、嫁接等污化处理方式生成新的污语言,进而在传播过程中形成躲避权威,在同侪群体与亲密关系中竞技式生产,以及高度情境化的传播格局,深刻影响了青少年的话语风格、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与网络游戏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有很大关系,享受网络游戏带来的成就感、自我认同感成为青少年难以拒绝的诱惑.这与青少年接受"递增的教育"经历有关,由于很少受到拒绝诱惑的教育,青少年往往无法忍受拒绝,无法承担失去.面对网络游戏,要做好防御性的工作,让青少年学会拒绝,学会失去.  相似文献   

14.
日前青少年网上黑帮在全国范围内猖獗,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种新形式,极易挫败青少年和谐人格的形成,引领青少年陷入"越轨亚文化"误区.如何净化青少年的"第四空间",为树立青少年可以亲近的榜样,加快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法律化进程,是整个社会,每位家长以及青少年自身都必须反思的.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偏差行为产生于其与学校、同辈群体、社会工作机构及工读学校等要素在日常社会互动过程中的反抗与适应。学校的"推力"导致青少年"脱嵌"于正式的社会规范;同辈群体的"拉力"帮助偏差青少年获得自我认同,并对偏差行为起到"整合"的作用;社会工作机构、工读学校对青少年偏差行为具有巩固作用。因此,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形成经历了"脱嵌—整合—再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物质-经济、人-国民、文化-制度与社会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社会发展与人格转型以及青少年的教育也存在着一种相应的联动关系.现代社会是公共社会,也是风险社会,现代国民素质教育的定位决定了青少年教育的重心.我们应在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网络生活中,培养青少年以独立人格为核心的现代国民素质,进而实现"物-人-文化-社会"的良性的、可持续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于辉勇 《职业》2008,(15):72
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 "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全面状态."由此可见,一个人健康与否,不仅看他的身体是否有病患,还要看他的心理状况如何.调查资料显示,目前青少年中约有28%的人存在各种心理与行为障碍.技校生未能考取普高,在心理上普遍有一种自卑感,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相比,他们往往会出现更多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因此,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职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相振威 《现代交际》2011,(11):53-53
计算机网络语言是受人关注的一种新兴的语言模式。本文通过考查计算机网络语言的含义,提出计算机网络语言是语言史上的一场革命,从理论的角度、语言史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论证。网络语言是网络信息最重要的载体,它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形式,但也对汉语造成了明显的消极影响。不仅违背现代汉语规范的现象在其中普遍存在,而且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较大冲击。对此,应进行积极的干预、引导,促使网络语言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青少年通过网络来传递信息和进行交流.但网络的虚拟性也给青少年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儒家思想中"仁"、 "爱"的思想,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对爱的渴求,也使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对待他人与社会对自己的爱,是青少年摆脱网瘾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20.
"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现象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迁,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日益凸现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本文总结了十五年来国内对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问题研究的状况,探讨了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