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年前,我生一场大病,在医院里住了三个多月.病房里有四张病床,我和一个小男孩占据了靠窗的那两张,另外两张床,有一张属于那个姑娘. 姑娘脸色苍白,很少说话,长时间地闭着眼睛--只是闭着眼睛,不可能是睡着.她身体越来越差,刚来的时候还能扶着墙壁走几步,后来只能躺在床上.  相似文献   

2.
专忆     
正忆母亲~①5月第2个星期日为母亲节,是"洋节"里比较受中国人注意的一个。我的母亲(1897—1976)的老家在北京附近的通州。她的父亲是一个穷人,给(湖北)沔阳(县)会馆看门房的,她的哥哥是给房客做饭的。她没有上过学,小名之外没有学名,杨芝瑛这个名字不是父母给取的,而是结婚时丈夫给取的。她是仅仅16岁时被我父亲依仗势力强娶成亲的。当时他已经有太太,天门周氏,没有生孩子。我的印象里她整天躺在床上抽大烟。有一个丫头名叫四喜,专门伺候她,不  相似文献   

3.
我认识王月时王月还不认识我。 那是某年某月在某部看业余演出,其中有一个年仅十七八岁的姑娘唱了一首地方民歌,我说,这个演员不错,虽说唱得稚嫩,但有潜力。 王月认识我时,我却不认识了王月。 那是事隔几年后的某年某月某日,我正在家里写东西,突然有个身着军装的姑娘说请我写首歌,我说你叫什么?她说不认识了?我叫王月。我说哪个王月?她说,就是某年某月某日  相似文献   

4.
们这方山水长五谷杂粮,长辰河高腔,长美丽动听的古老传说,也生长着一个个骠悍壮实的苗家汉子和野性倔强的女人们。都说湘西女人是母亲的小背篓背出来的。从她们出世满月那天起,母亲就用小背篓背着,背出一个风情万种的俏阿妹,背出一个高山民族的希我望。当姑娘们打着红花伞在悦耳的唢呐声和热闹非凡的炮竹声里半羞半喜地迈进男人家门槛的时候,便和她的祖母母亲姑姑们年轻时一样结束了少女的无忧无虑的日子,便拥有了这个沉甸甸、掷地有声的“我家女人”称谓,便挑起了沉重如山的生活……她们与自己的丈夫或是自由恋爱或是经由父母包办而走到一…  相似文献   

5.
我从来不曾想过,自己会这样不经意间与母亲的赵家村在生命的旅程中邂逅。然而,这一切又似乎早已注定在一种不可言喻的冥冥之中。2006年初夏的一天,我在贵州凯里县城边一个名叫“赵家村加油站”的地方横过马路,沿着一条水泥小道疾步走向那个房舍稀疏的小山村时,隐隐间,便有一种莫名的直觉——我正在履行此次黔东南之行中的一项重要“使命”,我将要走进母亲那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中的某个章节了。那一刻,忐忑与狂喜在心底交织着汹涌起来。从小就听说凯里有个赵家村,是母亲的第二故乡。临行前,我曾专门向母亲提起去那里看看的念头。她只是不确切…  相似文献   

6.
挺拔的青山,飞流的瀑布,美丽的村寨,年轻的母亲怀抱孩子,与一群身着民族特色服装的姑娘欢快地歌舞……这是2005年12月11日在湖南大剧院上演的“湖南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我的湘西》里的幕景。大型民族舞蹈音画《我的湘西》由湖南省民族歌舞团表演,全剧分为“乳泉”、“心火”、“神地”三章。该剧的编导创意主要是展示人世间总有割舍不断的乡土情结,就像儿女与母亲的血缘关系一样,深入骨髓,无法斩断。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给予自己生命的那个人,一个是养育自己的那方水土。所以说,该剧在歌颂伟大母爱及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 念想     
周末, 我去养老院看望母亲. 她正与几位老人打麻将,一群人围着"观战". 见我进来,忙起身,连连说:"大儿子来了,大儿子来了."满脸笑意,领我走向她的房间. 房间南北通透,陈设简朴. 屋角放着一张棕红色的小方桌,中午吃剩的菜有序地摆在桌子上. 两把小靠背椅紧靠桌子两边, 床贴着靠卫生间的墙角, 白底兰花的被子叠得整齐. 阳台朝南, 放着一组大衣柜.阳光从窗外进来,照亮了半间屋子.房中有台台式的电风扇,是母亲从老家带来的唯一家当, 母亲说这是一个念想.一台平板电视机,挂在正对着床的墙上. 母亲爱看戏曲频道的节目,看戏是她的爱好.  相似文献   

