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经济学将道德视为实现功利的“工具”或“手段” ,它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性。因此 ,许多经济学家从“经济人”理性的角度 ,呼吁社会重视道德意识的激励和培养 ,以实现从个体到社会全体更大的功利。但是 ,现代经济学唯一化了“经济人”的人性规定 ,道德只能是处于有用则用 ,无用则弃的“工具或手段”的地位 ,道德本来的地位被现代经济学人为地忽略掉了。现代经济学由此面临重建的选择。文章提出 ,在现代经济学的重建中 ,道德意识形态、道德行为和道德行为组合而成的社会道德状况本身具有目标性质 ,道德意识形态下的人类行为 ,可以联系功利评价 ,也可以脱离功利性来直接评价 ,重建的经济学应当树立起更多人类社会生存的功利目标和非功利目标 ,以此增大人类社会对于道德建设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理论的规范与实证两种范式之分对"经济人"内涵的嬗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人"概念既有着深厚的经验基础,又受到传统道德行为的约束.实证经济学把"经济人"概念与道德伦理完全割裂开来,个体被抽象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规范经济学强调伦理道德和价值规范在人性假设中的重要性.只有把实证与规范两种范式结合起来,"经济人"概念才既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又能准确地描述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中的个人.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关于经济主体是具有"完全理性"还是"有限理性"的争论。经济学家关于"经济理性"概念的理解深受"哲学理性"的渗透和影响。古典经济学受西方唯理论认识论的影响,强调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人"在主体上都是具有完全的认知理性的、对经济现象的掌握具有完全信息的"理性经济人"。现代经济学在对古典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学说不断的质疑与批评过程中,创立了"新理性经济人"学说,一直发展到今天,成了现代西方经济认识论中关于经济人认知理性的主导性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经济人假设经历了由古典经济人到新古典经济人再到新经济人漫长的发展历程。同时,经济人假设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经济人假设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方法论价值。本文探讨经济人假设的理论来源、基本内涵、论争及其演变,并从方法论角度探讨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以及经济学假设与经济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雪魁 《社会科学》2012,(6):127-133
历史地看,现代经济学策动过两场理性主义运动:一是古典理性主义运动,它根源并隶属于苏格兰启蒙哲学传统;二是新古典理性主义运动,它根源并隶属于法国启蒙哲学传统。这说明,现代经济学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曾经分别隶属于两种不相容的理性哲学传统,也就是说,现代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这一核心假设曾经经历了一次"知识论转向":从原生态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有限知识传统转向了新古典经济人的完备理性和完备知识传统。对于这次"知识论转向"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理论后果,哈耶克形象而准确地称其为"一场知识骚乱"。揭示经济人的这个"知识转向史",特别是这场"知识骚乱"的性质,是深入解释现代经济学发展演变逻辑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6.
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对人性和社会价值关怀的缺失使得"理性经济人"预设因然而生,然而"理性经济人"假设仍然存在理念上的不足.理性经济人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日益破坏着愈发严重的自然生态关系.生态危机便是"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后果.克服当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困境.必须以"生态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点.循环经济作为本质上的生态经济是"生态理性经济人"的活动."生态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经济学关于人性假设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非马克思主义人性假设的典型代表———经济人技术工具的特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人性假设中人是社会的人、道德的人的特点,同时指出了经济人假设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困境,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人性假设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以及指导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中的理性概念及其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点,理性概念的演变本身反映了经济学自身的演变。对理性概念的把握,是判断一个学者经济学素养的基本标准。经济学中的理性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因此,对理性概念的分析可以从决策过程中的目标理性和实现目标的手段理性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试析经济人的道德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经济人及其道德行为的起源经济人假定是当今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根据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经济人具有两个根本特征:一是理性,即这种人具备关于其所处环境各有关方面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即使不是绝对完备的,至少也相当丰富、相当透彻。此外,这种人还被设想为...  相似文献   

10.
