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中国少数民族小说中叙述可靠性与民族身份认同、构建存在密切关系。少数民族小说叙事呈现出不同的叙事交流方式,可靠叙述往往体现为单向度的叙事交流特征,不可靠叙述则因增强了文本的交流对话特性而呈现出丰富的交流层次。中国少数民族小说大多采用可靠叙述的形式展现民族身份,表现本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显现出的民族习俗、风物人情、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可靠叙述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小说的重要叙述方式,少数民族小说常常采用有缺陷的人物充当叙述者、二度叙事等叙事策略展现出作者对于民族身份的反思以及对于民族文化建构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文学交流叙述的价值实现首先必须建立在交流参与者平等的基础之上,平等的交流框架是意义有效性的前提。叙述合理性来源于符号组合意义的方式,它遵循多元逻辑,每种逻辑均会包含人类社会认可的价值标准。主题剥离与主题附着是根据交流参与者所要达到的交流目的而作出的策略性选择,无论采取哪种主题方式,均是为交流价值的正确实现而做出的交流姿态。道德伦理价值和意识形态价值是文学交流叙述中的两种重要价值,其价值实现存在于文本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但叙述话语很多时候占主导,并且两种价值的实现是交流各方共同参与磨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重复叙述作为文学叙事的基本方式在<悲悼>中表现极为突出.<悲悼>通过意象、人物以及情节的重复叙述突出了"存在"这一意义指向存在是无数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矛盾所构成的尴尬,但人的本质不是被动地接受尴尬,而是行动与自我选择.  相似文献   

4.
运用叙事学有关原理,在李渔小说代表作<十二楼>中可以发现其"倒叙--正叙"的叙述途径,这一叙述途径不仅存在于全文结构上,而且也存在于小规模层次上.这一叙述途径的形成,有话本结构的影响,也有戏剧叙事手法的影响,后者突出了李渔小说的创作特色,使他的小说表现出情节集中、富于节奏感、视角多变、情节曲折意外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叙述人表现了独创的方式和丰富的内涵.陀思妥耶夫斯基惯以人物叙述人方式来讲述故事,追求一种纯客观的现代叙述风格;为了避免叙述人的作者口吻,他以在"副标题"引子"中设置叙述圈套的方法把故事委托给人物去讲述;作为叙述人的人物又具有作者的自传性,这同时也是作者自我表现、自我分析的一种特别方式.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曼的《魔山》既继承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传统 ,又以对话性叙述超越于这种传统之上。小说通过人物与人物、作者与人物之间的对话 ,把《魔山》建构成一个开放性的对话性叙述文本 ,反映了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精神世界的全貌 ,并在此基础上广泛深入地探讨了欧洲文明的发展趋向、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梁斌长篇小说的叙述模式及其文化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斌的长篇小说创作表现出一种红色叙述模式,它通过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来描述革命的曲折历程,人物分为正面和反面两类,在方法上强调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这种叙述模式与作者的无产阶级感情及政治意识形态之间有着一种同构的关系,叙述视角、人物形象等构成一个复杂的隐喻世界;同时,这种叙述模式在50年代盛行一时,体现出特定的时代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叙述学研究正面临第三次范式变革。发生在多领域的叙述转向对经典与后经典叙述学提出了挑战,赵毅衡“广义叙述学”理论框架的提出无疑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面对叙述向多领域扩展,叙述的交流性得到凸显,事实上,叙述的交流性是叙述文本普遍的存在方式。交流叙述学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经验的社会化是人类完成自我与社会建构的基础,与意向、合作、经验共享、叙述自反性共同构成交流叙述学的认知基础,这些基础构筑了包括叙述在内的人类交流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意图是人物行为(包括内外叙述者行为)发生的根源,故而从意图层次研究人物行为,从意图间的关系研究小说叙事的结构,较之从动作行为、故事情节的外在结构研究小说更深入一层,我们称之为内结构。内结构由人物意图元类式层次、叙述意图元层次、表意意图元层次三结构组成。由于第一层次是小说内结构的主体,又是其他两个层次意图的载体,故而成为本文阐述的中心。人物意图元类式分为单意图元与复合意图元。单意图元包含了一个主导意图,分为单意图元和单意图元组两类。复合意图元包括单意图元类式的交叉,以及多个人物和多个意图的结构组合。小说的接受效果来自主要人物意图力的表现层次,意图元的组合方式以及表意的情感度与精神品格,并依次影响动人、透人、移人的深广度。  相似文献   

