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全国大学文科所采用的《现代汉语》教材共有三套:一套是上海复旦大学胡裕树同志主编的,一套是河南郑州大学张静同志主编的,一套是甘肃兰州大学黄伯荣同志和徐州师院廖序东同志主编的.(见朱星、张静:《关于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问题的通信》,载《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它们各有特点,有不少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仅以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这一章节来看,就有分歧,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语法比较走向比较语法学──张静语法学思想述评孙汝建,陈从耘一将比较法用于语法研究,算不上张静为最早,但他写出《语法比较》和《汉语语法问题》两部著作,奠定了汉语比较语法学的基础。翻开汉语语法学史,最早将比较法用于汉语语法研究的第一人当推黎锦熙先生。1...  相似文献   

3.
张静先生说:“讲语法的人最感头痛的是复合句的分类,也就是各分句之间的关系问题(因复合句分类一般都是按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分的).到底各分句之间有多少种关系,某种句子算做某种关系,各语法家说法也不一致.”张先生的苦闷是有代表性的,岂只讲语法的人有“最感头痛”的感觉,恐怕学语法的人更特为尤甚了;研究语法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可见复句分类无论在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上,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否很好地解决,也直接影  相似文献   

4.
语法学习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瓶颈。英语教学不能摒弃语法,但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即通过显性的途径教授语法,却让大部分学生对语法望而却步,因此,英语语法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充分利用学习者已有的隐形语言知识,作为英语语法教学的切入点,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01 我国语法学界目前流行着两种语法分析方法,一是传统的句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法;一是以结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层次分析法,又叫直接成分分析法。对于二者的利弊,1981年的《中国语文》有过热烈讨论,本文不拟赘述。但有一个事实要提及,即目前语法学界采用层次分析法的日多。例如,三本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材(胡裕树先生主编的,黄伯荣、廖序东两先生主编的及张静先生主编的)“析句都基本上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又如,中学课本的析句系统正酝酿改用层次分析法。02 各教材采用层次分析法还只是尝试,有些问题是需要再研究、再改进的。例如语  相似文献   

6.
关于拟声词的问题,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到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和高明凯的《汉语语法论》,都没有阐述过这个问题,就是在1956年制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也仍然没有提及拟声词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都没有给拟声词以应有的语法地位。但在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和丁声树等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却重视了拟声词(他们叫“象声词”)的研究,在张静先生的《新编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也承认了拟声词的语法地位,并把它列入形容词的范围。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则认为拟声词有同叹词相近的一面,也有同叹词不同的一面,并把它归  相似文献   

7.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5月,前身是1988年由邢福义教授创建的语言研究所,是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研究中心主任现为汪国胜教授。中心有明显的学术优势,拥有汉语言文字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现代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突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研究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观点,形成了著名的两个三角(表里值小三角和普方古大三角)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对方言语法和汉语习得的研究、汉语与文  相似文献   

8.
高更生教授的语法学新著《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由著名语言学家殷焕先教授作《序》。全书共研讨了9个问题:语法与语法学、教学语法系统的制订与修改、语素、词类划分、词组、句子分析、超句、句组、文章的语法分析,共41万字。细读全书,受益很大。作者提出并解决了一些语法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和一些语法教学中的问题,有创新精神。我们认为,值得称道的约有以下数点。  相似文献   

