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她们是一群特殊的妈妈,有的在离婚后与孩子相依为命,有的丈夫去世后独自在外漂泊,有的没走进过结婚礼堂就早早生儿育女……她们共同的特点是,她们都是单亲妈妈,没有男人的肩膀可以依靠,只能带着作为昔日爱情结晶的孩子,独自面对不可预测的前途。与众不同的身份,注定她们要经历比普通母亲更多风雨的洗礼,承担更多人生的考验。尽管如此,在她们脸上,我们看不到沮丧或者迷茫,我们看到的,只有比五月的太阳更明亮更温暖的笑……  相似文献   

2.
一位乡村女教师,她班上有一个男孩,扫帚一举就来了“麦克风”,嘴巴一张甜美的歌声就纯真上了。她当然喜欢他。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连早饭也吃不上,常饿着肚子来上学,手上的铅笔也是捡废弃瓶子兑钱换来的。女教师心里酸楚,对他有了更多的关心,常常买个馒头塞到他的手里。当然,孩子也深深地记住了这位善良的老师。男孩家很穷,但穷并不影响这个家爱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儿童在春天的生长速度最快。这主要是由于孩子在春天里,受到充足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影响,体内血液循环加速,脑垂体的血液循环也加快,促进了脑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骨细胞也会因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作用而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这样,孩子自然长得更高。家长应该抓住并利用这一大好时机,使孩子的身高“突飞猛进”。那么,要做什么准备呢?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大部分家庭教育模式都是“严父慈母”,由于母亲与孩子有更多接触时间,女性本身也更情感化,因此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更多是温柔的形象,而父亲由于要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与孩子的交流不太多,导致只能表现出严厉的一面。随着社会变迁,女性也开始投入到社会工作中,父亲开始和母亲一样,与孩子的交流时间增多,但是由于父亲缺乏育儿知识和交流技巧,导致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方式不当。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妈妈选择在孩子出生后的头3年成为全职妈妈,认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为了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和更好的启蒙教育,越来越多的高知妈妈选择在孩子出生后的头3年当全职妈妈。她们的美好设想是,让孩子在3岁前享受到最好的照顾,  相似文献   

6.
讨论式教学能够让高中的孩子心胸更加宽广,同时也能够培养孩子倾听他人见解与思考他人想法的能力。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对于自身思维的发展也很有助益。此外,讨论式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新事物、新理念、新思想的机会,使学生走出自我狭隘的局限的思维固有模式,帮助学生得到更多不一样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而是妈妈离不开孩子。假如人生注定是一场目送,我只愿陪伴孩子过好每一个当下。闺女上幼儿园那天,我一整天都心不在焉。同事问我怎么了,我说孩子第一天入园,也不知道怎么样。同事笑我,你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妈妈,不是孩子离不开你,是你离不开孩子。还真是这么个理儿。记得生孩子前,我也常嘲笑闺蜜重娃轻友,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以后自己要做个潇洒的辣妈。可生了娃后,分分钟打脸。特别是两次因病分离的经历,让我恨不得将娃揣进兜里。  相似文献   

8.
重庆酉阳土家族自治县兴隆镇积谷坝村小溪村小,一条河水隔断了学校对面孩子求学的路。在校老师胡成龙,用自己编织的背篓接送孩子上学,一送就是八年,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从未间断。八年后,村里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更多的孩子从这个小学走到外面的中学、大学,更多的孩子在老师的背篓里看到无言的大爱,胡成龙老师的腿上也留下了更多的伤疤和疼痛……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11,(11):18-19
如果说老年人是弱势群体,那么,失能老人则是弱势中的弱势。 刘起钎,95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名誉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大学者,有一独生女儿。这样一位有身份、有地位,有孩子,也有退休费和国家津贴的老人,在失能老人照料呈现“有钱也做不到”的当下。在自己高龄失能.女儿年老体衰的时候,也只能蜗居在缺乏专业人士照顾的“托老所”。得不到有效的照顾,晚景凄凉。而在江西吉安县,我们看到更多的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家庭的无助。“一人卧床全家忙”成为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即便对语法,和句子了解甚少,也可以理解和说出大量的第二语言。告诉孩子学习单词词汇的方法,也同时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和能力,了解英语。  相似文献   

