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快要结束。这个时代提出的最大课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关系到几十亿人的命运、影响历史走向的大问题。”邓小平针对“穷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由此,引伸出又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的实际问题:社会主义要求什么样的产权形式,才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顺利发展,较快地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我的回答是:公民产权本位论。2014iE社会主义实验的历史教训1917年十月革命,开创了…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了明确的回答。《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要保证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如果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不但做不到,而且势必导致共同贫穷。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如列宁所评论的,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应用”(《列宁选集》第 2卷第588页)。我认为,这种深刻性、全面性就在于,马克思科学地回答了消灭剥削和消灭贫穷这两个最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两大课题──消灭剥削和消灭贫穷,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肃削和贫穷是历代最大的两个社会问题翻开中外古代史和中世纪史看看,触目惊心的是连篇累牍的劳动人民遭受残酷剥削和生活极端贫穷的血泪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数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集中体现孔庆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年初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的最完整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使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本质新意浅探皮晓辉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最新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最新概括,新就新在:它区分了社会主义本质与本质特征这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6.
最近,广州市马列主义研究会召开了一次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理论研讨会。现将与会的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整理如下: 围绕社会主义本质的几个关系问题 雷鸣春(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我们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要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关键就在于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是必须弄清楚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活(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五句话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在现阶段,生产力标准同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统一起来?如何才能统一起来?二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现行的方针政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这是列宁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中讲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过程呢?还是说社会主义就是阶级已经消灭了的社会呢?是讲社会主义社会的功能呢?还是讲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呢?就这个汉语句子本身是不易判断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本质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的这两个基本方面构成的、缺一不可的有机统一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开发科学技术生产力,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改革,生产力的大发展以思想的大解放为前提。社会主义的基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已于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消灭剥削(指完整的剥削阶级)的任务,而“两极分化”的消除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共同富裕是以经济效益的不同提高为基础的,共同富裕又是一个现实的经济过程而只能通过允许部分地区、企业、个人先富带动后富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达到民富国强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拉大,收入分配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热点话题。同时,伴随先富阶层的出现和扩大,人们开始把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强调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困也一般被认为是现实社会中不稳定的重要根源。因此,自8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逐渐加大了扶贫攻坚的力度,到199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了6000万,消灭贫困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相应地,有人开始提出消灭贫困之后的下一个目标应当是消除贫富差距,更具体地说,就是要消除社会结构中相对于高收入者的低收入阶层。但是,如果说贫困因其…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初,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同义语。它是即将飘扬在资本主义顶峰上的一面旗帜,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曙光和未来。不言而喻,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来说,社会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富裕、更文明、更高级的公有制社会。当时,他们无论具有怎样丰富的想象力,也很难把社会主义与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然而,理论一变为实践,就冲破了自己原来的范围。社会主义没有按照预想在最发达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本质,必须运用辩证科学的方法论。 一、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中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制度与社会形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社会制度指的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制度,等等,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形态指的是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内的社会有机整体,其内容比社会制度厂泛,包括经济制度,但又不限于经济制度,还包括生产力。显然,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社会形态而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制度,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往往只强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特征,而忽视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过去由于长期离开生产力孤立地研究和论述社会主义,其结果是把社会主义简单地等同于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消灭剥削,而没有把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把握的一种失误。 总之,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必须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离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谈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滕春海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共同富裕问题,关系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人心向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课题。作为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深刻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共同富裕是社会...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现是社会协调持续的发展现,是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公正二者统一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统一,就是共同富裕。(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规定,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正规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和最终归宿是共产主义社会,即经济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按需分配的社会。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一方面,拥有比资本主义社会发达得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则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无论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贫困?在现今的西方国家里还有没有贫困?如何认识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状况?这是为人们关心并引起争论的大问题。美国总统卡特在电视演说中宣布“向贫穷宣战”,发誓要在他的任期里消灭贫穷。美国的一些宣传家们唱的则是另一个调,说他们已经进入“群众高额消费时代”的“富裕社会”,成了“全民福利国家”,就是说已经消灭了贫困。有的还进一步得出政治结论,认为在他们那个所谓富裕的全民福利的国家中,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界限和阶级对抗已经消失,成为一个“幸福美满和谐一致的天国”。对于这种神话,我们也有一些人颇为相信而且心响往…  相似文献   

15.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和共同富裕目标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它们都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因而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原则。在坚持按劳分配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社会主义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百分之几的人发财致富,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我们观察现代世界历史发展和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基本理论武器。一、科学地认识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早在1848年,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个科学结论是从两个方面的科学论证中得出的。一方面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大机器工业,其本身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必然同资本家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产生尖锐的矛盾。资本主义几十年的工业和商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造成了比过去一切世代总和还要大的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占有生产  相似文献   

17.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途径王建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怎样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斤我国的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构想,这就是:允许和鼓励一...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层次性陈纯柱,罗晓梅邓小平南巡讲话中,用精辟的语言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概括,这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它的本质是什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两个根本目标和本质特征,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其中,共同富裕四个字的创新意义更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有更加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有两项基础性制度安排: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努力提高初次分配的公平程度;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推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再分配政策。两项社会主义政策的叠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共同富裕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目标的进程中,经历了1978年之前和之后的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成功地解决了特定历史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也都留下了新问题。实践表明:在解决共同富裕的模式问题上,指导思想起决定作用;平均主义是共同富裕的对立物,两极分化也是共同富裕的对立物;找到既有效率又富公平的分配方式,是一个社会主义难题。正确地总结正面与反面的经验,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并将实践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