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5年以来,“新世纪文学”研究成为文学批评的关键词。新世纪文学的构成中,网络文学的自由书写和网络传播最能表征新世纪文学不同于新时期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观念与规则的新质。新世纪文学研究对这新的文学形态做了重点讨论,其批评特点呈现为“亚流派”研究。需要建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批评话语对网络文学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自《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聂珍钊教授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后,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很多知名学者也纷纷撰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讨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希望这一新的文学批评方法能够被更多的学者接受。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批评历史悠久,但作为一门学科的自觉研究,却是到了20世纪才真正开始并逐步走向成熟。迄今为止,已经问世的系统性的批评史专著也不过几十部。因而,以深邃的眼光回眸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透视批评史上曾经发生的各种批评现象及批评模式的流变,建立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宏阔体系,从而促进文学批评史学科建设,为新世纪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奠基,已成为学界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析学以高扬人性的思想冲力,冲启了中国文学无性少爱的突破口,实现了中国性爱文学和理论批评的新生,奠基了性爱文学批评新质,拓展了文学批评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文学感受之于文学批评的根本性意义,指出当今中国文学批评存在忽视中国文学自身特点和批评主体的文学感受、以西方时髦理论架空中国文学的弊病,而李健吾的文学批评重视个人感受和印象、把批评当作特殊艺术、坚持批评的独立性和纯洁性,无疑为当今文学批评提供了一剂良药,对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坚持源于感受、忠于感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兴起于20世纪末的空间理论从社会、地理、建筑、文化等方面革新了人们对于"空间"的认识,"空间"成为一个极具活力和内涵的概念。文学批评的空间转向在空间理论和文学理论的互动关系中展开:在空间理论的照拂下,文学批评更加关注文本的结构特征和空间意蕴的阐释,文学文本中的景观、环境等空间因素作为象征系统和指涉系统,共同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空间理论也改变了人们对文学与外部世界的诠释方式,促使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大众传播技术革新和传播理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播从工具属性向功能主体属性转变,影响了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文学存在方式、文学接受方式及文学的评价标准。文学批评的传播学范式更加突显了文学在传播过程中的"在场性",开启了一种探索文学意义及价值生成的大门,其所关注的关系性思维不仅能发现文学研究中许多被遮蔽的问题,拓宽原有文学研究范式所无法深入的领域,也为区域性文学批评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阐释模式和价值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8.
海登·怀特对历史文本进行文学式解读,其历史研究是一种基于历史文本的文学批评实践。海登·怀特关于故事解释的模式是诸如原型批评、社会学和意识形态、新批评等多种文学批评理论的移植;话语转移理论则是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因而,尽管都被称为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是对历史进行文学、文化批评的历史诗学,而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则是对文学进行文化研究的文化诗学。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代是中国言情小说的繁荣阶段.童心、至情与性灵等文学批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明清言情小说的创作与成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文学批评理论充分肯定言情小说这种俗文学的价值,为中国文学批评重视雅文学的传统格局融人新风,从而推动明清言情小说迈入辉煌.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文艺的开端,实际上要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浩劫的“文革”算起。改革开放早期,八十年代初的四、五年是新时期文学的早春时节。文艺批评是在春寒料峭中起着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并为文艺创作的新题材,新趋势,新潮流保驾护航作用的。八十年代中期的文艺批评以多元吸纳和关于文学主体性争论的特征。世纪之交的文学批评以承偿了八十年代“文化热”的成果以在“文化反思”为主潮。是文学在世纪之交的思考,为新世纪文学批评谱写盛世华章铸就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批评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通过掌握文学经典的解释权而取得主导地位,其具体方式是颠覆原有经典、重新确认经典、文学经典重释、原有经典强化以及确立新时代经典,筒言之,通过共时态的文学经典建构与历时性的经典评价从而实现文学批评的经典化。由于文学经典的形成受他律性因素的支配,文学批评的经典化与非经典化范围总是处于流变之中,其流变的复杂过程呈现了建国前后文学批评观念的转型态势,也预示着建国后主流批评话语的建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郑振铎将中国文学批评史划分为“批评文学的开端”“批评文学的复活”批评文学的进展”三期,较合理地描绘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演进规律,体现出科学的史学观,但也存在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颜氏家训》家族文学观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成于南北朝后期的《颜氏家训》对六朝家族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家族文学应拥有擅长的文学样式、具有成熟的文风,并且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能够认识到文学的抒情特征及作者的才性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尤其深刻的是,《颜氏家训》认为家族文学批评则应立足作品的内容、语言,以便提高作者的创作水平。该书强烈反对片面追求家族文学声誉,主张力避对作品的矫饰,从而将作者、作品和家族文学联系起来,客观上对六朝家族文学的兴衰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文学接受活动,是文学创造的“最后完成”形式,它以一种新的“生产行为”,使文学创造的意义增殖和价值增殖。同时文学批评又是对文学创造活动的自觉的理性反思,并帮助作家“反馈”需求信息,对文学的“再生产”,具有一种特殊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广泛热议的“新世纪文学”一词,无论是作为一个文学史断代范畴,还是一个观察和评价文学现象的视域概念,都存在以主观的定义、命名争议来代替和淹没客观据实的分析和概括的偏颇。这使得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在体制形态、传播媒介和社会文化格局等方面经历急遽而深刻的系统结构性嬗变的事实,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遮蔽、忽视和低估,其中最突出的是由文学市场的完善成熟、网络文学空间的高速拓展和文学人口的世代层累这三重条件,所带动产生的一系列全新的文学生态要素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6.
文学批评概念的辩析黄宗广文学批评这一概念还存在意义含混,使用时层次不清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地辨析,这对于文学批评学的研究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急迫的.出现这种基本概念的含混问题,显然与文学批评学这门学科的新兴性有关.自文学产生,便有了关于文学的...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撰著在通史、断代史、分体史、专题史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特色。通史的撰著既强化个性鲜明的学术特色,又要求其具有科学性;断代文学批评史的撰著进一步细密化,使传统文论史显示出动态性与鲜活化的特征;分体文学批评史的撰著,更体现出传统文论史内在的逻辑性;专题文学批评史的撰著,表明文论史的建构正朝着多维度与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上述几个方面,标示出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学科的日见兴盛与成熟。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批评派鼻祖的T·S·艾略特在他最重要的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试图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融合起来,提出了文学的“非个人化”特征,强调文学“传统”对个体作家所具有的决定性影响,并以此建构了他独特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评价标准,对推动20世纪西方文学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我们在新世纪的文学史建设提供了具体而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女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可分为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和话语形态:20世纪20、30年代的第一个高潮期,即文学史研究的性别审美视角确立时期,妇女文学史著作和“作家论体”批评成为该时期的标志性成果;20世纪80、90年代的第二个高潮期,在多元文学批评思潮中突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文学史论等多种成果成批量问世,蔚为大观;世纪之交的女性文学批评,进入文化批评的哲学、美学的更高层次,理论建构趋于成熟,女性学、女性文化诗学已形成一门具有世纪性和世界性的显学,女性文学研究队伍业已形成。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住宅空间及其经验构成了文学文本主题、风格、叙事方式和文化内涵的可能性。文学批评者可借助社会文化、符号和群体心理三个方面的探讨,结合恩格斯、列斐伏尔、福柯、鲍德里亚和巴什拉等有关空间与空间经验的论述,形成三种行之有效的批评思路。借助这些思路和理论资源,文学批评者能够对现代文学史上的相关作品进行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