两种经济学范式在人性假设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春玲 《兰州学刊》2005,1(1):98-101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问题上两者迥然有异."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的假设,这一假设在逻辑上发展成为"经济人假说"并成为西方经济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前提和基石."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假设,这一假设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去认识人性及其本质的出发点.本文试图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并从中得出对发展和完善经济科学有益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  在现代经济学中 ,受古典理性观的影响 ,效率 (efficiency)概念通常被赋予最优的含义。西蒙之前 ,经济学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古典理性观假设的完美理性 (perfectrationality)。具有这种理性的“经济人”(economic man)通常假定在决策时拥有与问题解决相关的全部备择方案 ,决策者不仅知道每一方案如果实施了的可能的结果 ,而且知道每一结果对特定主体的效用或报酬 ,并据此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排序 ,因而在经济活动的问题解决中总是考虑、追求并选择唯一确定的最优解。经济学家常用两种方法解释“效率”这一术语。一种是从生产角度解释效率 ,在…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十大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龙  伍世安 《江淮论坛》2013,(1):15-21,92
循环经济的出现对传统经济学形成了如下十个方面的挑战:资源要素从人造资本稀缺到自然资本稀缺,人性假设从“经济人”到“社会人”,产权性质从私人产权到公共产权。决策机制从个人偏好到制度选择,引导信号从价格信号到数量信号,环境和代际成本从外部成本到内部成本,理性范畴从个体理性到集体理性,资源环境从外生变量到内生变量,稳定状态从“均衡”到“恒态”,发展目标从增长到福利。由于存在上述挑战,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照搬传统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对立中往往蕴含着统一的可能性。循环经济并非对传统经济学的彻底否定.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市场经济的“绿色化”,可被嵌入修正后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战湘文 《理论界》2008,(5):111-112
人性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的关键所在,以其为基础的学科体系在本身的发展中引中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如伦理学中的利己主义、利他主义;政治学中的人权学说;还有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的概念等。其中,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建立的基础,随着新自由主义理念在西方国家的盛行,人们又重新回到了古典的“经济人”假设之中,而且新自由主义的学者们也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来讨论社会保障问题。“经济人”假设的逻辑基础与它的一些内容是否适用于社会保障呢?本文试图从“经济人”假设角度来具体分析社会保障的人性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理性范式、人的发展阶段与"理性经济人"假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湘平 《社会科学》2000,30(2):33-37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①,自亚当·斯密开创并使用以来,不断受到来自经济学外部与内部的批判,不时形成所谓经济学理性主义基础的危机。在进行市场经济的今日中国,浸泳着人文传统的中国学人对“理性经济人”亦多有挞伐。如何看待“理性经济人”已不仅是个经济学的理论问题,而且是涉及经济建设、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社会转型的操作的现实问题,不可不察。笔者以为,“理性经济人”是一种理性研究范式,而理性范式的发展总体上决定于人的发展阶段和实践水平;正确理解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与目前人的发展阶段和人类实践水平是基本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利己与利他行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到底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对这一涉及人性及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单靠经济学自身的分析是难以完成的。借助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并将其与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经济人”行为,可以看到,利己是“经济人”行为的根本目的;利他是“经济人”实现目的的有效手段;为己利他是“经济人”的普遍持久行为。  相似文献   

16.
熊莉萍 《理论界》2008,(7):40-41
人性假设被视为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对人性假设的不同界定带来了经济学的两种基本范式——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前者在解释个体行为和微观决策时更具说服力,后者在分析历史和探讨社会关系时显得更为深刻和透彻。就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经济人”与“社会人”的关系,寻求“经济人”与“社会人”的最大可能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解开经济人的伦理情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人象一个幽灵 ,近几年来始终在我国理论领域中游荡。在经济生活中 ,经济人是一个假说 ,一个假设 ,一种模型 ,一种抽象 ,等等 ,一直是众说纷纭。西方近现代经济学派把经济人假说视为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石和前提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 ,它们对经济人的研究随着西方的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深入。在自由竞争市场时期 ,经济人被假说为纯粹受市场经济规律支配的求自利的个体 ;尔后则强调经济人的理性选择 ,以保证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效益 ;当代的“新经济人” ,注重把非经济因素的制度、道德和法律等融入经济人的概念之中。经济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理论日益系统化,理性自利概念就成为其牢固的根基。自利行为假定被视为现代经济学的首要原理,是“经济人”的一个永恒本性。可是,自这种假定产生之日起,一些学者就从利他主义的立场批评自我为中心的经济学,强调道德因素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总是离不开一些基本的假设前提这些假设往往与其方法论密切相关。自从18世纪以来,经济学界一直依靠“经济人”假设来分析以各种方式参与市场的人们的行为,并由此对自由交易制度的有效性进行了缜密的推论。陈孝兵研究员的新作《现代“经济人”批判》一书(由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从历史与发展的角度,围绕“经济人”理论的创设及其演变,主要探讨了“经济人”与市场有限理性、“经济人”与政府利益关系的协调机制。与此同时,对“经济人”的理性道德基础和现实主义传统进行了深刻的挖掘与疏理,特别是对“经济人”理论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行为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本文在有限理性的分析框架内 ,将理性抉择者描述为“行为经济人” ,认为行为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有一个实现程度的问题。文章依据现实把有限理性划分为三种状态 ,并针对决定或影响人的理性发挥的主要因素 ,建立了描绘有限理性实现程度的理论模型。文章重点分析了被行为经济学视为非理性抉择的金融市场 ,认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活动是一种有限理性程度极低的操作行为 ,并不是彻头彻尾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