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再婚的最大障碍是自己的子女,其中不仅包括子女的反对这一明显的障碍,而且还包括隐蔽的障碍,即子女无视老年人再婚后的个人空间以及再婚后的夫妻关系。张老太的老伴去世时,四个子女均未成家。待张老太将四个儿女的婚事相继操持完后,已过了十个春秋。张老太倍感孤独寂寞,想再找个老伴,不料当她拐弯抹角地向儿女们透露之后,遭到了四个儿子的齐声反对。老大说,妈这么做是对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改革、观念的更新,使婚姻与家庭领域发生着一场阴阳大裂变:离婚率逐年上升,死亡婚姻纷纷解体,获得解脱的人把目光投向新的异性,开始重新选择;那些中青年丧偶者,更没人去“守节”,一般都不再犹豫和耽搁,迅速地再婚;失去伴侣的老年人,也不甘忍受寂寞孤独之苦,勇敢地走向“黄昏之恋”。于是,再婚率增高成为当前婚姻中的一个必然趋势。再婚,意味着一个旧家庭的解体和一个新家庭的诞生,这个新家庭势必带有旧家庭的痕迹,和旧家庭有难以割断的联系。再婚家庭一诞生,夫妻关系就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它牵涉到前夫或前妻,牵涉到双方的子女,甚至牵涉到旧家  相似文献   

3.
冯晓燕 《社会工作》2008,(10):55-58
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深人了解再婚家庭的婚姻生活,探讨再婚家庭中原“第三者”在婚姻中社会支持网络和婚姻适应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能让那些已经进人婚姻的原“第三者”或目前还徜徉在别人婚姻中的“第三者”,对再婚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前景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促使他们思考并把握自己在两性关系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经环基础已起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部分的婚姻文化也必然会起变化,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夫妻观的震荡。夫妻观是婚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观的震荡反映在对传统的“从一而终”和“忠贞不二”的看法上尤为突出。在当今社会,一方面离婚与再婚已不再被人当作“丑事”。调查表明,有82.9%的年轻人认为,夫妻俩实在合不来就该离婚;大部分中老年人认为,离婚、再婚纯属个人私事,他人不历过多干预。另方面,“忠贞不二”观也开始动摇。有10%的过轻人主张,既要坚持一夫一妻…  相似文献   

5.
正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姻可以说是20世纪为数不多的伟大而瑰丽的婚姻之一。熟悉这段关系的学者都知道,当时,这段婚姻不仅受到孙中山的同志和战友的反对,而且受到宋庆龄父母的反对,一些据此演绎出来的小说、电影以至传记更将此描述得有声有色。其实,关于宋庆龄父母反对其与孙中山的婚姻,有根据的可靠史料实在太少。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久保田文次教授所编的《萱野长知·孙文关系史料集》一书  相似文献   

6.
李安琪 《社会》2022,42(2):209-242
本研究基于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以父母婚姻教育匹配构建的“新型家庭文化资本”为视角,探讨不同婚配模式下“共同养育联盟”的水平与新型家庭文化资本被激活的效率对子女学业表现影响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与低等教育同质婚家庭的子女相比,向上婚以及高等教育同质婚家庭的子女学业表现更好。其二,父母婚姻教育匹配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存在教育差距效应,随着父母间教育跨层级的增加,向上婚家庭中子女学业表现的优势递增,向下婚家庭中子女学业表现的劣势进一步扩大。其三,父母婚姻教育匹配模式对学业的影响因子女性别而异,向上婚和高等教育同质婚减弱了男孩的学习劣势,向下婚扩大了男孩的学习劣势。最后,家庭中的共同养育联盟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向上婚家庭的父亲与母亲在教养分工中建立了更互补的关系,共同养育联盟水平较高,更有效地激活了新型家庭文化资本,促进子女的学业表现。“强强联合”的婚姻教育匹配虽然成为不平等再生产的“温床”,但是,通过建立高水平的共同养育联盟这一中介路径提高新型家庭文化资本被激活的效率,则可能减缓教育不平等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7.
寻找老年再婚的新灵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举措,往往是在人们不 经意之间,由当事群体经过默默无闻、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出来的。我国四千多万丧偶的老年群体,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丧偶老年人发起了建国以来我国的第二次婚姻革命。 老年再婚看似轻如一毛、细如一发,但半两可以拨千斤,牵一发可以动全身。老年群体创造的老年再婚,对我国社会的转型、家庭的转式和个人的转变,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与“从一而终”挥手道别 我国封建的婚姻制度,是剥夺人们婚姻自由和婚姻自主权利的制度,其主要表现在青年的初婚制度和中老年的再婚制度上。 对于初婚的青…  相似文献   