10.
虚构叙事文本内故事演进的时间是人类现实时间经验的想象性延伸 ,叙事话语与故事之间的关系不是两个时间之间的关系。叙述者的叙述时间不能在任何叙述情景中定义 ,因此是个伪概念  相似文献   

11.
叙述性设计与叙述性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叙述性设计作为后现代流派的渊源,阐明了叙述性设计是在满足设计的实用功能基础上的某些表达功能.以叙述性建筑为对象探讨了叙述性设计的主要理念:包括它的基本内容(叙述的内容和叙述的方法)以及它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注重场所与人性和它所包含的时间因素等特征;进一步归纳出叙述性设计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指出了叙述性设计表达与理解的差异和表达方式间接有限的局限性.并以墨菲西斯的建筑作品为例进行叙述性建筑的解读.这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扩大思路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交互叙事在结构上的几种可能性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客观上要求新型的内容。交互叙事艺术是继电影艺术之后的最新型的也是最能发挥新媒体平台特性的叙事艺术形态。交互叙事是什么样的一种叙事形态?它在结构上有哪些可能性?采用从属于传统媒体的电影艺术中非线性叙事入手的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并归纳类型,总结出三种常用的非线性叙事模型,进而推理演绎到交互叙事的领域,最终构建出相应的三种交互叙事的结构类型形态。同时对交互叙事的受众基础和应用前景做出一定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叙事与女性主义叙事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剧作为中国百姓生活中最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消费娱乐方式,在我们的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意识形态作用及“社会神话”功能。不过,在电视剧的叙事中充斥着种种女性的刻板印象及有意无意的性别歧视,因此在电视剧叙事中积极倡导一种女性主义叙事批评,揭示存在于文本内外隐含的男权话语及“符号暴力”,是当代文化批评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叙事的解构     
加拿大作家鲁迪·威伯在《发现陌生人》中运用了复杂的叙事结构 ,用多重叙事者和多角度展现不同的生活经历、心理过程和意识活动 ,以及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小说多画面、多视点的叙事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传统历史、文化和现实的挑战 ;威伯站在多重叙述者的角度 ,意在对历史 ,对特定的民族和文化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15.
围绕小说叙述视角、叙述体和它们之间的切换等展开论述。指出:许多被视为“叙述不可靠”的作品,由于读者视角的参与而弥合了其“不可靠性”;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时,不一定要让叙述者扮演一个诗性化的全能的角色,也可以把叙述角度严格地限制在“我”之所见所闻。这样做往往会给读者留出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的叙事摹仿体现为他对摹仿的媒介、对象和方式的三类区分和论证,而这样的区分和论证才有可能合理阐释叙事摹仿与叙事审美理想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确保摹仿内容与叙事形式之间的和谐统一,进而决定着和谐叙事美的生成,即具体表现为完整一致、对立统一和大小有序的和谐叙事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叙述似乎简单得不必定义:叙述就是讲故事,这是人类的本能行为。但仔细考察,我们就可以发现叙述的定义问题非常复杂,而且在现代学界中意见冲突严重。一部分逻辑与语言学者拥护"宽定义":只要讲述"事件变化"就是叙述,那样叙述就包括化学实验报告、地质演变等科学描述;一部分叙述学者主张"窄定义":叙述中的主人公必须有目的地行动,达到某种效果,那样叙述范围过窄。适当的办法是采用"中间定义",即叙述文本中的事件必须卷入人物,只有这样,叙述才具有充分的人文性和伦理性。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短篇小说巨匠门罗以擅长书写女性叙事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播弄》是门罗的代表性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一对"陌生"恋人因命运的播弄,恋情无法修成正果的悲伤爱情故事.叙事策略是这篇小说的特色所在,尤其是叙事时间是该小说的点睛之笔.运用热奈特的叙事时间理论,从时序、时距、频率方面探讨小说《播弄》的叙事时间及叙事审美艺术,以期更好地理清门罗的写作思路,欣赏作者安排叙事时间的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19.
与西方叙事传统不同,中国古代叙事能力在对历史文本的编纂中逐步提高,历史文本为文学叙事提供了文类特征及叙事模式,成为其孕育的母体。从发生学角度探讨历史叙事对文学叙事的影响机理主要在于:神话的特性及其发展流向、历史叙事范型的形成、历史叙事虚构语境的营造以及"史贵于文"价值观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