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引言自从Burns和Mitchell(1946)提出了经济周期阶段的具体描述和度量以后,关于经济周期波动机制的研究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经典的经济周期分析模式主要根据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不同周期阶段的持续时间、经济周期扩张和收缩的转变点等来刻画古典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特征。但随着近年来古典经济周期(正增长和负增长交替出现)波动的逐渐消失,增长型经济周期(持续保持正的增长率水平,但是增长率水平的高低出现了周期变化)逐渐成为了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核心(Evans,HonkapohiaandRomer,1998)。增长型经济周期的出现带来了经济…  相似文献   

2.
一、军事经济周期的内涵(一)经济周期的概念与类型经济学家普遍接受的经济周期定义是美国经济学家密契尔(W.C.Mitchell)给出的“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是由很多经济活动的差不多同时扩张,继之以普遍的衰退、收缩与复苏所组成的,这种变动  相似文献   

3.
史晨昱 《四川省情》2004,(11):22-24
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以下简称基-普)用实际因素去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开创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并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其成就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对实际经济周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实际经济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人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二是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时间连贯性难题”的分析研究,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GDP数据修正对经济周期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收集和建立季度GDP实时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区制转移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测定展开了实时数据分析,并深入讨论了GDP数据修正对经济周期阶段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DP数据修正引致我国经济周期阶段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我国经济周期在2005Q2至2006Q4间从低速增长改变为高速增长。而且,我们发现GDP数据修正对经济周期平均增长率的影响方向,与其是否影响经济周期阶段性具有相反关系,即当GDP数据修正不影响 (影响) 经济周期阶段性时,它对高、低平均增长率都具有同向 (反向) 影响。  相似文献   

5.
秦川  曾斌 《统计与决策》2005,(15):81-82
一、问题的背景 历史资料显示,近代中国的经济活动也存在着繁荣与衰退的交替,即存在着经济周期的现象.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分析和解释这种周期性经济波动产生的原因及传导机制.到目前为止关于经济周期理论已有几十种之多,不同经济波动理论的主要分歧在于是从外部因素还是从内部因素对波动进行解释,内生论认为,经济周期产生于经济体系内的原因;外生论认为,经济周期产生于经济体系外的原因.这当中,凯恩斯学派(keynesians)和新古典学派(neoclassicals)最为有名,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属于内生论,新古典学派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属于外生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模型,文章构建了经济周期识别模型及其参数估计方法;通过经济运行的实际数据,对中国经济周期进行了识别、分析和预测.实证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历经三次显著收缩和两次下滑冲击;2009年第1季度是次贷危机后中国经济运行的拐点,中国经济复苏扩张会一直持续到2013年:消费、投资、出口运行的扩张和收缩周期存在较大差异,提升扩大消费政策的有效性,使得消费扩张持续时间加长是当前中国政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经济景气循环的趋势文/肖竞华刘兴远徐洪芳江苏经济运行在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呈现出周期变动的特点和规律。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共经历了四次经济周期。第三次经济周期(1986-1989年)和第四次经济周期(1989-1996年)是两次具有典型比较意...  相似文献   