8.
婚姻质量:婚姻稳定的主要预测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国人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机制。路径分析结果表明 ,婚姻质量是婚姻稳定性最主要、直接的预测指标 ,高质量的婚姻是夫妻关系持续稳定的前提和保障。但外在的限制离婚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弱化婚姻质量与离婚意向间的相关关系。婚前感情基础好、双方一致性强的夫妻更容易协调适应和强化凝聚力 ;子女越多或婚姻延续时间越长 ,离婚的成本越高 ,夫妻分手的概率也越小 ;社会阶层较高者的婚姻质量相对较高 ,但他们对爱情的期望更高 ,观念较开化 ,再婚机会更多 ,故在感情危机时会更多地中止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9.
离异和丧偶的中老年人获得再婚的自由,对我国的婚姻家庭带来哪些变化,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这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理应探索的问题。家庭资产明晰化的趋势家庭资产包括房产、金融资产、生产资料、大件耐用生活用品等。过去人们缺乏家庭资产明晰化的意识。对家庭中哪些财产属于自己的,哪些财产不属于自己的,并不清楚。尤其是中老年再婚以后雪庭资产的所用权就委混乱了。因此子大反对父母再道,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重性老人因再婚而改变了男方财产所育权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大方对男方再婚就财产所育机及男方于复对父亲再婚融财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3022名上海中学生为样本,针对研究所提出的七个问题,得出以下结论。一,父母管教子女的方式有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二,青少年对父母控制和亲子关系质量有性别差异。三,父母的教育程度与父母对子女的控制及亲子关系质量呈正相关。四,父母对子女的知识、期望、监控、管教及要求量表之间呈正相关。五,不同的亲子关系质量量表之间呈正相关。六,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控制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质量呈正相关;父母对子女的心理控制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质量呈负相关。七,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控制及亲子关系质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父母对子女的心理控制与子女的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因中国大陆很少有对上述问题的探讨、研究,本研究可被视为该领域的开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时下,老年再婚率正持高不下。丧偶老人有寻找伴侣的权利的观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然而,在老年再婚难的问题解决后,老年再婚的成功率却极低,这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据某市一家老年婚姻介绍所透露,去年前来登记征婚的老年人有1000多对,成功的仅10对,成功率尚不足1%。该市某区去年有17对老人再婚,但现在只有2对生活在一起。那么,再婚者人缘何分手多?老头要找“保姆”,劳累一辈子的老太自钻不乐意当“保姆”周老伯退休前一直从事领导工作,在家里从来不干家务,属于“油瓶倒了木扶”的人。前年,老伴患癌症去世,两个子女又不在身…  相似文献   

12.
张辛 《东西南北》2008,(5):24-24
女人大多数向前看,只注重眼前的结果,并不追求过程。这世界上有两种男人:前夫型男人和后夫型男人。这个道理,是我看了周涛和宋丹丹的再婚故事后领悟到的。两个人都有过第一次自由恋爱的婚姻,两个人都把婚姻经营失败了,两个人都再婚了,再婚后都幸福着。我比较了一下,这里有两种类型的男人。一种是前夫  相似文献   

