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洪宝 《阴山学刊》2002,15(1):66-68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问题。因美国插手台湾 ,且把它作为遏制中国的基地 ,打乱了中国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面对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美国又调整对台政策 ,严重干扰了祖国的统一进程。面对未来我们应在经济、政治及两岸文化交流方面进一步发展 ,做好一切准备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2.
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政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利红 《江汉论坛》2002,(11):15-18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祖国统一政策,先后制定和发表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等一系列关于台湾回归祖国的重要文件和讲话。特别是江泽民同志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两岸关系及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这是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发表的关于祖国统一问题的纲领性文件。这次讲话不仅深入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要素,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统一祖国的构想,同时所提建议具体、务实、具有可操作性,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充分体现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争取祖国统一大业中体现出的和平统一的前瞻性、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性、两种制度的包容性和具体方法现实灵活性的有机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美国介入台湾问题是两岸长期分离的主要外部因素。当中美关系发展比较顺利,美将中美关系置于美台关系之上,两国三方构成“正二比一”,两岸关系也比较平稳;而中美关系出现倒退,则构成“反二比一”。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必须面对美国因素,努力创造“正二比一”的各种条件,采取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力争化消极为积极。  相似文献   

4.
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主要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新时期,美国为了确保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不受挑战,遏制中国的崛起,重新调整了对台政策。特别是小布什上台后,美国把对台政策由过去的"模糊战略"调整为在必要时协防台湾的"清晰战略",更加暴露了其长期分裂我国的企图。我党一定要透过台湾问题认清美国的险恶用心,并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采取各种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与祖国和平统一□王河胡长春康芬随着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日益临近,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全体中国人的重视和关注。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针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春节前夕,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象滚滚春雷,震惊中外,引起强烈的反响,牵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这个讲话向全世界再一次重申了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允许外国势力干涉。进一步阐述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江总书记讲话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意义吴奕新历史给社会主义中国留下了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来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具有...  相似文献   

8.
<正>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作报告讲到“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时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其中包括“关于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来实现祖国统一的观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肤浅的学习体会.一“一国两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概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背景和新意李仁德(杭州电子工学院教授)今年一月三十日,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台湾提出了八项主张和政策,必将对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江泽民总书...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科学构想。这一科学构想的提出和实施,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列主义统战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开创了我国统战工作的新局面。一、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发生了两次台海危机,也就在这个时期,美国第二次和第三次公开宣布对华使用核武器。通过对两次台海危机中美国对华核态度的探讨,指出制止中美核危机爆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郭晓岚 《阴山学刊》2006,19(6):88-91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我国现行宪法在维护国家的稳定,确保法制的统一,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必须看到,在实际适用方面,宪政制度却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陈支平 《河北学刊》2012,32(1):47-50
在当今的闽台民间社会,人们在谈论自己家族的演变历史时,大都认同祖先源自于中原地区.然而我们今天假如非要一意孤行地寻找什么纯正的“中原血统”,其结果必然是恰得其反而又纠缠不清.我们只有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一道认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包容性,才能从无限广阔的空间来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正是由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特征,造就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的形成与延续,造就了中华民族较少含有种族歧视与民族血统论的偏见.我们完全可以说,文化的超越与文化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过分强调或刻意彰显不同民族特殊性的做法,都是与中华民族的发展潮流所不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十分重视台湾问题。他把实现祖国统一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目标。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他先后提出了武力解放台湾和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他认为解决台湾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毛泽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时代都有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经典和经典诠释学。作为中国经典诠释学勃发的战国时期,当然也带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价值及意义。当时一些著名的学者讨论问题,大都以诠释经典为立足点,以社会政治学说为中心,包括礼乐、政刑、道德、名辩、治国、用人等诸多方面,各有侧重,但其着重点都在于为当时的社会寻找一统天下、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于是,在经典诠释过程中,又产生了一批诠释经典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涉台思想内容丰富且自成体系,学术界对邓小平涉台思想仅作"一国两制"理解是片面的。从体系方面看,邓小平的涉台思想包括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台湾问题和台湾问题的解决对策。在邓小平看来,台湾问题是美国霸占和控制的结果,台湾问题是中国的统一问题,是一个主权问题,是中国内政;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焦点;台湾问题比较复杂。无论从民族角度,还是从领土归属方面看,台湾应当同大陆统一。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是可行的。要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进行思想舆论斗争;展开外交斗争;寻求政治解决途径;开展两岸经济交往合作;建立爱国统一战线,推动祖国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8.
李元 《北方论丛》2000,(4):31-37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倡“法治主义”的政治家。那么,他所提倡的“法治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他在当时和历史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了解这一问题,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的司法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中的资本主义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特殊的问题。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原理 ,从我国国情出发 ,创造性地提出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并以此指导中国革命的实际 ,成功地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问题 ,为马列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和平统一法”,从立法目的、基本内容及其产生作用等方面来看,它是为了反对分裂国家,促进和保证国家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而不是一部战争法,不是要以非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与台湾关系法》是一部“和平分离法”,从立法目的、基本内容等方面来看,它是要维持两岸“和平”,强化两岸“分离”。该法对台湾问题产生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在蒋经国执政时期,它强化了两岸“分离”(一个中国);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它强化了两岸“分裂”(一中一台)。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台湾岛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