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愿服务与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驱力关系密切,志愿服务能够深化思想引领、强化实践技能、促进职业认同,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驱力效果显著.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格外注重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强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体系的建设.可以将志愿服务融入高职院校思想引领、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四项工程,致力于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7):175-178
高职教育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背景下更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发挥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作用。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如何"走出去"服务于社会和企业,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和企业培训的共同发展呢?因此探索高职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其趋势对于解决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企业培训实现"双赢"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的内在底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国荣 《社科纵横》2009,24(4):54-55,68
志愿服务活动已受到各国政府和市民社会的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意识已深深植根于民众的心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广大民众的自觉行动。但是,人们对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的内在底蕴及其逻辑关联在认识上尚存有分歧和缺憾。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加以反思和追问。  相似文献   

4.
何旭 《社会工作》2012,(11):74-76
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无法有效回应孤残学生成长的特殊需求,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助于高校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完善,能够促进孤残学生建立正向情绪、积淀正向能量与适应社会发展。通过优化高职院校环境,推动社工主动作为,发挥孤残学生潜能,能够有效实现社会工作服务于高职院校孤残学生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现象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流浪未成年人的预防、救助、监护、安置和矫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家庭、学校、以及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志愿服务方兴未艾,已成为一项推动社会发展、催生现代文明的世界性社会运动,志愿服务正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通过综合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志愿服务,促进了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志愿者精神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用来增强社会整合的"集体意识"。志愿服务意识的形成能对公众的行为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但意识的深浅将导致行为走势的连锁反映,而有我利他的深层志愿服务意识更有利于志愿者行动的持久化。本文在对志愿服务意识的含义和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志愿服务意识的成长模型。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志愿者精神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用来增强社会整合的集体意识。志愿服务意识的形成能对公众的行为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但意识的深浅将导致行为走势的连锁反映,而有我利他的深层志愿服务意识更有利于志愿者行动的持久化。本文在对志愿服务意识的含义和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志愿服务意识的成长模型。  相似文献   

8.
医院志愿服务起源于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慈善服务,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其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方法。本文梳理介绍了英美日和我国港台地区医院志愿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期为我国大陆医院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郭瑞 《社会工作》2012,(10):91-93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西宁社区志愿服务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尝试依托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寻找社区志愿服务的支持性因素,以期构建起坚实有效的支援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0.
科学界定志愿服务、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等基本概念及其内涵是志愿服务立法的基础.基于倡导志愿服务行为和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立场,志愿服务立法中对志愿服务的界定应当摒弃组织性要求;基于广泛保障志愿者权益的需要,志愿者界定应当采取中义定位,并与注册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和登记志愿者的志愿者认可体系相关联;基于志愿服务法调整范围限缩以及与其他法律规范相衔接的原园,志愿服务组织界定应当强调其依法登记成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服务学习——发展自我、回馈社区的青年志愿服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学习是国家、学校重塑21世纪青年公民角色的重要机制。本文通过阐述“服务学习”的缘起、涵义、特点和功能,提出“服务学习”与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结合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21,(1):82-88
完善志愿养老服务发展机制是助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梳理志愿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内涵,分析志愿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培育精神、落实意愿、完善制度、健全管理四方面提出了攻克瓶颈,促进志愿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发展时间不长,发展速度却相当快。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志愿服务担负着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研究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分析存在的问题,探求推进的策略,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12):71-74
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巩固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途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当前,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但是面临体制、人才和管理等很多现实的问题。在探索志愿服务常态化的过程中,社会化是确保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实践基础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8,(3):68-72
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民生、助力脱贫、提升文明、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志愿服务组织化是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志愿服务组织体系还不完善,管理方式行政化过浓,经费保障不足,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改进管理方式,创新服务项目和人才培养,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6.
贫困救助是我国社会服务的永恒主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制度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贫困是一个复杂的持续性的社会问题,社会保障政策的公共性与弹性要求以及社会的不断变迁,使得贫困救助需求的差异性和变化性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社区志愿服务以其贴近居民生活的服务特点,可以有效地填补社会救助政策的漏洞。本文描述了社区贫困家庭的现状及其特点,揭示了当前社区服务和社会政策存在的缝隙;立足社区贫困家庭的需要,提出了社区贫困家庭志愿服务应该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寄望建设一个符合中国社会文化情境和具体家庭需求的社区贫困家庭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7.
志愿服务是丹麦社会福利保障工作的重要方面。其基本特点是 :历史悠久 ,拥有人数众多的志愿者队伍和规范化的志愿服务组织 ;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 ,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 ;政府是志愿服务组织的坚强后盾 ,社区则是志愿服务发挥作用的广阔平台。本文系统介绍和分析了丹麦志愿服务的历史、现状和特点 ,并简要分析了其对北京市志愿服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贫困救助是我国社会服务的永恒主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制度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贫困是一个复杂的持续性的社会问题,社会保障政策的公共性与弹性要求以及社会的不断变迁,使得贫困救助需求的差异性和变化性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社区志愿服务以其贴近居民生活的服务特点,可以有效地填补社会救助政策的漏洞。本文描述了社区贫困家庭的现状及其特点,揭示了当前社区服务和社会政策存在的缝隙;立足社区贫困家庭的需要,提出了社区贫困家庭志愿服务应该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寄望建设一个符合中国社会文化情境和具体家庭需求的社区贫困家庭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9.
李芹 《社会工作》2014,(4):22-29
转型期中国志愿服务组织的规模与数量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人数持续增加。志愿服务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发挥着一系列独特而重要的功能,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多样化、制度化、日常化、持久化、专业化、网络化、全球化。对中国志愿服务的基本特点进行系统归纳,可以进一步认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0.
面对信息化发展中志愿服务活动的变化和志愿服务精神的演变,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首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分析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开展情况,指出高校在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