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丛刊》编辑部为了适应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需要,编辑出版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五讲”、“四美”漫谈》专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包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十二篇文章。《“五讲”、“四美”漫谈》所收十篇文章,对开展“五讲”、“四美”教育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怎样达到这些要求等问题逐项做了生动形象的阐述。文章的故事性较强,事例生动,其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咨询中心成立大会在成都召开1996年6月5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咨询中心成立大会在成都召开。“中心”聘请的顾问、特约研究员、兼职研究员、光明日报社、新华社及省市报台记者以及省社科院各有关研...  相似文献   

3.
杨先农 ,1 95 7年 1 2月生 ,重庆市人 ,1 982年于重庆大学毕业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研究所所长、《毛泽东思想研究》杂志常务主编、四川省企业文化学会副秘书长。该同志长期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担任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毛泽东思想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 1 993年版 )副主编、四川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重点课题《邓小平与当代中国道路》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 996年版 )副主编 ,国家“九五”出版规划重点图…  相似文献   

4.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四川大学负责组织的“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理论讨论会,于7月28日在成都举行,参加会议的是成都地区的部份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20余人。会议就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那些实践经验,当前党风、民风中的问题与改革、开  相似文献   

5.
由冯举、王文承主编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书,已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省精神文明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书的出版,将有助于人们全面准确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认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一、本书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论述。首先,作者从历史的高度,全面叙述和分析了文明发展的阶段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在这里,作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文明历史类型的根本标准,同时也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力。其次,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讨论会综述翟学文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三日至六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和省精神文明研究课题组联合主办,在成都召开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50多人,大家围绕此题目撰写了...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建设——高校学生工作的永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六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着力点鲁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要求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中央的这一决策顺乎党...  相似文献   

9.
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深刻揭示·庞仁芝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这一表述虽...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迄今人类社会最高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总目标。然而,整个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创新事业,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总任务和总目标,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搞上去,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诸多因素形成一个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呼唤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汤有伦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丛”(青岛出版社出版),就是这样一套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成果。该“论丛”包括四本著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党的领导》。该“论丛”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内容全面系统。“论丛”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现代科…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前夕,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三卷本)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四川社科工作者献给党的十七大的一份厚礼。10月12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书出版座谈会在成都召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作出之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都有了很大进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些突出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针对新的实际,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再认识,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 首先搞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这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其他若干重要问题的理论前提。我认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必须从以下三个层面全面把握: 第一,从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上讲,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邓小平同志反复讲,我们现在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  相似文献   

14.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并科学地阐明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以及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容、性质和作用,郑重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把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再一次摆在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吹响了向精神文明进军的战斗号角。《决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决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保证。“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决议》)。下面就此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键在党,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邓小平文选》客观地记录了形成这个理论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必须“坚持不移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在这里,两个决议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地位及其战略意义,表明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强调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明确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报告中,进一步强调“精神文明要切实加强”。这充分地反映了我们党的日趋成熟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也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群众的意愿。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的工作,它不同于物质文明建设的区别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关键也在人。因此,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全面向市场过渡的新形势下,要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必须要在人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了我国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作了明确的阐述。《决议》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好这个《决议》,贯彻好这个《决议》,把我们的思想和工作真正统一到《决议》精神上来,是我们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决议》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20.
关于企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企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钟亚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下简称《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