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旨在减少在识别和理解无关联词转折复句时易产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语义观照语形,寻找能识别转折关系复句并帮助理解转折复句的、具有区别特征的非关联词语形式标记,如结构、词汇乃至语气上的形式标记等,从而深入复句研究并为复句教学提供有效的形式参照.  相似文献   

2.
用田野调查的资料,发现新疆方言偏正复句有其独特之处,即关联词语不同。有时,普通话的几个格式对应新疆汉语方言的一个或两个格式;有时,普通话的一个格式对应新疆汉语方言的几个格式;有时,两者之间无对应表达。较之普通话,新疆汉语方言偏正复句更多的是使用意合法和紧缩句。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产生的整体性偏误进行了分析。这些分析主要围绕日语复句主语的不当省略、复句连接形式的混用这两个部分展开的;而偏误是学习者对日语语法项目的使用规则进行了过度概括、对日语语法知识掌握得不充分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实词、虚词两方面对汉法语言的省略句作了对比。这对加深理解汉法语言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汉法语言教学、语言互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汉语言简而义丰,尽量用简略的形式来表达比较复杂的意义,不强求结构上的完整性,口语方面更是如此。法语中的句子则尽量要求结构上的完整性,很多汉语中的无主句,译成法语时须补上无人称主语。实词的省略方面,汉语比较突出。由于汉语没有时、体、人称等语法范畴的纠缠,所以它的灵活性很强。虚词的省略,汉语要比法语多见。汉语往往以前后句意的联系来体现复句之间的关系,不一定非出现关联词语。而法语必须出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成为复句的形式标记。  相似文献   

5.
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是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的常用手段,我们说英语是形合语言主要是因为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要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汉语则是以神统形,词语与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子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含义的分句表达.本文主要结合古文<兰亭集序>的英译文来阐述英语的"重形合"与汉语的"重意合"这一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是提高除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外,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复句知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概括地讲,文言文复句在其类别、结构上与现代汉语大同小异,复句的各个分句常用不同的关联词语连接起来,这些关联词语,既有连词,也有起关联作用的副词。根据组成复句的各个分句的主次地位,首先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根据分句之间的不同意义和使用什么样的关联词语,进一步可分为并列、连贯、选择、递进、总分、假设、条件、因果、目…  相似文献   

7.
以汉日同形词“再三”为研究对象,基于语料库实例,从共现动词、语法功能、复句前后关系3个角度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与“再三”共现的动词语义大多和表言语、思考、交际的动作行为有关,在非自主动词的共现上日语比汉语明显,该差异可从两种语言的认知模式上找到原因;在表转折关系复句中,日语[再三]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汉语“再三”;汉语进入“V+再三”格式中的动词在音节和语义上有选择限制;日语[再三]的否定和肯定形式表相同义,但生成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分句的分类中,二分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由于二分系统本身的弊端,邢福义先生经过对复句的长期研究,提出了"因果·并列·转折"的三分系统。与传统的二分系统相比,三分系统不仅将"转折类"独立出来,而且在分类原则和要求上都具有统一性,更加注重关联词语、逻辑语义在复句分类中的作用。因此,三分系统更适合复句的研究与教学,并且最终会被更多的人接受。  相似文献   

9.
假设关系是一个拥有众多下位语义关系的语义框架。日语假设复句有众多的语言形式,各形式之间既有相通的用法也有独立的用法。汉语假设复句虽然也存在众多的语言形式,但各形式之间只有文体上的分工,没有语义上的差异。日语是通过切换语言形式、而汉语则是通过音韵操作来表现假设关系复杂的语义关系。也就是说,假设复句下位语义关系间的微妙差异在两语言中是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表现的。再进“一步说,同一连词即使可以出现在不同下位语义关系的汉语假设复句中,该连词的使用动机也是不同的。该文以“如果”为例,通过语音实验证实了上述主张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形合、意合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组织手段,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文章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成因以及它们在词语的语法形式、句子成分和篇章结构方面的表现揭示出一些对翻译有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结构分析立足于分句的结构形式、分句与分句之间的组合方式两个角度。《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分句结构形式较为规整,主要有主谓句形式、非主谓句形式和复句形式三种。根据不同的标准,分句与分句之间的组合形式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是否单用或套用关联词语作为复句的形式标记,可以分为形合和意合;根据分句形式上是否为单句,可以分为紧缩与常规;根据复句整体结构层次是否为单重,可以分为单重组合和多重组合。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使用带有人的主观性,关联词语表达人的逻辑认知,也带有主观性。议论文等表达个人观点的文章中关联词语的使用频率较高。基于同一客观基础的话可以用不同的关联词语连接成复句,看似使用不合逻辑的关联词语在特定语境下也完全合理,这都体现了关联词语使用的主观性。有的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的结构作用或语义连接作用较弱,这样的关联词语主观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连接是一种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正确使用连接可以增强语篇的连贯性。以Halliday的语篇衔接理论为基础,探讨英汉连接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后,发现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因此,在汉译英过程中处理连接手段可采用添加关联词语、调整语序、显性连接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多重复句时,找准第一层关系非常重要,如果第一层关系找错了,其余将全部错。怎样找准第一层关系呢?首先,应从关联词语入手,关联词语是复句的语法标志之一,一种意义关系,用一定的关联词语来表示。而关联词语一般都是成对的,并且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这些格式在多重复句中的相互搭配,有着一定的规律,它可以帮助人们掌握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多重复  相似文献   

15.
无论就汉语语法的研究还是学习来讲 ,复句都是一块骨头 ,但复句不能取消 ;复句具有意义的逻辑性、结构的独立性、语调的统摄性等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成分划定法、关联词语参照法等来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6.
上古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词语主要有"是以"、"是用"、"是故"、"以故"、"以此"、"兹故"等。通过共时、历时的考察,文章认为上述复句关联成分不在同一层次,"是以"、"是用"、"是故"在上古已语法化成词,而其余复句关联成分如"以故"、"以此"、"兹故"等仍停留在短语层面。  相似文献   

17.
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汉语采用意合法。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在句法方面最重要的一个区别,且在英汉语中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翻译实践中应充分考虑英汉语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差异,在深入分析原文的基础上,译出地道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1 按照传统语法框架,主谓句是汉语句子的典型句式。谓语除了用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名词性词语以及主渭短语构成外,是不是可以用复句形式来构成呢?有的语法学者说不能,有的说暂时没有看到这种情况。但是,我认为复句形式可以作谓语,而且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我们曾在《汉语语法新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作过简单的分析。现在看来,那里还谈得很不够,需要进一步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发行的出版物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都是汉语表述的文章,在引用日语的词句时,却存在着使用汉语引号和日语引号两种情况。用汉语表述的文章,不管引用日语的是一个词,还是一段话,其引号理所当然地要参照和依据汉语言表述的相关规定或标准而规范使用,当用汉语引号,而不用日语引号。不规范使用日语引号乃是日语引号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负迁移使然。要修正汉语表述中日语引号的不规范使用现象,首先必须要清楚汉语的相关规定或标准,并要在心理上克服日语引号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是汉译英的一个难点.流水句是一种在非句终句段出现句终语调的无关联词复句,在专八考试汉译英题型中频繁出现.文章从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出发,结合分析专八汉译英真题,以此试图说明:通过切分、合并和重组三个关键步骤,分清主次信息,使用关联词、介词和其它形合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汉译英中流水句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