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语用学翻译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文雄 《学术论坛》2006,(3):190-193
中国传统的译论折射出哲学、美学与翻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综观中国翻译美学与语用学翻译美学的哲学-美学思想,探索语用学翻译美学的审美主体和客体、审美的认知图式与审美再现原则、文化美学与文化传真、灵感翻译美学、语用学翻译美学综观,提出中国语用学翻译美学走向动态的理性的语用意义、语用价值与语用美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
语用学综观对文化顺应性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语用文化隐含在文学、对外宣传资料以及旅游等动态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其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并在语言结构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文化语境、策略选择视野下获得顺应性的翻译与再现。  相似文献   

3.
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哲学、美学、翻译学、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中西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的哲学、本质与渊源,探索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再现的认知推理过程、语篇美学、文化美学传真与灵感翻译的美学,提出语用学翻译的语用意义、语用价值的传递与思维美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肖应平 《理论界》2012,(11):152-155
语用学在中国兴起的历史才不过三十几年,却影响很大。语用学的引进推动国内的语言研究重视动态言语呈现的规律的探求。中国学者在消化国外语用学理论的基础上,联系汉语语料提出许多新观点。语用学理论对汉语语法研究产生很大影响。结合汉语语法开展的语用研究、形式语用学的研究以及结合特定行业、特定交际场景开展的经验性的语用研究将呈现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作为语用研究新途径的目的原则自提出至今已近十年。目的原则以语言事实为基础,以哲学家的论断为理论前提和依托,透视语言使用和交际行为的本质,将目的性纳入语言研究的视野,并尝试做出理论升华。其强大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引发了诸多目的原则视域下的应用类研究,涉及法律、传媒、商务、文学、政治等言语交际领域,加速了语用学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研究新取向:文化语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语用学的研究视野体现语言研究从封闭式的语言系统观向宏观的文化视野转变.它融合文化语言学和语用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从文化、思维、认知等层面审视文化语境下语言使用所体现的文化信念系统、文化交际规范、文化表达系统,并探索其中的运作机制与原则,从本质上思考语言、文化、认知与人类精神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以历时和共时的方式观照和描写民族语言,从而全面解释文化语境中语言使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立足于 2 0世纪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历史发展 ,从哲学方法演变的视角上 ,阐述了“语用学转向”的内在动因 ;总结了语用思维在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哲学传统以及维特根斯坦和哈贝马斯哲学中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观念 ,并从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流的角度揭示了语用思维的意义 ;分析了科学解释模型、指称理论、真理观念和意向性思维朝向语用化的发展 ,揭示了语用学转向给哲学研究带来的新的思维和观念 ,指出“语用学转向”为哲学提供了新的对话平台 ,形成了新的哲学发展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日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的语用能力。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日语教学实践,对学生的言语行为语用意识的培养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同理,日语教材的编写也应从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到注重语言实际应用的转变。语用学理论的导入是当前日语教材和教学中要解决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法律解释的语言学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解释的过程本质上是语言运用以及语言交流的过程,语言彰显了法律的沟通之维.因此,有必要在语言哲学的层面上定位法律解释问题.法律解释的语言学向度在语义学上体现为辞事相称的语言指涉型解释,语言体现为法律语词和法律事实之间一一对应的指涉关系;法律解释的语用学向度则体现为语言在本体论上对解释者存在意义的彰显,体现出法律语言在法律理解过程中价值的彰显和意义的阐发.在语用学上定位法律解释,法律解释不仅仅是表层的方法学,而是体现解释者话语权的深层政治学.  相似文献   

10.
尚晓明 《北方论丛》2002,(4):106-110
回顾20世纪展望21世纪语用学理论的建构、发展及其未来走向,令国内外语言学界所关注.探讨语用学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语用学流派及其研究方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语用推理机制,将展示语用学无限生命力及其跨学科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