11.
宠和溺爱不是一回事。溺爱是对孩子过度的爱,有百害而无一利,而恰当地宠孩子,却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是家庭教育中非常管用的技巧。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是宠不得的,因为孩子很容易被宠坏,在"小皇帝""小公主"恃宠而骄的当下,宠孩子更是家庭教育的大忌。这样的观点听上去冷静而又尖锐,但联系实际就不难发现,不得父母宠的孩子似乎问题更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自信。那么,要不要宠孩子呢?怎么宠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呢?下面四个小故事,或许对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一般情况下,孩子之间发生打架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有一方能够妥善处理问题就打不起来。因此,不管是自己的孩子打了别人,还是被别人打了,都不宜劈头盖脑地训斥孩子,也不宜为了“澄清事实”或者“给宝贝出口气”而卷入孩子之间的纠纷。比较理性的做法是让孩子充分倾诉,了解更多的细节,然后抓住关键环节,教给孩子妥善处理纠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政府每年都在削减大英博物馆的预算,我们要想办法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大英博物馆悄悄进驻了天猫,其商业负责人罗德里克·布坎南这样表示年幼的孩子被灌输宏大的理想,却未曾想见未来的自己,将会在人生的十字街头,迷茫地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他们中的大多数注定会成为无名的一代,但没有人被告知这其实是一种常态。——俞诗逸论平庸  相似文献   

14.
前戏呀前戏     
<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你在我身边来回翻了三次,居然没动丝毫邪念,算你狠!自生完孩子后,夫妻间的那点事儿,乏善可陈到了无生趣。失落之余也会安慰自己:也许有了孩子,大家都这样吧。直到某日与众姐妹聊天,大家说到了此事,姐妹A说,某情感刊物上说了,男人在有了孩子后更容易出轨,一来妻子照顾孩子,精力顾不上了;二来有孩子干  相似文献   

15.
嘉历  亚有 《现代交际》2008,(10):54-54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每次考试,他都是倒数前几名。老师不想让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大家认为他是笨蛋,是个白痴。伙伴们嘲笑他,说他永远和失败在一起,是失败的难兄难弟。邻居们说,这个孩子将来注定一事无成。父母听到这样的话,暗暗为他担心。  相似文献   

16.
很多班主任接班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担忧:我们班千万不要有问题学生,因为一个这样的孩子破坏力不亚于原子弹爆炸.稍有不慎会危及整个班级的安全稳定。我也有过这样的担心。可上天却给我开了一个玩笑,全校的“老大”偏偏就在我们班。  相似文献   

17.
青萍 《女性天地》2005,(2):54-54
孩子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你想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这样叫人伤脑筋,就先要了解他这样做的背后动机是什么。其实,总的动机无非就是一个: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孩子有些什么心理需要呢据心理学家分析,每一个孩子都  相似文献   

18.
没有孩子的时候,婚姻会遇到一些问题,有的媳妇和婆家格格不入,有的丈夫总像长不大的孩子……这时候,长辈们经常会对你说,赶紧要个孩子吧,有了孩子家里的关系就融洽了,为人父母了小夫妻也就变成熟了。真是这样吗,宝宝的到来真的可以巩固婚姻吗?  相似文献   

19.
李宗盛有一首唱给孩子的歌,叫做《希望》:“他们是未来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一样。”而在我们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是外来农民工的子女。直到今天他们尚无法完全融入城市,仿佛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这样的孩子,光在武汉就有十几万! 他们把田野的纯朴和大山的自立带进了城市的校园,也把农村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城市中间。他们必将是我们城市未来的重要构成。如何让他们尽快融入我们的城市,则是我们急需思考的。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成千上万的高三学生走到了最后冲刺阶段。烈日炎炎的6月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冲刺而变得更加炙热,火红,每年的6月,注定因此包含了更多的泪水、汗水和奋斗的辛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