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年鉴像雨后春笋一般诞生,尤其以一地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为内容的地方性综合年鉴因其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而获得超常发展。最近,笔者翻阅了一些地方年鉴,从总体上说,编纂质量相当高,达到了一定水平。但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框架雷同,内容缺乏个性,地域特色不明显。笔者认为,创新年鉴的地域特色是  相似文献   

2.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会长许家康在颁奖大会上的讲话对第三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奖活动进行了总结,从年鉴框架雷同化现象开始改观,年鉴内容普遍得到充实,以及年鉴体例臻于完善等3个方面,概括了5年来中国年鉴界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豪华和编校质量方面的两大问题。许家康会长希望大家一定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在编纂业务方面继续苦下功夫,把年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上海《宝山年鉴》副主编胡新力《试论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特色的认识误区》一文认为,特色并不是年鉴框架表现形式的基本要求,目前创新年鉴框架的手段和表现形式尚未实现突破,强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应是地方综合年鉴框架创新的规范轨道。简言之,年鉴框架的创新要从资料检索途径和框架分类的科学性上寻找突破口,使年鉴框架设计更加人性化,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如何增强年鉴实用性是每个年鉴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海城年鉴》的编辑实践谈一点看法。 一、不断调整更新框架结构,体现时代的特点,增强实用性 编纂年鉴的首要环节是框架结构的设计,它决定年鉴内容的取舍。年鉴框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指从连续历史的角度而言,但历史是发展变化的,年鉴框架也必须随着历史的变  相似文献   

5.
年鉴框架是承载年鉴内容的主体结构。框架能否撑得起、立得住,对年鉴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将会产身至关重要的影响。武警年鉴作为专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手段可谓繁多,年鉴作为其中之一,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信息量比较大,又具有官办这一特点,所以年鉴信息具有权威性。劣势是出版周期比较长,上年的内容,最快也得到次年的九、十月份(笔者所在单位的年鉴)才能与读者见面;其次是雷同现象比较普遍。此企业与彼企业年鉴(笔者所在的石油企业)无论在内容、篇目设置等方面均存在雷同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渭南年鉴》的编纂工作中,十分注重对年鉴框架设计的探讨,逐渐形成了《渭南年鉴》框架设计的基本思路。一、多体并用,分类系事,简化结构《渭南年鉴》属地方综合年鉴,要综合反映渭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自然等全面情况,其框架设计也体现了多体并用、分类系事的编排原则。在框架总体上采用类目、分目、  相似文献   

8.
关于年鉴条目撰写突出年度工作特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鉴条目的撰写要突出年度工作特色,是年鉴界同仁思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避免年鉴条目反映的内容年年雷同的弊端,达到年鉴年年编,年年有新意的目的。本文就在条目撰写时处理好条目的数量、条目的比例、条目的排列、条目的  相似文献   

9.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9,(1):F0004-F0004
许家康著。作者以20余年的年鉴工作经验为基础,又经过对年鉴编辑出版规律长期潜心研究,撰成此书。本书着意搭建年鉴编纂的理论框架,系统介绍年鉴编纂的方法以及编辑人员的组织管理与年鉴工作的创新。本书荣获第五届全国年鉴学术论著评比著作特等奖。  相似文献   

10.
前两部分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及对我国年鉴事业发展的基本估价,第三部分围绕科学发展观与年鉴框架的设置,以人为本与年鉴编写目的,和谐社会建设与年鉴内容,区域协调发展与年鉴特色,建设创新型社会与年鉴发展思路,建立节约型社会与年鉴编辑出版等6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改进年鉴编纂工作,提高年鉴编写质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当前,年鉴事业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广大年鉴编纂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外国年鉴编纂出版概观》系统介绍和研究国外年鉴编纂出版概况,对我国的年鉴事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为年鉴编纂研究者的深入思考提供了帮助。本文仅就年鉴编纂、经营的突破与发展方面谈些感想。  相似文献   

12.
城市年鉴属于地方综合性年鉴,具有地方综合性年鉴的特点:一是地方性,在范围上载录一个城市区域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二是综合性,在内容上要顾及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三是时代性,在框架设计上强调反映当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表彰新时期产生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城市年鉴作为地方综合性年鉴,具有上述的共性之外,还具有个性。其个性寓于共性之中,两者相互依存。城市年鉴应突出个性,才能在众多的年鉴中显示出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年鉴是伴随着地方性综合年鉴和行业年鉴的产生而催生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年鉴事业发展的一个特色。在年鉴这个大家庭中,企业年鉴异军突起,并迅速随行业聚合成一  相似文献   

14.
搞好框架设计是编好年鉴的关键。《连云港年鉴》自1999年创刊以来,紧紧围绕框架的创新,不断提高质量。在1999年创刊号获全国二等奖、2000年卷获连云港市政府社科二等奖、2001年卷获江苏省地方志系统一等奖的基础上,2003年卷《连云港年鉴》在第三届全国年鉴质量评比中获“中国年鉴奖”暨综合一等奖以及框架设计、条目编写、装帧设计3个单项一等奖,2004年卷《连云港年鉴》在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评选中获特等奖。  相似文献   

15.
论年鉴创新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副会长房德胜《论年鉴创新的三个问题》一文,在对关于年鉴创新的动力、创新年鉴的信息渠道、创新与年鉴学研究等三个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后,强调指出:创新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年鉴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年鉴获取信息的渠道应该由政府单一型渠道转变为以政府为主辅之以其他渠道的复合型渠道;加强年鉴学研究也是推进年鉴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年鉴的框架是全书内容和结构的整体设计,是年鉴的基本结构。对一部年鉴进行框架设计,即在构筑一部书的骨架,骨架由哪些部分内容组成,孰轻孰重,均须清楚地予以表现,以便读者找寻其所需要的信息内容。 铁路年鉴作为年鉴大家庭中的一员,在类别上应属专业类年鉴中的部门年鉴,它的类别性质决定了它专业性强、实用针对性也相对较强的特点。从反映内容上看。铁路年鉴应是以铁路营销运输为主,综合反映特定铁路运输企业重要  相似文献   

17.
年鉴应努力办出专业特色、年度特色和地方特色。年鉴发挥这些特点,就会生气勃勃,永葆青春。年鉴要突出特色,不能被动地等待从条目选题和写作中体现出来,而应从框架设计入  相似文献   

18.
年鉴作为信息产业,作为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部分,要适应时代变革,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是年鉴生存与发展的惟一出路。当然年鉴创新首先要建立在求真的基础上。因为年鉴是一种以年为期,逐年汇集记载年度政治、经济及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纵横比较、借鉴的系列性史册和资料性工具书。所以,真实性是年鉴的  相似文献   

19.
《厦门年鉴》编辑部葛向勇《城市年鉴的框架设计浅议》一文,结合其近几年主编《厦门年鉴》的体会,分析与探讨了有关栏目设置的标准、栏目设置的数量、栏目的排列顺序、分目的设置、内容的交叉处理以及几个特殊栏目的处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创新——年鉴出书、制作多媒体光盘、上互联网的认识与探索》一文,强调年鉴的创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提倡个性化发展,密切结合年鉴界的现状,记述了在书版年鉴、制作年鉴多媒体光盘、年鉴上互联网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