8.
8月14日,新敖乡居民点,玛茹莎搂着她心爱的“大崽”。使鹿鄂温克的传统,在这温情脉脉的对视里延续。【大洋网讯】“鄂温克的狩猎、驯鹿文化没有和其他文化碰撞和融合的机会,她要么生,要么就是死”。“因为这个民族需要发展,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她发展,因为政府需要她发展”。“所有的一切给予了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一种外力的干预,所以这个文化将不可避免地有她的硬伤。”—————白兰,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只有生命得到保证,文化才能得到传承。总不能因为要保留传统文化而让一个民族永远生活在一个社会形态中。”在生态移民过…  相似文献   

9.
东耳 《民族论坛》2001,(6):13-15
去年8月一天、我和怀化市计生协张副会长,到湘西某贫困侗寨一位叫阿兰姑娘的艾滋病感染者家采访。碰巧,这天晚上村计生协要为她举行募捐晚会,陪同来的村计生协老会长杨阿公,将我们带进阿兰的茅屋后,就忙晚会的事去了。 据介绍,阿兰今年刚满20岁,可当我们第一眼看到她时却吃了一惊。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姑娘身材清瘦、单薄,面额苍白而憔悴,额头、眼角处居然有了一道道皱纹,完全不象一个花样年华的年轻女子。我们不禁对她的命运遭际产生了深深的好奇: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究竟是怎样的磨难与坎坷才会在她20岁的脸庞上烙下如许…  相似文献   

10.
母爱的承诺     
一位令人尊敬的母亲,在车祸夺去了爱子的生命之后,为使更多的母亲不失去孩子,她申请加入了"反对酒后开车母亲联合会",将一腔浓浓母亲注入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在鄂西南绵延不绝的大山深处,一位英雄母亲坚持不懈35年,用母爱延续着一名退伍军人的生命,用泪水、用鲜血擦亮了军功章,一段拥军的佳话至今仍在大山传唱。她,就是罗长姐,曾先后被宜昌市授予"优秀母亲"、"道德模范",湖北省"双拥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个人",并成为2009年"感动宜昌"十大民选人物获得2010年"感动湖北"人物提名这位英雄母亲今年已经83岁高龄,家住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九门村三组。罗长姐有两个儿子,小儿子祈才政,于1968年1  相似文献   

12.
听说娜日莎结婚了,并且有了一个胖娃娃,我心里一热,再也不能平静,恨不能马上见到她,她的丈夫、她的孩子、她的小家庭.呼和浩特市的天空飘着1992年初的第一场大雪.我披了风衣,顶着绒毛般的雪花,步行到了娜日莎家.娜日莎坐在正对屋门的一张椅子上,手里拿了一条织了一半的小毛裤,一边穿针引线,一边笑眯眯地看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2月12日,我到傅家坡车站接回了从老家赶过来的母亲。出来做保姆,是儿女们都不赞成的,尽管家中实在困窘。然而50大几的母亲还是坚持来了。她一辈子辛苦做事、养家,从没靠过别人。记忆中,她总像个男人般独立、顽强,给我们无穷的支持与温暖。而在车站,当我远远地望见母亲穿着旧呢子短套的等待的身影,她无助的、紧张失措的神情,明明白自将我的心刺疼了。我带母亲回了湖大宿舍。这是我读研究生后,她第一次来我这里。我要她住一晚,她不肯。"看看你住的是什么样子,心里就踏实了。"她微笑着说。"住上铺,该不会掉下来吧?"她扶着我的床,忧心忡忡地问。  相似文献   