9.
当前,由于中国的开放政策及与西方各国的关系日益改善,因此教授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已越来越普及了。然而,中国的英语教师常对教学感到烦恼。原因是,尽管教师竭尽全力帮助学生,而学生的英语学习进步却不明显。这种现象可由各种原因造成。但教学法毫无疑问是主要原因之一。问题是一些教师仍在坚持“语法——翻译”。“语法——翻译”教学法不重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有机会读到张静同志主编的《现代汉语》(上册),很受启发,也获益不少。该书在许多方面与一般的现代汉语教材不同,很有些独到的见解,但可商榷之处似乎也有。例如:现代汉语究竟有没有所谓“数量词”?助词这一类可不可以取消?就是可以商榷的。现在就这两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意见,以便向张静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11.
1957年,语言学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一本薄薄的语言学专著《句法结构》问世了。它的作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曼·乔姆斯基(Norman Chomsky)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他高举“反叛”的旗帜,向传统语法、结构主义等以往的所有语言学流派挑战,可谓破关斩将,所向披靡。30年来,转换生成语法以其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研究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法习得模式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特征突出体现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法词素、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习得过程中。追根溯源,这种相似性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人脑天生具有内化语法规则的习得机制。在外语语法教学中,创建高质量的课堂习得环境,有利于内化语法规则。在学习外语语法时,增强学习语法的意识,有助于加快语法体系的习得。外语教材编写者和外语教师在编写教材和教授语法时,要尽量与语法的自然习得规律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3.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它们各自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作为深入研究来说,应该分科进行。但是,语法和修辞又有密切的联系(语法和逻辑也有密切的联系,因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暂不涉及),因为语法规律的形成,正如已故的语言学家黎锦熙教授所说:“原是以修辞的需要为出发点的”。(为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所作的《序》)郭绍虞教授在《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一书中也  相似文献   

14.
论英语课堂语言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第二语言习得通常通过英语课堂语言教学实现。课堂语言教学通常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句法、文化及语用的教与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通常过于重视语音的“正统”性、词汇量的积累、语法和句法的规约性以及显性语言文化,而引发学生学习上的挫折感。找出问题所在,正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将会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5.
谈谈现代汉语词汇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现代汉语词汇规范问题[香港]田小琳(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容座教授)现代汉语标准语,语音有规范,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音,运用《汉语拼音方案》可以准确地描写北京音。语法有规范,理论语法、教学语法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语法规范,并佐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  相似文献   

16.
新出吐鲁番文书中的若干语言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书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名词词头词尾以及量词运用这两个方面,一些词汇可以补正巳有汉语史著作和辞书中的有关新词新义出现时代和源流关系的论断,对汉语词汇史和语法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Chomsky语言理论的致命失误在于对基本语言事实的认定不准确。如果与生俱来的普遍语法中不包括一个普遍词汇,则逻辑不通;如果习得具体语法的同时也习得了具体词汇,又与事实不符。对自然语言以及数学那样庞大的知识系统,只有学习和掌握程度的差异,不存在学会与否的问题。任何人都有听不懂的母语新句子,也有说不出来的新句子。诺贝尔科学奖得主获奖的原因是他们说出了其他人想说而说不出来、众多意义相关联的新句子。这些新句子源于他们发现的新知识,而不是某种句型派送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证明网络是证明的一种图像处理方式。在范畴语法中,由于证明网络具有便于给出语言句法分析这一特点,因此可以说证明网络是范畴语法中“句法分析即推导”这一口号的最佳体现方式之一。为了对证明网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其大体内容以及在语言处理上的优势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阿尔泰语言构形成分的句法层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语法研究中词法与句法严格分离 ,而且以构词法和构形法作为词法的主要内容 ,只是在词平面上加以研究。这容易把语言研究引入歧途 ,使我们无法阐明格 (K)、静词化成分 (SUBSZ)以及屈折成分 (INFL)等构形成分的句法层次关系。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学派理论推翻了传统语法或结构主义语法不切实际的一套东西 ,摧毁了传统语法在词法和句法之间人为设置的藩篱 ,为阿尔泰语言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当我们按生成语法理论把阿尔泰语言的构形成分作为功能语类 (functionalcategory)处理时发现 ,传统语法中一直无法说明的句法层次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管理与GIS研究中心成立于1989年,挂靠于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经济学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中心汇集了梁雄建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彬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静副教授、杨旭副教授、黄秀清副教授、王颂副教授、霍煜梅讲师等一批学术骨干。目前中心有博士、硕士40余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