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的人口大国,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人口大国不等于人才资源强国.如何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在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基础上,培育吸引更多人才,发挥人才资源合力,逐步使我国由一个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资源强国,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屈文 《东岳论丛》2003,24(1):66-67
我国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但按人口比例计算,人才数量却非常少,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即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才资源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主要体现在把人口多的压力变为人才多的优势 ,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重视人才资本 ,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要积极地开发国际国内人才资源 ;要不断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的体制 ,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从一个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要因之一的“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加快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就必须加大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力度.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深层次原因在于高等学校体制和制度的不完善.本文从商考招生、学生评价、教学、学生培养和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等方面着手,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周林 《南方论刊》2006,(9):53-54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企业各类高素质人才,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是育才、聚才、用才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据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中共中央又召开了人才工作专题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使人才的活动得到充分发挥,但是,从国内的状态指标上看,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人口资源的潜在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转化为现实的人才优势。因此,必须…  相似文献   

6.
人才属人口范畴,它是人口中智力水平较高的一个层类人口群体,它的发展首先是人口内部结构变动的结果。从人口学视角研究人才发展,是从源之头、木之本的逻辑起点更深刻把握人才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和发展规律。山东是一人口大省,也是人均人才资源相对较弱的省份,山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从人才人口的发展源头以及人才成长的各个环节加大人才工作的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是一个工匠精神强势回归的时代,世界各地均掀起了崇尚工匠精神的浪潮。将工匠卓越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提高技能型人才质量,发挥技能型人才作用,展现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既是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人才市场价格机制问题研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市场价格机制的建立,应体现商品一般性与商品特殊性结合的原则,应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经济现状与发展趋向。人才市场价格机制具有丰富内涵,对人才资源市场配置具有优化功能。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当代中国,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特点,发挥人才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才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 人才观;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要增强人才资源的开发意识, 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从一个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只有靠改革红利带来的体制和制度变革,才能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保驾护航.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深层次原因在于高等学校体制和制度的不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应进一步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教学制度等,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协同创新,突破现有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宗寒 《江汉论坛》2003,(6):46-48
从物资普遍短缺到大部分产品供求基本平衡,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飞跃。我国现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产值大国,但我国还不是一个科技大国,更不是一个科技强国。我国的经济总量还低,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3.2%(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10.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发达国家的2.9%。加快发展,提高经济总量,是我们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2.
廖明伟 《理论界》2003,(5):58-59
人才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资源是各种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这一精神,人才市场将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就是说,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将越来越高。面对这种趋势,政府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这就成为摆在人事人才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关于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范畴界定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子概念。这里借用国家人事部王通讯研究员的定义:人力资源指的是在一定年…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逐步确立了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  相似文献   

14.
解读人才强国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强国战略 ,是党中央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 ,依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重要思想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 ,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起构成我国的现代化战略体系 ,它的提出和实施在我党执政兴国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必将对我国新世纪人才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一、人才强国战略的形成与全面启动历程  人才强国战略的形成与全面启动 ,从邓小平《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重要讲话到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经历了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 ,大体可分…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是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笔者认为 ,至少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形成共识。   一、从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认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 ,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  相似文献   

16.
清醒地认识中国人才竞争力的状况及其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对于正处于转型中的中国至关重要。本文在梳理了对人力相关测度的既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人才本体、人才环境、人才创富和人才创新的四维度人才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设计出一个具有操作性、可比较的人才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通过对58个主要国家1999—2006年的测度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人才竞争力已处在世界中上游(2006年排名第25位),且上升趋势显著;中国人才的创富能力相对较强;但是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相对较差。为此建议:中国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重点是要改善人才创新、创业及其生活的的人才环境。  相似文献   

17.
凌石德  刘荣华 《理论界》2007,2(2):24-25
人才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的战略问题。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人才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提出要树立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以人为本”为主要内容的科学人才观;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党管人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陈妍 《南方论刊》2004,(8):21-23
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和第一位的战略资源.胡锦涛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选拔、使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诸葛亮人才思想及其择才之道,对现今社会选拔任用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既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西部大发展的基本保证。创新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环境应在人才开发总体思路、开发机制、人才需要层次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处理好相应的关系,并通过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待遇环境、工作环境、人文环境的优化,建设一个良好的、能充分发挥人才资源效用与激励作用的环境体系,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中国未来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必经的一个历史阶段和客观过程 ,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个基础性环节。从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伟大意义来看 ,必须牢固树立“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