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鲍妍 《生存》2020,(9):0083-0084
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本文将自己教学的一些经验做了一些总结,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当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问,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生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可以说,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教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其学习效果是不相同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自觉地学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着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作文,提高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人们的兴趣是在物质、精神、文化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因此,人们的兴趣也不断地丰富起来。一、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动力。一个人只有对所学的学科或所从事的事业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去进行坚持不懈的追求,进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由此看来,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它与成功紧紧相连。不同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如果学生对所…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指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使人们对某种对象优先注意,并产生向往的心情. 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得很兴致勃勃,孜孜以求,甚至废寝忘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体验着攻克难题的喜悦,发现真理的惊讶,获得知识的满足.由于老师给他们带来了欢乐,他们也更加喜欢老师,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促成教育活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打造快乐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映。兴趣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教师的教学、周围环境的影响、学习者有意识的自我培养等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稳定倾向。它不但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而且对于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人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孔子也十分重视学习兴趣,认为这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认识,发展新的能力."[1]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有其特殊意义.兴趣是他们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兴趣和爱好主要是后天习得的,并且可以改变.不熟悉的事物,经过反复接触,增进了了解和获得了愉快体验,就可能对它产生兴趣."[2]学习语文也一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 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石松 《江右论坛》2007,8(7):32-33
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如果这长期得不到纠正,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降低教学效果,还会阻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体育课中学习紧张心理产生的原因情况的分析,找准消除学生紧张心理的方法,以便能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它能使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给与优先注意并促使学生一往情深地去研究它,领会它和掌握它。可见,兴趣是求和的前提,学习的动力,成才的起点,是形成人的能力和专长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近年来各方关注的话题,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效带动了就业,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利用山东省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问卷调查数据,该文针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从家庭条件、创业教育、心理资本、政策环境、社会文化5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社会文化、心理资本、政策环境对创业倾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条件、创业教育未对创业倾向产生显著影响,并进一步从个体、家庭、学校、政府4个层面对大学生创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主要动力,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一切的学习活动就变的快乐起来,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则决定了小学生没有太多的自觉性,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学习的向导,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兴趣.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试探以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把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做引导学生荻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怎样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16.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当他们满怀兴趣地学习时,就能掌握快,记得牢,效果好。而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乃至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被动接受。这种唯我独尊,远离学生的教学态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利,效果不佳。我认为,只有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英语迈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小玲 《社科纵横》2005,20(5):198-199
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应当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近年来,很多中专生的心理现状是专业思想不稳定,对未来就业十分焦虑,自卑心理严重,频繁的校园应酬与生活上的盲目攀比现象影响着学习,迷恋于网吧。造成这些心理现状的原因有社会原因,有家庭环境不良的原因,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更有学生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原因。对中专生开展心理教育,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提起作文,经常听到学生对作文畏难烦恼的感叹之声:"作文真难!"学生对作文的厌倦心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认真培养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教学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一定做到以学生为主,设置悬念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测量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课堂上就会专心听讲,细心看,用心想.同时,数学教学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