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卡里亚(Cesare Beccaria,1738-1794)的《论犯罪与刑罚》(贝卡里亚,1993/1764),是法学史上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有刑法学者称之为“西方文明中有关犯罪与刑罚最具深远意义的论著”(Wolfgang,1996),也有法社会学者把它视为“有关法律与社会的奠基之作”(Trevi澖o,1996:13)。不过,在1947年出版的那本早期法社会学著作《法社会学》中,古维茨罗列了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27位法社会学先驱,以及11位欧美法社会学奠基人,却完全忽略了贝卡里亚(Gurvitch,1947:53-148)。半个世纪后,在《法社会学:古典和当代视角》一书中,崔维诺把贝卡里亚与梅因…  相似文献   

2.
很长时间以来,经济学理论的发展遵循着一套默认的"正统"假设。这套自成体系的假设规定着经济学的写作模式,为经济学模型提供合理化解释,同时,也使得对于其他假设可能性的思考一度成了经济学中的"禁忌"。作为信息经济学奠基人之一,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A.阿克洛夫(GeorgeA.Akerlof)以他著名的"柠檬原理"蜚声学界,但他却有着一个更高的学术梦想:根据凯恩斯《通论》的精神,创立心理—社会—人类经济学(psycho-socio-anthrop economics,简称PSA经济学),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其他社会学科的研究成果引入经济学模型中,探索经济学理论新假设的有趣结果。本文在介绍阿克洛夫主要学术作品的基础上,着重对PSA经济学中的社会学假设进行分析,并对PSA经济学的发展潜力以及由其引发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关系的重新定位做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的概念工具和理论体系研究经济问题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它和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规定和制约着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期望通过对经济社会学产生的条件、两种经济学对经济社会学发展的不同影响以及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是否为经济社会学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等若干问题的探讨,从学科外部来回顾和展望我国经济社会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经典作家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李嘉图出生于伦敦,是英籍犹太人后裔,幼年在英国接受教育,12岁时赴荷兰留学,2年后返英,并结束学生生活,随父经商。21岁时因婚姻问题,与其父关系决裂,被赶出家门,从此独立经营,任交易经纪人。27岁时,他偶然阅读《国富论》,对经济学发生兴趣,从此一面经商,一面研究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艺社会学     
文艺社会学思想萌芽于古代,从希腊亚里士多德到19世纪俄国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都倡导过文艺源于社会、变于社会的主张。我国古代的文艺思想理论著作《乐记》、《文心雕龙》和《诗品》等,也提出过文艺“应物斯感”之类的说法。但作为独立的文艺社会学,则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1874年,比利时艺术批评家朱凯尔在社会学开拓者法国孔德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根据美国对社会科学的定义,社会科学一般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这些学科。由于青少年处于一个特定的成长阶段,政治、经济与地理和他们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因此,青少年研究主要还是心理学与社会学方面的研究。美国专门发表青少年研究的杂志不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青少年研究的课题与专题研究存在着重复现象,因而归入了专题研究的范围。比如,约会与恋爱是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特定社会现象,然而,它们同时又是《婚姻与家庭》这类杂志的主要研究内容。又比如,异常行为多见于青少年…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20年代末至抗战开始。出现了一大批以农村为研究对象的调查报告和专著。其中为社会学者所作或与社会学关系密切而又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李景汉的《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1929)与《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卜凯的《中国农场经济》(1930)与《乡村社区调查》(1931),乔启明的《江宁县淳化镇乡村社会之研究》(1934)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1945)等。他们运用统计方法,对某一区域的历史、地理、人口、婚姻家庭、财产收入与支出.生活程度、经济、教育、宗教、娱乐等,作概括的描述。勾勒出中国农村各方面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基本状况,探寻中国农村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一(一)对“经济社会学”内涵的重新认识任何学科的发展都需经历一定的历史过程。熊彼特是“经济社会学”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他在《经济分析史》中提出“经济社会学”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经济制度”的科学。但熊彼特的“经济社会学”更多地强调经济,而与现代意义上的经济社会学并不一致。即使就经济学而言,“经济”制度最初指罗马社会的家庭管理(“Oikos”);而熊彼特的纯粹经济学概念则过于狭隘。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从来就不是线性的,而是经历了无数曲折和往复,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各个时代的基本假设和定义。对于“经济社会学”自身含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是德国社会学的泰斗,也是最早对法律作广泛的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韦伯无意发展一套系统的法律社会学理论,但这绝不意味着社会法律学在他恢弘的社会学架构中无足轻重。事实上,韦伯的社会学著作几乎都涉及到法律问题,在《经济与社会》中,则设专章论述法律社会学。帕森斯曾说,“韦伯的实体社会学的核心既不在于他对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研究,也不在于他的宗教社会学,而在于他的法律社会学”。本文即试图对韦伯的法律社会学作简单的评介。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5日是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又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以下简称《状况》),出版150周年。150年前,24岁的恩格斯借助调查、收集的资料,在这部著作中,系统地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并得出了工人阶级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掌握自身的命运及前途的结论。它是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劳动社会学的专著,并带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冲突思想的鲜明特征。 首先,虽然恩格斯未将这部著作视为劳动社会学专著,但这部著作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具有显著的社会学特征。恩格斯研究的是劳动现象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他考察的对象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化的大生产的劳动现象,以及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的劳动者及劳资关系。对当时普遍存在的女工、童工、罢工、工资、工时、工会、工人运动、失业、教育、男女同工不同酬、就业与付酬上的种族歧视(对爱尔兰人)等问题都被纳入了他的视野,而这些问题恰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中社会劳动领域不同层面的劳动现象及社会关系现象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内卷化”概念辨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中 ,存在着为数不多的几个被认为和中国社会的某些特色联系密切且使用频次较高、影响较广泛的概念 ,“内卷化”是其中之一。这个概念随着黄宗智教授的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①(以下简称《华北小农》)的面世而在中国农村研究中受到关注 ,并由于黄教授的另一著作《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②(以下简称《长江三角洲小农》)的出版而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到目前为止 ,这一概念的使用领域就产业而言已不仅仅用于农业分析 ,而且伸展到工业分析 ;就区域而言已不仅仅用于农村研究 ,而且伸展到城市研究 ;就组织形…  相似文献   

