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益表达是政治学的重要概念。充分的利益表达是建立政治合法性、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是政府和公共管理的本质,是缓解甚至化解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平衡的重要途径。利益表达不充分是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中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利益表达缺乏、没有制度保障、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应从加强利益表达的制度性建设、加强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创新利益表达机制等方面加强和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2.
康枫翔 《兰州学刊》2012,(7):193-197
利益表达是利益主体旨在影响政府决策而通过一定渠道将自身利益诉求表达于外的行为,其结构包括表达主体、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实质上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方式,其产生原因缘自利益表达制度化建构的缺失。利益表达的制度化建构需要保障集会游行示威权、改造信访制度、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等,从而增强制度对利益冲突的容纳能力,并为利益冲突提供制度化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社会分层中人民利益表达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王立新 《社会科学》2003,1(10):45-50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的变化 ,利益日渐多元化 ,但人民利益表达制度存在渠道单一、流于形式、难以操作和不平衡发展的缺陷 ,并呈现强势阶层垄断利益、弱势阶层利益被损害的趋势 ,完善、创新人民利益表达制度十分迫切。建构法治化的利益表达制度体系 ,拓宽并建立通畅的人民利益表达渠道 ,着力培育利益表达的专门团体 ,扶助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 ,严格规范国家社会管理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的利益表达 ,有助于政治稳定和政治民主化 ,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4.
刘涛 《齐鲁学刊》2007,(2):131-133
实现利益和谐,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社会公平提供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当然是要构建一个利益和谐的社会。具体要从利益制度的安排入手,以机制的力量来解决利益矛盾,如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冲突调解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利益表达机制是由利益表达主体、利益表达客体、利益表达渠道、利益表达方式四大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利益表达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有利于提高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水平,有利于推动政治民主化,有利于提升决策者的社会利益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和谐利益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和谐利益.和谐利益是指社会利益关系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在利益差异和利益矛盾的前提下实现利益均衡和利益共享,各利益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竞相进发,在共同利益不断增进的同时,个别利益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和谐利益必须具备和谐利益与利益矛盾同生共存、和谐利益是相对的、和谐利益是动态的、和谐利益是历史的、和谐利益是具体的五层涵义.利益关系和谐需要三大构成要素:丰富的物质财富、健全的制度和普遍的精神文明.和谐利益包括主体利益关系的和谐、客体利益关系的和谐以及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三个维度.利益均衡是利益关系和谐的必要条件,利益共享是利益关系和谐的充分条件.利益关系的自发和谐与利益关系的人为和谐是和谐利益的两种实现方式,但协调利益关系是实现和谐利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执政党利益表达功能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表达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之一,社会转型时期这一功能显得异常突出。实际上,我国转型期利益表达渠道常常受阻,执政党利益表达功能的优越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其原因在于体制性、政策性以及程序性组织渠道被阻塞。为使执政党利益表达功能充分发挥,应该培育社会下层的利益表达机制,再造执政党政治结构体系的利益表达功能,提升执政党的政治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失衡导致社会断层日益加剧,弱势群体的利益经常受到损害。由于弱势群体存在表达渠道阻滞,表达平台缺失,表达内容片面,表达意识淡漠等障碍,弱势群体在利益诉求输入环节受阻,导致弱势群体利益表达链条断裂,从而无法实现有利于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的政策和制度的输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矛盾日积月累,得不到有效化解,直接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给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形成的弱势群体,是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一个热点问题,他们的利益表达也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有关社会体制改革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有利于利益均衡和社会发展,也有利于现实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通过构建有效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使其能够拥有平等的利益表达权利,自主、理性、合法地进行利益表达,从而由权利均衡走向利益均衡,是促使弱势群体走出困境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朱玉明 《东岳论丛》2006,27(1):93-96