13.
一、嫡出的法律条件根据德国民法根据三个条件确定子女与父母的血缘(嫡生)关系:1.须夫妻在怀胎期间发生性交(出生前181天—302天之间);2.须妻子在婚前或婚后怀胎;3.子女在婚后或婚姻解除后302天内出生。二、医学辅助生殖的基本概念辅助生殖的方法有两种:人工授精和人工受精。人工授精可利用愿意成为父亲者的精液或他人(常是不知名者)的精液。人工受精,指利用愿意当母亲者(妻子)的卵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特殊儿童收养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收养也称领养,是指将他人的子女领养为自己的子女。具体地说,是指当儿童的生父母因某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提供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物质上、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照顾时而寻求的一种替代性服务,是经法律及社会工作过程替一般丧失父母的儿童或具有重大理由而不能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离婚率,自1965年以来出现了戏剧般的增长。现代青年婚姻40%是以离婚而结束的。牵涉到孩子的离婚数目正在增长,父母再也不可能因孩子的缘故而继续生活在一起,因为再婚率的增长跟不上离婚率的增长。所以有更多的孩子生活在单身父亲或母亲的家庭中(也称残缺家庭)。1978年将近20%的十八岁以下的孩子生活在残缺家庭,由1960年的5.8万增加到1978年的11.7万。据统计,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40%到50%生活在残缺家庭中。另外,16%的残缺家庭是由于离婚后非婚出生孩子造成的。结过几次婚的妇女中,25%在婚姻破裂期间生过孩子,其中11%是在分居和离婚期间,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婚姻家庭的固有概念,似乎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家庭的类型,由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变成仅有父母子女的核心家庭,在国外又出现了许多新奇的家庭形态,如:以成人为中心的“无子女家庭”,由两个离婚有孩子的人再婚的“合成家庭”,以及“独身家庭”、“群婚家庭”、“同性恋家庭”、“老人家庭”、“母亲—祖母家庭”和“母亲—姑妈家庭”等等。目睹这种繁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陆续发生父母失手打死孩子的恶性事件,这些家庭悲剧都牵扯到父母对子女的高期待问题。一般来说,父母的期望越高,越容易对子女不满,一旦孩子犯了过错,就越难以容忍,遂导致父母因责打过重失手伤害子女的悲惨事件。另外,父母的高期待对子女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会导致子女的人格扭曲、心理变态,遂导致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期待型的家庭易滋生出反社会型人格。  相似文献   

18.
再婚礼赞     
看了此文的题目,有人会疑虑,有人会沉思,有人会不屑,有人会叫好,有人会反感憎恶,有人会激动不已。因为,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我们社会生活中一个深藏不露的热点,触及了人们意识中的一个敏感部位,触及了我们民族集体意识中的一块心痛。为再婚礼赞,有必要?有理由?回答是肯定的。礼赞再婚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诗言志,乐抒情。由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带给人类的良知,使他们衷心礼赞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这些美好事物遭受劫难和蹂躏时尤其是这样。再婚就属于这样的事物。它美好,却还在受磨难,因此对它的礼赞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我们礼赞再婚,是因为有许多不得不赞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要想回答关于家庭本质的问题,就得先弄清什么是家庭。什么是家庭?也许谁都会回答: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由以夫妻关系为核心、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婚姻、血缘关系和虽无血缘关系而自愿结合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就叫做家庭。家庭是以婚姻为纽带形成血缘关系和以一定的经济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其特点而存在的社会小团体。或者说,正如有同志简  相似文献   

20.
以"天价彩礼"为代表的婚姻成本已成为农民家庭的一项沉重负担。彩礼的多寡与父代对子代婚姻责任的强弱有关系。在父代强责任的地方,子女婚姻是父母的事情,他们在传统通婚圈内为子女找对象,从而强化了对本地婚的偏好,使婚姻的本地市场和全国市场并存。在"性别挤压"和本地女孩外流的双重作用下,婚姻的本地市场竞争激烈,男方家庭只有不断抬高自身的比较优势才能吸引女孩,女方则会竞相索要高额彩礼,从而共同推高了当地的婚姻成本。在父代弱责任的地方,结婚是子代自己的事情,他们一般在打工地找外地对象,从而打破了本地通婚圈,婚姻的本地市场被纳入全国市场。全国市场的选择空间相对较大,女方只能在全国平均价格上要价,因而要不起高价,也就较少出现"天价彩礼"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