12.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本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之一。自1993年第6期《社会学研究》发表了刘崇顺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及其他——张琢同志“九死一生”理论初探》及张琢的《答刘崇顺同志》两篇文章以来,关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起点以及与此相关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作者所持观点与已发表过的几篇文章之见解均相异,认为,中国前现代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以及人口、城市、儒家文化体系构成了一个具有强大顽固性和坚韧性的巨大壁垒,在这一壁垒中,任何根本性的变革都不可能发生。社会学与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有助于学科的发展,但是在这种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力廓清学科间的界限,这是本刊的研究领域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囊利实施的关键在于企业与社会承担责任的平衡问晨。 ★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者”不是《劳动合同法》,而是人口学变化所导致的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变化。 ★法律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学、社会学逻辑。  相似文献   

14.
卢梭与洛克、霍布斯并称为近代社会契约论三大理论奠基人,但他们对于所谓的原始状态的描述却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相比霍布斯来说,卢梭所描述的原始状态与洛克更加相近,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也多次否定了霍布斯的假想。研究《社会契约论》,必须参考作者在出版著作之前完成的此篇论文,而卢梭所假想的原始状态则正是其理论体系的一个基础,因此在参考之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卢梭此篇论文的内涵进行再次挖掘,试图通过时间发展的这一线索来重新评析其所假想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经济学(urban economic)是以城市这一独特的空间组织结构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与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新经济地理学(newgeo graphyeconomic;)等学科同属于空间经济学(spatial economy),与这些学科关系极为密切。在对城市经济学的形成历程、理论渊源、研究对象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最后对城市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唐人街:新的观察与解释綦淑娟唐人街,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景观,吸引了众多社会学研究者的目光。继著名社会学家吴景超先生三十年代的著作《唐人街———共生与同化》在国内翻译出版之后,最近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敏的新著《唐人街———深...  相似文献   

17.
近来阅读胡荣先生撰著的《社会学导论:社会单位分析》(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导论》),感觉到该书在社会学的理论探讨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是近年来出版的社会学理论著作中比较富有创见的一部好书,读后令人耳目一新。概括说来,这本书的特色和新意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出新的社会学概念。《导论》提出了“社会单位”等一系列新概念,并对其他许多相关的概念作了重新界定。作者认为,“所谓社会单位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互动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或为一定目的而建立的关系网络”(第2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本无社会学,但按中国当代历史学家的解喻,中国社会学的思想、学术却源远流长。吾师周子同教授就认为中国经学中包容有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几个主要部分,《群经概论》指出:“《易》、《春秋》是孔子的哲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的思想所在”。 钱穆(宾四)教授对于这个道理则有较为详尽而明确的阐发,他把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重解学术经典 ,再造思想传统”为宗旨 ,推出“世纪文库”丛书。在中学方面 ,该文库着眼于较为全面系统地出版清末民初以来的经典作品 ,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亟待整理的社会学、人类学重要文献。目前 ,该文库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著作有 :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 ;瞿同祖的《中国封建社会》、《汉代社会结构》 ;李景汉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 ;李安宅的《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研究》 ;杨庆的《中国社会的宗教》 ;詹承绪等的《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  相似文献   

20.
林毅夫等人在《经济学》(季刊)上有一篇文章,讲到马寅初留美回国13年没有出版过一本经济学著作,后来到南方才写出大作,跻身于四大经济学家之列,究其原因,“可能与当时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南方沿海地区为中国经济重心有关”,他们并且断言:“经济学家只有置身于商品经济特别活跃的经济重心地区才能切身感受到现实经济的推动力,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进而加以深入研究。”作为经济思想史研究者,我首先想明确地指出以上说法与事实不符,因为马寅初在来上海前的13年中,不仅出版过四册《马寅初演讲集》,而且还发起成立“中国经济学社”,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