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近十年社会动员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动员问题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社会动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本文对近十年来社会动员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综述,以便了解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现况,并期望更好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农民上楼”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民上楼”问题已然成为整个社会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当前在“农民上楼”过程中带来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具有紧迫性.文章认真梳理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农民上楼”问题的相关研究,找出研究中的不足,并从研究的重点、难点及需要创新之处等方面进行展望,无疑有助于今后对“农民上楼”问题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传统效用函数假设都基于客观概率或者主观概率可知、可加的基础上,而埃尔斯伯格通过实验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挑战,从而形成了著名的埃尔斯伯格悖论.在对埃尔斯伯格实验进行了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对基于埃尔斯伯格悖论形成之后基于这一悖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充分回顾.以期能对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整理,对今后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指引.  相似文献   

4.
姚华  耿敬 《东方论坛》2004,(5):116-122
福柯(1926-1984),是法国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其一生所从事的研究,可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般来说,他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大部分作品,是依靠他所谓的"考古学"的方法;进入70年代以后,他因研究"谱系学"而放弃了考古学.尽管福柯的研究前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在他对精神病院、疯狂、医学、监狱、性等的大量历史研究中,权力问题沿着全部这些问题展开,并内化于这些问题,与它们成为一个整体.<必须保卫社会>是福柯1976年在法兰西学院的授课记录,也是其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必须保卫社会>一书的梳理与解读,彰显出福柯如何将战争视为历史进程中可理解性的框架,又如何在这一框架中对权力关系进行独特的分析,这也是福柯对其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的一种展示.  相似文献   

5.
就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进行历史的反思,对教学论学科体系的科学化问题、教学论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教学论学科水平的历史现状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语言学家对英语句子的焦点和重心问题进行的研究已有多年.笔者通过学习研究及语法教学实践,就英语句子焦点和重心的研究途径与归宿问题做一些探讨.认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应综合语法、写作、翻译和语用学等途径使语言理论研究与交流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将其具体化,和具有可操作性,以达到通过对英语句子焦点和重心的把握更好地实现英语的交际和使用之目的,才是这一问题研究的真正归宿.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文学特征总和的“文学现代性”研究,呈现出了主体意识的缺失、问题意识的缺位与历史意识的不足三大瓶颈,而立足科学思潮对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影响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打破瓶颈.具体说来,则在于对科学思潮语境下的教育史、传媒技术与日常生活进行审理与把握,进而对“文学现代性”进行新的思考与整理,从而形成新的研究视角.但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仍要避免历史感缺乏与理论泛滥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谈判领域第一本教材<议价和谈判的社会心理学>作者提出了男性和女性的谈判策略具有差异.最近,许多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理论方法共有基于中心谈判者、谈判对手、谈判配对组互动、情景、中心谈判者一情景等五种.未来的研究,在关键理论、方法论和应用问题方面,均需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扩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国内外学术界对农民工子女问题研究状况做一梳理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总结;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是否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如何实现则决定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它的基本精神是否会流失,是否会教条化、简单化和庸俗化.前者更为根本,后者是前者的展开和延伸,两者相互联系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一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争论、怀疑、困惑、误解和错误结论都因此一问题所引发,一切相关的研究也只有在这一问题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之基础上才可以顺利进行.本文对这一基本问题的界定是否合理及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对其进行研究,均给出了初步的答案;在所提的历史、比较、个案和解释学四种研究方法中,认为解释学似更为恰切.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南人与客家人在推动历史演进中,都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两大族群有不少可比之处.而在湖南的客家人,融二者之长,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人物.探讨他们身上的历史人格,当为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提供鲜明、具体、生动而又相当独特的参照.  相似文献   

12.
客歌是壮族根据汉族故事重构的山歌。以名物为切入点,可将客歌的内部建构与外部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名物之名,是建构壮族客歌的基本路径,其具体建构方式包括增益家畜、鸟类和鬼神叙事,置换故事中的地名、环境和人物身份,以及删减汉族版故事中诸多陌生的名物,等等。名物之实,意指壮族客歌丰富的文化意涵,其具体包括崇尚家畜、鸟类和“尚鬼”的万物有灵观念以及强烈的处所意识等等。以名物为视角对壮族客歌进行研究,揭示出壮族客歌建构的基本路径,有助于壮族人以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台湾客家族群之文化意识逐渐苏醒。在21世纪全球化浪潮和台湾施行多元文化发展政策之下,台湾的客家文化,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局面。政府推动多元文化发展政策,逐渐重视客家文化之发展,改善过去客家文化式微的境况。台湾客家族群,正可顺应全球化与多元文化政策发展潮流,在台湾本土建构一套完整的客家文化发展政策,使客家文化成为台湾文化的一项重要内涵,进而建构台湾成为全球客家文化的重镇。  相似文献   

14.
客家文化的世俗性与超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特殊分支,客家文化在特殊的迁徙过程和艰难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活动中,继承了中华先祖不畏艰难的开拓传统。客家文化的创造主体以平民为主,其世俗性主要表现在核心价值的世俗性、宗教信仰的世俗化以及围绕物质生产的世俗文化中。客家制度文化、耕读文化、民间化教育以及积极参与爱国斗争的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客家文化寓于世俗性之中的文化超越性。  相似文献   

15.
铜鼓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铜鼓客家的民俗民风及文化变迁。其艺术特征非常鲜明:其歌词在章法结构上以四句和五句为主,句法上多七言句式;修辞手法多运用比兴手法。其音乐形态特征也很突出:五声音阶调式,多为徵调式,曲式结构多为二句体或四句体。  相似文献   

16.
闽粤赣客家人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入蜀并把客家方言带到了四川,历经三百年后,在成都、隆昌、西昌、仪陇几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还保留着客家方言。四川各地的客家人不只使用客家方言,还使用当地的官话,使用双方言进行交际是四川客家人比较普遍的语言生活方式。从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看出,四川客家人的聚居方式、语言态度与语言习惯、通婚方式等因素对四川客家的双言现象都带来了影响,但四川客家的双言现象有发生转用四川官话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湖南炎陵客家民歌包括客家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以及风俗歌曲,是炎陵客家人在山野间的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全面反映了历史上炎陵客家人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内容。炎陵客家民歌在客家人近现代的革命活动、曲艺、戏曲和民间器乐以及建国后新民歌的创作中,其表现内容、音乐旋律、音乐结构和表演形式都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文章叙述了赣南客家山歌在生活中尤其是革命战争中的作用与特色。客家山歌是客家民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由生活与劳动中积累下来的艺术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地方艺术特征,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宝库里的一株奇卉。中国革命时期,客家山歌成为具有革命感染力的战斗号角,展现了客家人坚定的革命信念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地处南岭走廊中段的贺州,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居住地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使贺州客家成为最具客家特征的广西客家人。贺州客家非常重视宗祠的建设,数量众多是贺州客家宗祠的突出特点。作为在重大节庆时举办祭祀活动专用场所的客家宗祠,反映了客家人强烈的认同意识,对客家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客家山歌文化渊源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关于客家山歌文化渊源的探讨,主流的观点是从中国文化中原中心论出发,片面强调客家山歌直接继承《诗经》的文化传统,根在中原。但是大量的材料表明,客家山歌主要有两个渊源: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吴、楚文化的传统,另一是百越和武陵蛮等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后者的作用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客家山歌根不在中原,而在赣闽粤客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