14.
郭莹 《民族论坛》2006,(3):60-61
永远带不走太太的中国胃娶了中国太太的西方人常感叹,你可以把一个中国姑娘带离中国,但你永远无法带走她的中国胃。我的中国太太常陪同访美的中国代表团,每个团每天必去中国城就餐,若大家听说吃西餐便纷纷抗议,视为“遭罪”。团员们都很同情女同胞与西方人结婚,致使胃遭遇“非人待遇”。他们常指着街头上啃比萨饼的老外问我太太:“你平常就跟老美吃这个?受多大的苦呀。”看来太太的中国同胞的确没同情错她,饮食上我与太太的中西摩擦要算最典型了。有次我在厨房里鼓捣了两个多小时,端上来一份烤鸡喜滋滋地准备请功。太太尝了一口后感觉实在太…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是一团根蒂,他开出的花,结出的果,就是这世界.引子听说电视剧《渴望》的女主角凯丽已回到北京,又听说她明天就要赴长春拍片。我连晚饭也没顾得做,立刻急火火地去扑这个"刘慧芳"。不想,却吃了"闭门羹"。我沮丧地离开她的家,走进一片暮霭。星星闪现在天上。街灯亮了。农贸市场里,一个卖烤羊肉串的汉  相似文献   

16.
我是……     
我是一片云从漩涡中走来有阳光就是变幻的色彩我是一阵风从热流中走来有星云就能踪迹徘徊我是一粒沙从浪底中走来有潮汐就能随意淘汰沙不是我我没有沙的圆滑风不是我我没有风的浪漫云不是我我没有云的流彩我只是一棵小草从泥土中走来根系山川魂牵四海母亲给了我生命大地教会我忍耐沙在我脚下低吟云垂露为我洗礼狂风里我磨炼着柔弱的身躯这就是我生命不息青春常绿为母亲奉献着  相似文献   

17.
洗夫人     
梁朝时期,广东居住的百粤少数民族中洗姓是个大户,这个家族中,有个聪明的姑娘,史书上说她“幼贤明,多筹略”。她不拘礼教,出门不裹头巾,不戴耳环;她文武双全,能带兵打仗。公元五三五年姑娘嫁给梁朝高凉(现广东高州县)太守冯  相似文献   

18.
一、孩子,给我点亮一盏灯!一九三一年腊月二十八日夜晚,鄂尔多斯草原落了一场大雪。东乌审旗一家世袭奴隶的破旧小屋,孤零零地在风雪中飘摇。屋里只有一个十岁的男孩和一个六岁的小姑娘,哥哥贡古尔扎布伏身在灶台上,紧握着一根羊腿骨使劲地在一块粗糙的石板上磨。他不时向窗外张望,眼睛充满了焦虑和忧愁。女孩踡缩在炕角里哭喊:“哥哥,我饿……(?)妈怎么还不回来?……(?)妈!……”贡古尔扎布烦厌地瞪她一眼,象个大人似地安慰她说:“不要哭了,哥给你煮骨粉吃,(?)妈就要回来的!”他说着又向窗外望了望,外面白茫茫一片,不见个人影。他失  相似文献   

19.
财产公证     
她有些小性,总觉得丈夫对她不够好,而她的收入又比他高出很多,一旦他负心,自己未免太吃亏了。于是便常有意无意地试探他:"如果有一天咱们离婚了,你是不是会把财产都给我?""那怎么行?你又不是我的人了。"丈夫总是笑着逗她。一天晚上,他们闹了别扭,她很严肃地重新提出了这个问题,丈夫也很严肃地说:"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一心一意想的就是和你过日子。如果你对我们的婚姻实在缺乏信心,我们可以补做一个财产公证。"  相似文献   

20.
已经48岁的旭仁花,指着照片中那个蒙古族姑娘告诉我说:“那就是我,离毛主席多近啊!”至今,她还非常清晰地记着1964年6月12日这个难忘的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