8.
一、内蒙古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一)周期的划分经济波动的周期性是从经济周而复始地出现扩张和收缩的意义上来说的,并不代表经济波动具有严格、绝对的固定规则.因而,每一个经济周期之间的特征,如波幅、波峰谷、整体位势以及周期长度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尽管不同经济周期的具体特征各异,但它们在扩张与收缩、波峰和波谷相交替的意义上却是完全一致的.本文采用的是"波谷一波谷"的周期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学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总体性,二是数量性。总体性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和本质属性,以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达到正确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本质的目的。数量性则是从数量上观察、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属性表现,寻找其发展变化规律,在质与量的统一中全面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用统计学的这两大特征研究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既具有全面性,又具有深刻性。一、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总体性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在进行大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观点:1)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属于货币推动型,因为国家对货币供应量的宏观调控松紧有度,因此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随着市场上资金流量的多少涨跌起伏。2)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属于消费拉动型,社会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CM同步化指数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变化的动态特征,并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检验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经历了波动上升期、逆转期和持续下降期三个阶段,且“脱钩”趋势明显。(2)中国与不同发展类型国家的协同性有显著差异,在波动上升期和持续下降期,中国与转型国家的协同度最高,发达国家居中,发展中国家最低,而在逆转期,协同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发达、发展中和转型国家。(3)双边贸易、双边直接投资、专业化分工、金融一体化是引起跨国经济周期协同性变化的主要传导路径。双边贸易和金融一体化会强化协同性,专业化分工和双边直接投资则产生弱化作用。此外,较大的制度距离和较低的货币政策协调性会降低周期协同性。(4)各传导渠道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相对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双边直接投资、金融一体化、专业化分工及双边贸易,但在后危机时期,全球价值链主导的国际分工使专业化分工成为最重要因素。上述结论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模式与路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洪  夏帆 《统计研究》2003,20(10):34-5
所谓非正规经济就是逃避税收和政府管制 ,未向政府部门申报的经济行为。非正规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反秩特征。非正规经济的规模与高税收、合法部门的低增长、高失业率、通货膨胀有正相关关系。一种社会契约限制了收入的增长 ,各种形式的价格管制又十分严格 ,如果非正规经济确实不受管制的影响 ,那么就可以期待在此期间未申报经济应当增长。概括起来 ,非正规经济的反秩特征有以下几点 :第一 ,短缺经济会诱发非正规经济。倘若社会某些商品出现短缺 ,则必然会导致该类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从而形成卖方市场的格局。按照人们的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12.
王小童  高昌林 《统计研究》2009,26(3):97-101
  本文介绍创新调查分析领域比较流行的CDM模型的由来、结构及其在创新调查分析领域的应用,依据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指标对CDM模型进行了改进,尝试建立一个适合进行中国企业创新的微观实证研究的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踪家峰  李静 《统计研究》2006,23(7):18-21
一、引言最早对基础设施的认识,仅仅是从海港、码头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理解的。大部分研究是通过计算单个基础设施项目的总收益和总成本来分析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家们才开始构建宏观经济模型并采用新的计量方法来衡量公共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1989年,Aschauer首先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利用美国年度的时间序列来分析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和私人部门的总产出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基础设施存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能增加私人产出0·39个百分点,而核心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机场等)的产…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长青 《统计研究》2004,21(3):17-2
一、研究社会保障覆盖面的现实意义 (一)覆盖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体现保险的科学机理是人多数人分摊少数人的风险.因此,任何一项商业保险总是希望吸引更多的投保人参加,投保人越多,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保险企业的盈利率也就越高.在一个大社会里,劳动者总是多于退休者(以后退休人员将会增多,但劳动年龄也会延长)就业者总是多于失业者、正常生产者总是多于职业病者,健康者总是多于疾患者.扩大覆盖面,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均衡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倚轻倚重的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15.
 运用恒常条件相关(CCC)和动态条件相关估计方法(DCC),本文考察了中国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从1999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高,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联程度持续上升。金融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的引导效果进一步强化,金融经济周期在中国表现愈加明显。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平抑经济波动时,不能仅以真实经济指标作为参考,还应参考金融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地区间经济增长的非均衡现象,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日益显现。本文试图立足于客观,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加系统、科学、全面地分析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等相关问题。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李世祥  成金华 《统计研究》2008,25(10):18-25
 内容提要:文章基于生产理论框架的非参数法,应用几个不同目标情景下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从省际、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角度评价了中国的能源效率,并利用“两步法”估计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即使以国内先进水平做参照,中国的能源效率总体水平仍然很低,而且省际、区际之间差异较大,表明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从主要的能源用户来看,工业部门以及6个主要耗能行业的能源效率都不高,这是由能源密集型的工业结构以及生产技术结构所决定的,反映出中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工业行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性。我们也发现,技术进步与地区之间的技术扩散,能源价格的适当提高与价格机制的完善,对于能源效率的改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服务业核算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宪春 《统计研究》2004,21(7):3-12
服务业核算包括生产核算和使用核算,服务业生产核算也就是服务业的增加值核算,服务业使用核算也就是服务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进出口核算。本文重点介绍我国服务业的范围和核算方法,探讨其存在的问题,阐述国家统计局改进服务业核算的进一步举措。  一、服务业的范围及其生产核算分类的变化  (一)服务业的范围我国从1 985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服务业生产核算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那时开始①。我国从1 989年开始试行、1 993年正式开始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服务业使用核算作为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孟生旺 《统计研究》2008,25(4):66-70
交强险自2006年7月1日实施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交强险费率的讨论,一直没有间断。本文应用交强险第一个业务年度的财务数据,对交强险在各个地区和各个保险公司的经营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交强险费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保险费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车辆类型之间不够公平,费率浮动办法尚存缺陷,并借鉴发达国家汽车强制保险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交强险费率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政府统计改革千头万绪,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来,以调查队的整合为标志的统计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国家统计、地方统计、部门统计三位一体的格局愈见清晰。在此之时,如能将统计标准化建设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抓住这一统计制度的细微之处做好“文章”,则是通往“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快捷之路。一、统计标准和统计标准化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统计标准则是统计活动过程中用以衡量统计对象的准则。统计标准的内容其实十分广泛,不只是各种统计分类,统计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概念、范畴、目录、编码、表式,特别是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