地方政府行为具有明显的利益取向性,地方利益的最大化是地方政府行为的合理化目标。但现实中,由于制度安排中的缺陷和政府官员的经济人特性驱使,地方政府行为的利益回报会分化为地方利益、政府利益、官员利益三个层次。地方总利益的渗出会降低地方政府行为的行政效率和地方经济的产出水平。地方政府利益和官员利益的膨胀首先归因于目前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环境,同时与转型期我国政府官员的从政心态密切相关。提高地方政府行为的效益水平,优化利益结构,需要标本兼治,关键是改进和完善地方政府执政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生态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生态环境中获取的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益处.它由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两种利益形态构成.生态利益公平分享的理论依据在于生态资源的公共物品理论、资源社会性理论以及生态正义理论.由于我国不同区域与不同主体发展的差异,以及多元利益实现的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法律制度的构建最能直接保障生态利益的公平分享.通过完善现行的区域补偿制度、生态税制度和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为重塑生态利益分享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利益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后 ,村民自治逐步成为我国治理农村社会的基层民主新制度。本文认为 ,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表达导致了村民自治制度在 80年代中国农村的创立 ;利益的实现和扩大是村民自治发展和创新的内源力 ,是村民的主动性制度创新和国家强制性制度导入相结合的过程 ;在村民自治的实际运作过程中 ,利益分配是重要的变量。总而言之 ,在影响村民自治产生、发展、创新和运作的因素中 ,利益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姚望 《理论界》2012,(10):25-27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群众路线及其严密的组织体系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表达农民意见、建议与利益要求方面表现出特有优势。随着农村利益格局的变化,多元利益主体产生,农村基层党组织利益表达功能因体系认同、过程认同、政策认同、功能替代问题面临困境,为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维护、实现和增进农民利益,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利益表达能力;创新利益表达形式,拓展利益表达空间;尊重党员主体性,听取党员的利益表达;强化"两委"合作,增强利益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利益表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阶层分化、利益分化日益明显的现实社会中,我国的利益表达出现了一系列矛盾,主要表现在利益表达主体表达意识缺乏和利益表达的客观必要性之间的矛盾;利益表达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表达内容的多样性与利益表达渠道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等等。面对这些矛盾,为使各利益表达主体享有充分表达利益的机会和权利,建立一个由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法律制度所构成的健全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已成为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立法:利益表达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的本质是发现现存社会关系中的利益,正是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要求,构成立法的动力和压力.立法机关实际上是不同利益诉求的讲坛,在这里,各种利益要求被提出、审视、分辨,只有大多数人都认可的利益才最终能上升为法律.从这个意义上讲,立法过程是一个不同社会主体表达利益的过程.立法机关采多数决的原则,其人员的组成就直接影响到利益的归属,影响到立法.  相似文献   

16.
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要求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方面就是要在全社会实行利益协调、利益均衡和利益共享。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让我国目前客观上已经存在的多元利益群体依法实现充分有效的利益表达,从而制订合乎公平正义要求的社会公共政策,使我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利益格局分化和多元利益群体形成的基础上,指出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与社会公共政策制定的紧密相关性,提出为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利益表达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的利益协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以满足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利益协调的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统筹兼顾等基本原则,立足国情与时代发展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深化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加强利益协调、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为改善民生提供制度保障。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是由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利益矛盾调处机制、利益约束引导机制、公民权益保障机制等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存在利益表达意识缺乏、利益表达渠道不通畅、利益表达方式不尽合理等诸多缺陷.对此,应从提高弱势群体自身素质,增强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意识、拓宽表达渠道、规范利益表达方式、提高弱势群体组织化程度和经济地位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工利益表达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农民工维护权益的能力,也有利于政府的科学决策.当前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缺乏平等的利益表达身份、主体化的利益意识、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有效的利益表达组织等问题.完善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应增强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意识、提高利益表达技巧、扩展利益表达渠道、建立规范的利益表达组织.  相似文献   

20.
浅析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表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表达是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首要环节,也是民主政治的一个显著标志。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有助于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和保证政策的利益取向,也是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论述了利益表达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并在分析了公共政策制定中利益表达所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利益表达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